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4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栖息面积对果蝇生殖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祖国 《遗传》1992,14(4):21-22
  相似文献   
52.
植物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学研究中的等位酶分析*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本文对“等位酶”概念、等位酶分析方法在植物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学研究中应用的范围(包括种上和种下)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并对其优点和缺点进行了评论。认为等位酶分析是研究生物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方法,并为系统学和进化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开辟了广阔而实用的前景,但使用分子资料并不意味着可以抛弃形态、细胞等其他方面的资料,它们的关系是互相补充,而决不是互相代替。  相似文献   
53.
54.
物种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是生物地理学和宏观生态学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利用西双版纳植物专著资料, 结合高分辨率的地形和气候等数据, 探讨了面积、边界限制和现代气候对西双版纳野生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及物种密度海拔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 (1)物种丰富度呈单峰分布格局, 面积(81.9%)、边界限制(17.5%)和气候(60.0-69.3%)都不同程度地解释了物种丰富度的单峰格局; (2)利用幂函数种-面积关系计算的物种密度沿海拔大致呈减小的分布趋势, 气候的解释率降低为32.6-40.6%, 与边界限制无显著相关关系; (3)利用等面积高度带划分得到的物种密度沿海拔呈单峰变化趋势, 物种密度与边界限制无显著相关性, 但气候对物种密度的解释率为81.6-89.9%。研究结果有助于准确全面地理解物种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及其成因机制, 为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5.
海南橡胶林植物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及人为干扰后人工林群落的多样性恢复机制, 作者依据自然林的核心理论建立了一个1 ha的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林固定样地, 通过研究近自然管理后样地内植物物种组成与分布来探讨近自然管理后橡胶林生物多样性的特征。结果表明: 近自然管理后橡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 1 ha样地内共有植物69科155属183种。在面积为4,000 m2、3,000 m2和2,000 m2时分别包含了样地内大约90%的种、属和科; 逻辑斯蒂模型拟合拟合种-面积曲线效果较好(R2=0.997), 证明了1 ha取样尺度可以满足橡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的需要。多度-面积曲线和丰富度-面积曲线与随机分布模型有明显的差异, 表明橡胶林群落内个体数及物种分布呈非随机性。(4)对数级数模型和对数正态模型拟合橡胶林群落的种-多度分布都不理想, 相比而言后者拟合效果稍好。  相似文献   
56.
范泽鑫  曹坤芳 《植物学报》2005,22(5):632-640
树木生长到一定年龄后高生长停滞, 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存在很多争议。成熟假说认为树木顶端分生组织分裂活性下降导致树木高生长减慢。营养限制假说认为土壤中营养元素(特别是氮素)在植物活体或枯落物中积累使土壤中可利用的养分含量降低, 细根生物量增加和叶片光合能力下降导致了地上部分生长的减缓。呼吸假说认为边材呼吸消耗随个体发育的增加使投入到高生长的碳减少。水力限制假说认为水分运输阻力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导致了叶片总光合碳同化下降, 分配到高生长的生物量减少。树木发展假说认为植物用多种调节机制克服随个体发育增加的水力阻力, 包括叶片结构和生理特征的变化, 叶/边材面积比降低, 边材渗透性和树干储水能力的增加等。水力限制假说得到了较多的关注, 对不同高度树木的叶比导率、光合特征和树干生长量等测定结果支持这一假说。但对这一假说 也存在很多的争议, 主要表现在: 水力阻力是否确实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水力阻力的分布, 补偿机制的作用和生物量分配转变等。本文综述了树木高生长限制的4个假说以及争论的焦点, 并总结了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7.
基于网络特征的道路生态干扰——以澜沧江流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世梁  温敏霞  崔保山  杨敏 《生态学报》2008,28(4):1672-1680
道路网络对区域景观的生态格局和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作为干扰因子,区域道路网络的特征和所产生的生态干扰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利用GIS和网络分析法,以澜沧江流域县域为基本单元,分析了研究区各县的道路网络特征指数,在揭示了区域道路网络不同特征之间的规律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区域网络特点和生态干扰之间相关性进行了内在关系的探讨.结果表明,澜沧江流域道路网络结构的空间差异很大,流域内各县的道路网络节点数、连接线数目、α环度、β线点率、γ连接度指数等网络特征因子也存在较大差异;道路密度和道路总长度与区域海拔高度呈现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道路密度和区域道路的廊道密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和区域道路的α指数、β指数和γ指数关系可以用倒数模型来拟合.缓冲区分析表明,耕地比例和道路密度线性相关关系显著,而其他类型相关性较差,但区域综合的人工干扰指数(Hd)(1980,2000)和道路网络的特征指数相关显著,而且不同时期的区域景观的斑块密度、平均斑块面积和区域道路网络特征之间也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即网络扩展使得区域生态系统受干扰强度增加,破碎化严重,但较短时期内的生态系统变化和道路网络特征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8.
云南省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杨月圆  王金亮  杨丙丰   《生态学报》2008,28(5):2253-2253~2260
敏感性评价是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稳定性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了促进土地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实施宏观规划和管理,利用2003年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在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从土壤侵蚀、石漠化、生物多样性、地质灾害、水环境5个方面,对云南省土地生态敏感性开展了单要素评价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土地生态环境中度敏感地区和高度敏感地区面积较大,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36.67%和46.93%,不敏感地区占10.15%,极敏感地区占的份额最小,只占6.25%.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度敏感类型区在全省各个地区均有分布,高度敏感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滇东北、滇西北以及滇西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59.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雀根中高丽槐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金雀根中高丽槐素含量测定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对6个不同产地的金雀根中高丽槐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同时给出金雀根中9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在相同色谱条件下的分析图谱.结果表明在此色谱条件下,10~250 μg/mL浓度范围内,高丽槐素的峰面积与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2=0.9999),该方法精密度较高,重现性和稳定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31%.  相似文献   
60.
基于图像处理华中五味子叶面积的回归测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法测定华中五味子叶面积,分别构建了老枝和新梢上叶片的面积与叶形特征值(叶长、叶宽和叶长宽乘积)的相关性回归方程,并进行检验的结果显示,叶长宽乘积与叶面积的相关性最高,以其构建的回归方程测算的叶面积精确度最高,是一种简便而科学的非破坏性的测定华中五味子叶面积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