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对比研究三孔胸腔镜和单孔电视胸腔镜治疗老年人自发性气胸,探究单孔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内2011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就诊的自发性气胸患者40例纳入本次前瞻性研究,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研究组患者20例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对照组20例采用三孔胸腔镜,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单孔手术操作时间(45.23±12.4)min,对照组传统三孔手术操作时间(46.31±11.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t=0.346,P=0.731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53.64±5.9)m 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72±6.5)m L,差异显著(t=9.410,P=0.0000.05);引流量对比中,研究组术后引流量为(298.6±67.12)m L,对照组术后引流量为(371.8±98.25)m L,组间有显著差异(t=3.369,P=0.0010.05);两组患者疼痛时间对比,研究组对象疼痛持续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12,P=0.0000.05)。手术操作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组间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术后随访情况,观察组的胸痛及切口麻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0.05);而两组的腹胀性肺水肿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肺部感染及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人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较好,其优势在于可有效减轻患者手术痛苦,且将是未来手术发展趋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2.
胡聂  刘瑛 《蛇志》2014,(1):113-114
目的总结分析胸部锐器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3年收治的37例胸部锐器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救治35例,死亡2例;伤口感染3例,胸腔镜检查及治疗15例(其中改开胸3例),开腹2例。结论伤口深度及损伤范围的充分估计,以及伤口的及时处理,积极的胸腔闭式引流及胸腔镜的应用,有助于胸部锐器伤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53.
摘要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病例收集时间为2019年3月到2020年7月,筛选符合要求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两组患者均给予SAPB,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口服安慰剂,研究组于术前2 h口服普瑞巴林150 mg,术后第二天开始口服普瑞巴林75 mg。对比两组镇静、镇痛效果,睡眠质量、血清炎性因子、焦虑情况、生命体征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术后12 h、24 h、48 h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48h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 h、术后48 h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4 h、术后24 h、术后48 h心率(HR)低于对照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SAPB应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获得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其焦虑情绪,同时还可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4.
摘要 目的:观察术前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术后快速康复操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呼吸功能、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97例研究病例选取自2019年4月~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将97例患者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和手术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术后快速康复操。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周的呼吸功能、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症状领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功能领域、总体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保留尿管时间、保留胸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术后快速康复操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可促进术后康复,改善其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5.
为比较单孔胸腔镜、单操作孔胸镜和传统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生存期差异,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7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A组(n=57例)、B组(n=58例)和C组(n=58例)。A组采用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B组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C组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通过观察3组患者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差异,本研究发现B组和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患者术后1 d、3 d和7 d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且C组患者术后1 d、3 d和7 d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3组患者中位OS、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本研究的初步结论为: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可获得与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及开胸手术相同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效果,且可减少创伤,降低术后疼痛感,有利于术后恢复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6.
黄晖 《蛇志》2015,(2):152-153
目的观察胸腔镜及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根治性及围术期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研究组应用胸腔镜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开胸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数据以及围术期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75%(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2天血检WBC、Cor以及CRP指标均显著高于术前,而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天疼痛评分研究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胸腔镜治疗的痛苦小、术后应激反应轻、恢复快,效果更明显,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在介入室X线电视系统下摘出眶内及眶周金属异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2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金属异物患者86例86只眼,在介入室X线电视系统直视引导下,根据影像学特点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法,经皮肤或结膜进路摘出眶内及眶周金属异物。结果:86例均成功取出异物,其中一次手术取出83例(96.5%),二次手术取出3例(3.5%)。随访2~18(9.2±5.3)月。末次随访时视力达术前水平62例(72.1%),视力提高21例(24.4%)。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眼球运动障碍分别为34例(39.5%)和16例(18.6%),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外伤性上睑下垂分别为5例(5.8%)和3例(3.5%)。结论:在介入室X线电视系统下摘出眶内及眶周金属异物对眶内及眶周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疗效满意,便于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加巴喷丁对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非小细胞肺癌就诊于我科行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叶切除的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BMI、合并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分级、肿瘤分级、肿瘤部位、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术后止吐药使用情况,阿片类药物使用均换算为口服吗啡当量,根据术前是否采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加巴喷丁超前镇痛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及术中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对乙酰氨基酚和加巴喷丁超前镇痛方案对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结果:共有241例患者纳入研究,有78例患者术前采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加巴喷丁超前镇痛方案,163例患者没有采用该镇痛方案,超前镇痛组患者术中及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术后24小时呕吐次数、术后止吐药使用剂量均低于没有采用超前镇痛方案的患者,两组患者术后NSAIDs使用和镇静状态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前采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加巴喷丁超前镇痛方案可减少行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中及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应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后,对其镇痛效果、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青海红十字医院于2015年9月~2018年10月期间接收的131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5)和研究组(n=66),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自控静脉镇痛(PCIA)自控按钮启动次数、背景输注总量、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肿瘤标志物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术后2h、12h、24h、48h安静时以及咳嗽时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h、术后48h PCIA自控按钮启动次数、背景输注总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 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h癌胚抗原(CEA)、糖抗原199(CA199)、糖抗原125(CA125)水平均低于术前,且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0.
《昆虫知识》2009,(1):2-2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一种花巨型海芋发出一股奇怪的腐尸气味,目的就是为了吸引一些食肉性昆虫前来帮它传授花粉。那么它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德国波恩大学的科学家无意中拍下的电视录像揭示了这一秘密。拍摄录像的德国波恩大学的威廉·巴斯洛特说:“影片摄制组使用非常强大的背景光拍摄,我们突然看到一股烟从该花的中心柱上升起。我们认为该花着火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