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01.
分析2008~2017年新疆维吾尔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8~2017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例和新疆手足口病网络实验室数据的进行分析。2008~2017年新疆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68 820例,重症107例,死亡10例,年均发病率为31.33/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市、伊犁州、昌吉州和塔城地区,占总病例数68.26%;5月~7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以1岁~4岁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4.46%,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分别占51.52%和40.34%;对12 345例手足口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阳性8 872例,阳性率71.87%,普通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A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l6)和其他肠道病毒分别占33.01%、40.33%和26.65%,重症和死亡病例的病原型别均以EV-A71为主,分别占91.03%和100%。新疆1岁~4岁的儿童为手足口病主要发病人群,不同地区发病水平不同,手足口病病原谱呈现EV-A71、CV-A16和其他EV交替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102.
婴幼儿腹泻病原学及其快速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标本病原学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寻求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快速诊断方法。方法对我院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门诊及住院的1160例2个月-5岁腹泻患儿的腹泻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及pH检测。结果(1)1160例患儿腹泻标本病原学阳性605例(52.16%),检出病原20种621株,外源性肠道病原菌、内源性肠道条件致病菌以及轮状病毒3种病原构成比依次为35.75%、32.69%、31.56%。主要病原:(1)轮状病毒196株(31.56%),志贺菌118株(19.00%),克雷伯菌86株(13.8%),枸橼酸杆菌67株(10.79%),致泻性大肠埃希菌60株(9.66%)。(2)1160例患儿腹泻标本6个月-2岁患儿占881例(69.91%)。轮状病毒腹泻多发于秋冬季、大便为水样、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志贺菌以夏秋季与脓血便检出率较高。(3)病原菌分离阳性腹泻标本pH>7占明显优势,轮状病毒阳性标本、病原检查阴性标本、健康体检对照标本pH<6占明显优势,前者pH与后三者pH统计学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引起小儿腹泻的病原种类繁多,轮状病毒居首位,内源性肠道条件致病菌在腹泻标本中的构成比已接近外源性肠道致病菌而成为腹泻的重要病原菌,大便pH可作为急性腹泻病早期简单、快速、准确、价廉的初步诊断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儿病原学检测结果,为本地区CAP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8年5月812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制定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2013修订)诊断标准的CAP患儿,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非重症CAP患儿812例,CAP占10.2%;感染病原体例数481例,阳性检出率为59.2%;1月-1岁龄组与1-5岁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4岁龄组发热发生率明显高于前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喘息、固定湿啰音发生率集中在1月-1岁龄组与1-5岁龄组,且高于5-14岁龄组发生率(P0.0);肺部影像学改变的患儿共657例,占80.9%。三个年龄组;肺部影像学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CAP患儿病原体检出率不同;不同年龄和不同病原学感染的儿童CAP的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对于临床医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一点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病毒病原学检出情况及其流行规律,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8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呼吸道分泌物中呼吸道病毒的检出情况,并分析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年龄、季节、疾病类型的关系。结果:28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共检出98份阳性标本,阳性率为35.00%,其中有2份标本中检出2种病毒感染,混合感染阳性率为0.71%;在所有病毒类型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1岁患儿的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与其他年龄段病毒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感染患儿春季、冬季的病毒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夏季、秋季(P0.05)。不同呼吸道感染疾病类型患儿病毒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喘息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患儿病毒感染阳性率较高。结论:RSV是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致病病原体,1岁的婴幼儿较易感染,春季、冬季为其高发季节,且以肺炎、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肺炎患儿的病毒感染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调查分析临床致病口腔念珠菌菌种分布及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和酮康唑的药物敏感性,以提供临床用药依据。方法收集口腔真菌感染患者标本,常规涂片镜检、培养,对酵母样生长菌落用生物梅里埃公司API20AUX进行菌种鉴定。对其中的念珠菌进行药敏分析。结果共收集141例临床口腔真菌病标本,其中118株念珠菌中,白念珠菌87株(73.7%),热带念珠菌15株(12.7%),高里念珠菌6株(5.1%),光滑念珠菌4株,其他念珠菌6株。口腔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和酮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5.1%、1.7%、0%、3.4%、5.1%。结论解放军324医院口腔真菌感染主要为长期应用抗生素的老年患者。口腔念珠菌病仍以白念珠菌为主,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呈不同程度的耐药,应进行真菌常规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06.
猪流感病原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肺炎的危险因素、病原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3月呼吸内科住院的72例老年肺炎患者病例,统计并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细菌培养结果。结果本组资料显示大部分患者有基础疾病及易感因素,临床表现不典型;共检出病原菌10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3株(58.3%);混合感染35例,占48.6%,二重感染13例,占18.1%。结论提高对老年肺炎的诊断率,根据其病原学特征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建议对老年肺炎患者采用降阶梯疗法,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8.
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是近期发现的又一种新型人类疱疹病毒。本文介绍该病毒的分离,病毒对CD4^+T细胞免疫的影响,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之间的干扰现象及致病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9.
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组成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按《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定点逐月检测0~6岁腹泻患儿大便标本中轮状病毒、痢疾杆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与沙门菌,并分析病历。结果 全年共检测693份标本,检出病原326份,检出率为47.0%;轮状病毒、EPEC、痢疾杆菌及沙门菌的检出率依次为30.2%,8.4%、7.2%与1.3%;轮状病毒与细菌性病原构成比为64.1:35.9;轮状病毒以秋冬季(10、11月与次年1、2月)、水样便标本、2岁以内年龄组以及人工和混合喂养婴儿检出率较高;细菌性病原以夏秋季(6~10月)与脓血便检出率较高;痢疾菌群中以福氏菌占优势(70%),次为宋内杆菌(28.0%);EPEC菌型复杂,共检出11个“O”群;检出的沙门菌有4种,即阿哥纳、德尔串、鼠伤寒与肠炎血清型。结论 开展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研究能即时发现病原,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0.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学必药敏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0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以无菌手续取得前列腺液进行需氧菌及厌氧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证明慢性前列腺炎为混合感染,其中,需氧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120株占40%),其次是棒状杆菌(52株占17.33%)。厌氧培养主要是痤疮丙酸杆菌(88株占29.33%)。消化链球菌(70侏占23.33%),表皮葡萄球菌(55株占18.33%)。因而兼性厌氧菌是该病主要的病原菌。药敏试验证明:使用时间长、频繁的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