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48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各2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采用传统的宫颈癌根治手术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则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子宫切除出血量和术中总出血量以及术中输血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是试验组患者的子宫切除时间和手术总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t=2.934,P0.05;t=3.121,P0.05)。两组患者之间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提示两组患者术后直肠功能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残余尿量100ml时间与术后残余尿量50ml时间均显著高于试验组患者(t=2.891,P0.05;t=3.092,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的首次排尿感和急迫排尿感以及最大腹压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t=4.283,P0.05;t=4.027,P0.05;t=3.137,P0.05);而最大膀胱压和最大尿流量以及最大逼尿肌压等则显著高于对照组(t=3.192,P0.05;t=2.938,P0.05;t=3.572,P0.05)。结论:采取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能够较好地减少宫颈癌患者临床并发症的出现,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加以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因症状性盆腔器官脱垂(POP)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因POP接受手术治疗的1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全盆底重建术97例,阴道骶骨固定术22例,传统手术(经阴子宫切除+阴道壁修补术)57例。回顾性分析不同术式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疗效及病人生活质量评分及性生活影响等相关资料。结果:1三组手术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费用上均存在不同的差别。其中盆底重建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及骶骨固定组(P=0.00)。2176例患者中有163例患者完成术后12个月随访。其中传统手术组患者的客观治愈率低于其他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种术式术后6、12个月PFDI-20评分均较术前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PFDI-20评分比较无差异;术后12个月传统手术组评分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术后恢复性生活的患者当中,盆底重建组及传统组中有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性交痛,而骶骨固定组其性生活较前术前明显改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新发尿失禁的比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术式各具优缺点,但均为症状性POP的有效治疗方式。在临床应用中,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年龄、合并症、性生活要求及经济情况等,制定和选择最合理的个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43.
目的应用CT技术对成年猕猴进行断层扫描,建立猕猴腹部及盆腔CT断层扫描图谱。方法选择普通级实验猕猴6只,雌雄各半,年龄5~8岁,取头前尾后仰卧位,采用增强扫描CT技术,对其腹部及盆腔进行断层扫描,采集容积数据及对原始数据重建。通过观察、确认,精选具有解剖意义的扫描图像:腹部7张、盆腔10张(雌雄各5张),对其每个层面的主要脏器进行标注。结果 CT影像能分辨出大部分组织器官的细微变化,较大器官、大血管界面清晰,但较小器官和细小血管、神经、肌肉组织等界面尚不清晰。结论获得了健康成年猕猴腹部及盆腔的影像学图谱,为CT技术在猕猴影像学研究、疾病的临床诊断及科学实验方面的应用,提供影像学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4.
慢性盆腔痛是许多临床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治疗较为棘手。跨器官痛觉致敏与慢性盆腔痛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跨器官痛觉致敏发生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与伤害性传入信息在外周和中枢感觉神经通路的会聚及神经源性炎症有关。从研究跨器官痛觉致敏的产生机制入手,有助于了解盆腔器官功能紊乱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望开辟诊断和治疗慢性盆腔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5.
近年来研究揭示在神经传导中存在着无动作电位的兴奋传导机制,它主要涉及细胞膜中胞膜窖专门化脂筏内的分子转导作用,这对兴奋只能通过电现象沿神经进行传导的传统理念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这一机制可能是神经科学基础领域研究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右肺动脉神经节丛(RPVGP)消融对胆碱能及儿茶酚胺诱发房颤的影响。方法:20只犬麻醉开胸后,暴露RPVGP,分别在消融RPVGP前后,经股静脉静滴乙酰胆碱(ACh)及儿茶酚胺。测量房颤诱发率及两类递质诱发房颤的阈浓度。结果:RPVGP消融前,静滴Ach和异丙基肾上腺素(IPA)及肾上腺素(EPI)(1~100μmol/l)均可诱发AF,诱发率100%。Ach、IPA和EPI的诱发阈浓度分别为2.6±0.3μmol/l,3.3±0.2μmol/l,5.6±0.2μmol/l。RPVGP消融后,Ach及儿茶酚胺的AF诱发率分别降至10%及35%,且三种递质的诱发阈浓度分别提高至2.6±0.3μmol/l、22.5±2.4μmol/l和26.±2.6μmol/(lP〈0.05)。结论:消融RPVGP使乙酰胆碱和儿茶酚胺诱发房颤的阈浓度增高,并降低此二类介质的房颤诱发率。  相似文献   
47.
生物反馈技术对人体自主神经系统具有良性调节作用,还可对患者人格及行为、应激性进行调节,具有对抗应激及矫正A型行为的效果,能够降低骨骼肌的紧张水平、消除患者的抑郁、焦虑和紧张情绪。同时也降低了交感神经兴奋性,从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病等心身疾病的目的。短、中期效果确切,长期效果、治疗方案、评价标准、应用范围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拓宽。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经改良后的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盆腔囊肿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99例盆腔囊肿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72例)在超声引导下使用PTC针抽净囊液后,注入1/2抽出囊液量的无水乙醇(最多不超过100 mL),静置5 min-10 min后抽净注入液,最后囊腔永久保留5 mL~10 mL无水乙醇;B组(103例)在A组的基础上,使用无水乙醇反复多次对囊腔进行硬化治疗,最后抽净注入液;C组(124例)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入Skater 6F~12F引流管抽净囊液后,注入1/2抽出囊液量的无水乙醇(最大量控制在150 mL),然后利用"加压快速注射法"、"多体位注射法"对囊腔进行硬化治疗,24h后拔出留置引流管。观察分析3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8%(25/84),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7%(19/121),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4%(9/141),3组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和A、B组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3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囊肿直径12 cm的患者,术后12个月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囊肿直径≥12 cm的患者,3组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用量上采用"大剂量法",在方法上采用"加压快速注射法""多体位注射法"以及在时间上采用"留置引流24 h"的改良后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盆腔囊肿安全、有效,减少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及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在诊断及鉴别诊断盆腔良恶性肿块性质中的优越性。方法:分析术前超声造影及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在48例盆腔肿块中的检查结果,探讨两种技术对于肿块性质判定的应用价值。结果:48例中,良性肿块28例,恶性肿块20例。超声造影、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与常规超声相比,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诊断准确性等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联合应用组与常规超声组相比上述指标的统计学差异更加明显(P0.01),超声造影技术和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在判断肿块良恶性方面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诊断的准确性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造影与声辐射力脉冲成像对盆腔良恶性肿块定性诊断与病理诊断具有一致性,两者联合具有更好的一致性(Kappa=0.8362,0.7126,0.9241)。良恶性盆腔肿块中,实性为主者ARFI值均高于囊实混合性者;实性为主和囊实混合性的恶性盆腔肿块ARFI值均高于良性盆腔肿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时超声造影联合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较常规超声更具优势,可提高盆腔肿物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行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除尿管时间、残余尿量、术后排气以及排便时间以及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术后拔管时间、尿残余量、排气及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或降低(P0.05)。两组的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便秘、血便、腹泻、尿路感染、尿失禁、尿频尿急,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广泛子宫切除术中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有利于保护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膀胱和直肠功能,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质量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