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大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但其却是腹膜后最常见的软组织肿瘤.通过研究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和正常脂肪组织间的基因表达差异,可以寻找到与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候选基因并为其防治研究提供线索.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2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和相应的正常脂肪组织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其基因表达差异.结果:两组间的差异表达基因3828个,其中表达上调有1837个基因,表达下调有1991个基因.其中涉及细胞增殖、黏附、凋亡以及信号通路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结论:通过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出与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的基因为其基础研究及临床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潜在的分子标记和靶基因.  相似文献   
92.
目的:对比分析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HDF)、腹膜透析(PD)三种方式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为老年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尿毒症皮肤瘙痒症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HD组(33例)、联合组(33例)、PD组(34例),在初次透析前后、透析后1个月、透析后2个月记录患者皮肤瘙痒评分,并检测患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透析2个月后比较三组对皮肤瘙痒症的疗效。结果:联合组和PD组透析2月后β2-MG水平、i PTH水平、瘙痒症评分明显低于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透析2月后β2-MG水平低于联合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透析2月后i PTH水平明显低于联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透析2月后评分明显低于联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联合组有效率明显高于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有效率高于联合组,但差异怒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与腹膜透析均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的水平,缓解患者瘙痒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不同透析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透析方式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在血压控制,血糖,白蛋白、血总蛋白,肌酐、尿素氮水平,甘油三酯以及出血发生率等各项指标有其各自的优劣性,但是均可使患者获益,提高生存率,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及时、恰当的选择肾脏替代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及时调整,甚或更换方案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4.
摘要 目的:探讨阴式手术与开腹手术对子宫良性肿瘤患者盆底功能、炎性应激反应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7年3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良性肿瘤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上述患者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n=38,给予开腹手术治疗)和B组(n=40,给予阴式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炎性应激指标[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性生活质量。结果:B组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两组术后2 d 的IL-6、CRP、Cor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B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2.50%(5/40),低于A组的36.84%(14/38)(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评分均较术前增加,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阴式手术应用于子宫良性肿瘤患者,可有效改善围术期指标、炎性应激反应、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5.
程广飞 《生物磁学》2005,5(2):28-29
目的:探索腹膜后途径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的方法。方法: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中上结石患15例。结果:13例成功,2例失败改为开放手术。手术平均时间约97分钟,术中出血约12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1天。结论:经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是治疗输尿管中上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取代部分开放手术,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6.
覃汉玉 《蛇志》1997,9(2):34-34
腹膜透析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滤过面积大、自我感觉良好、费用低等优点.现已成为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我院于1995年3月至1996年11月共收治3例毒蛇咬伤所致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经腹膜透析治疗及精心护理,均治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例,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最大者56岁,最小者23岁.3例均为急性少尿型肾衰,每日尿量约50ml~100ml,入院后采取腹膜透析治疗,住院12天~16天,平均14天,3例均治愈出院.2 治疗方法我们一般采用切开插管法腹膜透析.常用透析液为NaC16.0克、KC10.3克、CaCl_20.3克、MgSO_40.31克、NaHCO_32.0克、葡萄糖20.0克加注射用水至1000ml,每次灌入500ml~1000ml;保留45min~60min.根据病情每日透析8次~10次.同时准确记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 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腹膜透析(PD)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特征,探讨肠道菌群在腹膜透析胃肠功能障碍中的具体作用。方法 收集25例PD胃肠功能正常者(PDGF组)、25例PD胃肠功能障碍者(PDGD组)和13例健康者(Normal组)的粪便样本,提取肠道菌群基因组,应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各组测序结果进行菌群多样性、物种组成差异和菌群功能分析。结果 3组的Observed species指数(H=6.905,P=0.032)和Shannon指数(H=6.993,P=0.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Normal组相比,PDGD组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P=0.027),PDGF组Observed species指数显著升高(P=0.044);与PDGF组相比,PDGD组Observed species和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P<0.05)。PCoA结果显示3组各自聚集,区分较明显。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组大部分样本均在本组中聚类后再与其他组进一步合并。LEfSe分析结果显示,Normal组优势菌群包括颤螺菌目(Oscill...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分析和比较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本医院收治的透析患者2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死亡原因是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重度感染、脑梗死,两组的病死率及死因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两组患者7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透析年龄超过60岁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腹膜透析组1年、3年、5年、7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血液透析组心力衰竭、动静脉内瘘闭塞发生率显著高于腹膜透析组(P0.05),腹膜透析组腹膜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血液透析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腹膜透析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各有优缺点,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应个体化选择透析方式,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0.
摘要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PD)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构建PD患者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黄山市人民医院腹透中心随访的200例PD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将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72例和营养正常组128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PD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和构建预测模型。采用H-L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预测模型拟合优度及预测效能,并进行统计推断。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营养不良组年龄≥60岁、透析龄≥3年、焦虑/抑郁比例和血肌酐、血尿素氮、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于营养正常组,体质量指数(BMI)≥18.50 kg/m2比例、血钙、白蛋白(ALB)、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Kt/V)低于营养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透析龄≥3年、焦虑/抑郁、hs-CRP是PD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BMI≥18.5 kg/m2、ALB、spKt/V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PD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0.95CI)为0.905(95%CI:0.834~0.983),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891、0.903、0.872。以25%的样本进行验证:该风险预测模型实际应用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889、0.875、0.880。统计推断显示:关联性好(P<0.05),优势性相对一致(P>0.05)。结论:年龄、BMI、透析龄、焦虑/抑郁、hs-CRP、ALB、spKt/V均是PD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经验证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