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9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利可君片防治恶性肿瘤放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60例恶性肿瘤行放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放疗前1周开始口服利可君片20 mg,每日3次,直至放疗结束后2周;对照组在出现骨髓抑制前不服用任何升血药物,检查发现骨髓抑制后给予给予吉赛欣皮下或静脉注射2~5 μg/kg,每日1次.比较两组的疗效,骨髓抑制发生率和发生时间,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无明显改变,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可君防治恶性肿瘤放疗所致的骨髓抑制疗效显著,可以推迟其发生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2.
IL-33是在2005年发现的IL-1家族新成员,具有双重调节作用,一方面作为核因子定位于细胞核内,起转录调控作用;作为细胞因子参与调节Th2型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在自身免疫病、感染、糖尿病、皮肤病、心血管疾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综述总结讨论在现阶段对IL-33的研究及其在有关疾病中发挥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alpha(TNF-alpha)、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掌跖脓疱病患者63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外用钙泊三醇 倍他米松软膏联合NB-UVB 治疗,对照组单纯照射NB-UVB,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8 周,治疗4 周及8 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测 定血清中TNF-琢、IL-17 的浓度。结果:治疗4周和8 周后,治疗组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和8 周时,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2.58 %和45.16 %,治疗组为53.13 %和78.13 %,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停 药后3 个月,对照组复发率为35.48 %,治疗组复发率为12.50 %,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TNF-alpha、IL-17 的浓度均较前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辅助治疗可以更 有效提高掌跖脓疱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这可能与其降低患者外周血中TNF-琢和IL-17 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疗提 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 年12 月到2015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期60 例牙周健康者为对照 组。对照组对象于体检时、实验组患者于牙周常规治疗前后收集龈沟液并记录牙龈指数(GI)、牙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 (PLI)、牙周袋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等牙周临床指标。测量并比较两组对象龈沟液中IL-8 和TNF-α水平。结果:实 验组患者治疗前GI、SBI、PLI、PD 及CAL 等牙周临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 者各牙周临床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 前龈沟液中IL-8 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龈沟液中IL-8 和TNF-alpha水 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前龈沟液中IL-8 水平与牙周临床指标PD 呈正相关性(r=0. 495,P=0.027),TNF-α水平与牙周临床指标SBI、PD 呈正相关性(r=0.512,0.673;P=0.019,0.012)。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 IL-8 和TNF-α具有较高水平,两者可能与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有关,对于临床诊断慢性牙周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宫颈病变组织干扰素-r(IFN-r)、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收集我 院2013 年1 月到2015 年1 月妇科门诊行宫颈活检患者150 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宫颈癌33 例、CINⅠ期 26 例、CINⅡ期28 例、CINⅢ期23 例)110 例,对照组(慢性宫颈炎患者)40 例。提取两组患者宫颈组织标本,检测观察组 HPV-DNA、HPV 分型,及两组IFN-r、IL-10 蛋白及mRNA 表达,分析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组织IFN-r、IL-10 表达的关系。 结果:观察组HPV-DNA阳性87 例(79.1%),其中HPV16 型47 例(42.7%)、HPV18 型20 例(18.2%)感染率最高;且HPV16、18 感 染率在CINⅠ期、CINⅡ期、CINⅢ期以及宫颈癌组中的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PV16、 18 与宫颈病变程度均呈现正相关关系(r=0.896,0.786;均P<0.05)。IFN-r、IL-10 表达水平在CINⅠ期、CINⅡ期、CINⅢ期、宫颈 癌、对照组表达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IFN-r与宫颈病变程度呈现负相关关系(r=-0. 567,P<0.05),IL-10 呈现正相关关系(r=0.678,P<0.05)。且HPV16、HPV18 感染率与IFN-r表达呈现负相关关系(rHPV16/18=-0. 678,-0.675,均P<0.05),与IL-10 呈现正相关关系(rHPV16/18=0.582,0.778,均P<0.05)。结论:IFN-r表达随着宫颈病变加重或者 HPV16、HPV18 感染率升高逐渐降低,IL-10 则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对高龄孕妇妊娠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我院高龄孕妇妊娠高血压患者5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7例。A组给予100 m L 5%葡萄糖注射液加入20 m L 25%的硫酸镁注射液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再给予500 m L 5%葡萄糖注射液加入40 m L 25%硫酸镁注射液1~2 g/h,静脉滴注;B组在A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次口服,1次/日,2组患者均治疗7 d。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蛋白尿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CRP、IL-6、TNF-α及蛋白尿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CRP、IL-6、TNF-α及蛋白尿水平较低(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对高龄孕妇妊娠高血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推测其机制与降低CRP、IL-6及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肾炎四味片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肾炎四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贝那普利片。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诱素1(Lkn-1)、尿酸、TNF-α、收缩压、舒张压、24小时蛋白尿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Lkn-1、尿酸、TNF-α、收缩压、24小时蛋白尿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Lkn-1、尿酸、TNF-α、收缩压、24小时蛋白尿水平较低(P0.05),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肾炎四味片可有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推测其机制与降低Lkn-1、尿酸、TNF-α、收缩压、24小时蛋白尿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血脂代谢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来院就诊未经药物治疗的PCOS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体重指数(BMI)≥23的患者26例作为PCOS超重组,将BMI23的22例患者作为PCOS体重正常组,选择同期来院就诊的非PCOS妇女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月经期空腹静脉抽血3~4m L,检测患者的血浆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及血脂代谢指标。结果:PCOS超重组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Apo-B)、外周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CRP指标均较对照组、PCOS体重正常组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水平较对照组、PCOS体重正常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体重正常组淋巴细胞、CRP指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炎症是PCOS的主要病理表现,其中体重超重的PCOS患者主要表现为血脂代谢异常及白细胞升高,而体重正常的PCOS患者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升高。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福多司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接诊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49)。对照组使用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采用沙丁胺醇联合福多司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hs-CRP、肺功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75.5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FEV1、FVC、P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19.61%、38.78%,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福多司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显著优于单用沙丁胺醇治疗,可能与其有效改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27(IL-27)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的冠心病类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同时根据患者Gensini积分将其分为轻度47例、中度51例和重度44例。比较不同冠心病类型、不同严重程度的Lp-PLA2、hs-CRP、IL-27、MMP-9水平及Gensini积分,并分析冠心病患者上述指标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AMI组患者Lp-PLA2、hs-CRP、IL-27、MMP-9水平及Gensini积分均高于UAP组和SAP组,且UAP组高于SAP组(P0.05)。重度患者Lp-PLA2、hs-CRP、IL-27、MMP-9水平及Gensini积分均高于中度和轻度患者,且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Lp-PLA2、hs-CRP、IL-27、MMP-9水平与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Lp-PLA2、hs-CRP、IL-27及MMP-9水平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临床根据Lp-PLA2、hs-CRP、IL-27及MMP-9水平的变化,有助于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