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10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22.
23.
三硝基甲苯致晶体氧化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大鼠晶体外培养的方法,动态观察了在三硝基甲苯作用下,晶体中脂类过氧化、维生素C含量及超氧化物坡化酶活性的改变,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随着三硝基甲苯作用时间的增加,晶体中脂类过氧化增高;维生素C含量呈下降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第1天升高,第5天下降。  相似文献   
24.
赵晓琴  刘唐威 《蛇志》1994,6(2):42-44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赵晓琴,刘唐威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救科一、概述在70年代,国外相继报导在某些危重症如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多发性创伤及修补腹主动脉瘤术后,尽管手术成功,但术后病人却发生了一系列器官功能衰竭,最终死亡[1]。这引起了医学界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25.
张柳春 《蛇志》1994,6(3):25-27
氧自由基与儿科疾病张柳春广西南宁市第二医院儿科自1969年发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后,自由基(freeredicalsFR)毒性作用渐为人们所认识,近年来,自由基研究进展迅速,发现很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与自由基的作用有关,证明它参与感染、炎症、...  相似文献   
26.
27.
28.
目的 探讨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并查找相关文献对该疾病进行总结复习。方法 回顾性研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6-2021年诊断为Rosai-Dorfman病的病例,所有病例均由2位高年资诊断医师复阅。结果 13例患者,年龄16~71岁,男性4例,女性9例,男女比例1∶2.25。9例为结外RDD,3例为混合型RDD,1例为肿瘤形成相关型。发生部位:鼻腔鼻窦5例,其中2例伴有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皮肤型RDD 3例,降主动脉、颌下腺、回盲瓣、眼眶、肺各1例,其中发生于回盲瓣者并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颌下腺者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临床表现因发生部位不同而表现不一。镜下形态大致相同,可见大量组织细胞、淋巴细胞以及浆细胞,呈现交替排列的暗区和亮区,高倍镜下可见“伸入现象”,即组织细胞内含有完整的淋巴细胞,大多病例可伴有明显的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S-100、CD68阳性,CD1α阴性。结论 Rosai-Dorfman病发病率低,发病年龄广,女性患者较多见,易发生于鼻腔鼻窦,临床表现及影像学不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29.
摘要 目的:探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TP53、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STAT3)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收治的71例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R-CHOP方案进行治疗,记录患者外周血NETs、TP53、STAT3表达情况并分析DLBCL患者外周血NETs、TP53、STAT3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髓细胞组织增生蛋白(MYC)阳性在TP53阳性中的占比显著高于TP53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844,P<0.001);Hans分型生发中心B细胞(GCB)在STAT3阳性中的占比显著高于STAT3阴性(x2=4.331,P=0.037),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截止至2022年6月,随访时长8~28个月,71例患者中共53例缓解DLBCL患者,其余18例为R/R DLBCL患者;NETs阳性、TP53阳性、STAT3阳性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低于NETs阴性、TP53阴性、STAT3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ETs阳性、TP53阳性、STAT3阳性患者存活率均低于NETs阴性、TP53阴性、STAT3阴性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nn Arbor分期、NETs、TP53、STAT3为DLBCL患者的影响因素(P<0.05);以患者预后情况(R/R DLBCL=1,缓解DLBCL=0)为因变量,将Ann Arbor分期、NETs、TP53、STAT3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中,结果显示:NETs、TP53、STAT3为DLBC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P53、STAT3表达与DLBCL临床病理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应对DLBCL患者TP53、STAT3表达情况引起重视;NETs、TP53、STAT3表达为DLBCL预后的危险因素,可作为DLBCL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0.
摘要 目的:建立植入了骨修复材料小型猪腰椎椎体骨组织标本的不脱钙病理组织切片制备方法。方法:将含骨修复材料的腰椎椎体骨组织标本进行分割暴露组织切面,梯度浓度乙醇脱水后经Technovit 7200 VLC光聚树脂浸润,经黄蓝光共同辐照进行光聚合包埋,借助硬组织病理切磨系统制备含骨修复材料不脱钙病理组织切片。结果:结果显示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病理组织切片,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能较好地显示骨的各种组织细胞结构,可清晰的观察到骨小梁的走向及连接情况。结论:研究建立了含骨修复材料骨组织标本病理组织切片制备方法,实现了含骨修复材料不脱钙骨组织病理切片的制备,经病理染色后实现了带植入物的组织学观察,为生物材料及医疗器械动物试验研究提供了新的病理检测手段及组织学评价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