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91.
【背景】鬼针草属白花鬼针草和三叶鬼针草原产于热带美洲,入侵我国后给生态环境、农业经济等造成严重的危害和影响。目前,关于它们的研究主要针对单个物种。为了更好地理解这2种外来鬼针草的入侵能力和入侵机制,本文开展了这2种入侵种与近缘本地种之间的比较研究。【方法】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低肥和高肥2个养分水平,测量和计算2种外来鬼针草与近缘本地种金盏银盘在不同土壤养分水平下的形态和生长参数、生物量及其分配、繁殖持续期、单株种子产量以及表型可塑性指数等。【结果】在低肥条件下,除了繁殖持续期和种子产量外,2种外来种和本地种的大多数参数均无显著差异。但在高肥条件下,外来种白花鬼针草的总叶面积、比叶面积、叶面积比、繁殖持续期和种子产量明显高于本地种,而三叶鬼针草总叶面积、比叶面积、总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却显著低于本地种。在对土壤养分的可塑性方面,白花鬼针草在株高、总叶面积、比叶面积、总生物量、叶面积比、相对生长速率、平均叶面积比和种子产量方面的可塑性均高于其他2种植物;三叶鬼针草与金盏银盘相比,大多数参数的可塑性指数较接近。【结论与意义】白花鬼针草是一种入侵能力很强的外来种。长的繁殖持续期和高种子产量是白花鬼针草和三叶鬼针草有别于本地种金盏银盘的重要入侵性状。本研究可为揭示三叶鬼针草和白花鬼针草的入侵机制和影响因素提供依据,并为入侵预测和控制提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92.
薄荷属一新变型——白花薄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龙  郭新弧   《广西植物》1989,9(4):301-301
本变型同原种(Mentha haplocalyx Briq.)不同在于:茎长可达150cm以上;花冠白色,内面密被腺点,喉部以下毛不明显;雄蕊短,不外伸;雌蕊不育;易与后者区别。 安徽:芜湖,海拔30m,潮湿地,1987年10月26日,刘晓龙870550(模式标本,存安徽省芜湖中医学校标本室)。  相似文献   
93.
植物细胞核的凹入和核液泡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质互作在细胞核中形成膜囊结构首先是在动物细胞中揭示的[1]。对植物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亦发现有类似现象的存在[2—4]。在植物细胞核中形成的膜泡认为有两种形式:一是核被膜向核基质深度凹入,形成细胞质深入细胞核的状态,称之为“假包被(pseudo-inclusion)”[2,5];另一种形式是细胞核内膜或内外双层核膜向核基质深度凹入,并最终脱离核被膜,在核基质中形成囊泡结构,称之为“核液泡(nuclearvacuole)”[3,4,6,7]。对细胞核质间通过核被膜在结构上的特殊作用形式缺少像对通过…  相似文献   
94.
本文发表了鸭跖草属─新变型,即白花鸭跖草CommelinacommunisL.f.albaTiChenf.nov.  相似文献   
95.
该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华白花丹参(Salvia sinealba)与其近缘种丹参(S.miltiorrhiza)及山东丹参(S.shandongensis)根的解剖学、叶表皮、花及花粉粒进行了系统地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白花丹参(S.sinealba)根的中央部位有多数薄壁细胞,在根横切面射线薄壁细胞间及韧皮部外侧与次生皮层部位有多数裂隙;叶片上表皮细胞外平周壁具有细密平行丝状褶皱(SEM);花冠白色;花粉粒椭圆形,外壁具网状雕纹,网眼较大,多角形,少为单穿孔。上述这些显著的特征,不仅为中华白花丹参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提供了形态解剖学依据,而且为近缘种丹参及山东丹参的分类鉴定提供了佐证,同时也为中华白花丹参这一特有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96.
高浩杰 《广西植物》2018,38(10):1286-1289
该文报道了三种分布于浙江省舟山群岛的新记录植物,分别是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的基隆蝇子草[Silene fortunei Vis. var. kiruninsularis(Masam.)Ying](中国大陆分布新记录)、柽柳科(Tamaricaceae)的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和豆科(Fabaceae)的白花草木犀(Melilotus albus Medik.)(浙江省分布新记录),提供了形态描述与图片,并对三种新记录植物的经济价值和利用途径作了讨论。凭证标本存放于浙江农林大学植物标本馆(ZJFC)中。  相似文献   
97.
98.
【背景】白花鬼针草为农区恶性杂草,原产于美洲,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但其在全球和中国的适生区域及适生等级还不明确。【方法】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对白花鬼针草在全球以及中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白花鬼针草在全球的分布更多受到温度因素的影响。白花鬼针草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南半球15°~30°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北美南部、南美中南部、非洲南部、东南亚北部以及大洋洲中南部沿海地区为白花鬼针草中、高度适生区。白花鬼针草在中国的适生区主要位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台湾。到2070年,白花鬼针草在全球的适生区面积与当前相似,但在中国的适生区有所增大。【结论】白花鬼针草在我国有进一步扩张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
运用石蜡切片方法,观察白花前胡营养器官的显微结构及其分泌道的分布特征,以明确营养器官内分泌结构的分布规律,为揭示白花前胡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提供解剖学依据。结果表明,(1)白花前胡成长根从外到内由周皮、中柱鞘薄壁组织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而且中柱鞘薄壁组织不同于一般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茎从外到内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叶为异面叶结构。(2)白花前胡根、茎及叶中均有分泌道存在,分泌道在根中分布于中柱鞘薄壁组织和次生韧皮部中,茎中分布于皮层和髓中,叶中分布于维管束上下两侧的薄壁组织中。  相似文献   
100.
描述了虎耳草属—变型:白花挪威虎耳草(Saxifraga oppositifolia Linn.form.albiflora Y.H.Wu).该变型系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地区综合科学考察"工作期间于新疆策勒县的奴尔亚门采集到,与原变型的区别在于植物花冠为白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