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原生质体裂解方法确定甲基丙二酰CoA变位酶(MCM)和消旋酶(MCR)均是胞浆内酶。各经过四步纯化得到电泳纯酶。纯化MCM酶的比活力为12.84u/mg,纯化倍数为528,酶活回收为60%,纯化的MCM酶服从典型的米氏底物饱和曲线,对琥珀酰CoA和辅酶B_(12)的K_m值分别为9.723#mol/L和0.1277#mol/L。经SephadexG-150测定MCM分子量约为134.000±2000,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两条分子量分别为67000和65000的蛋白带,说明该酶由两个大小不等亚基组成。吸收光谱测定每摩尔纯化全酶含两摩尔辅酶B_(12)。纯化MCR酶比活力为2.305u/mg,纯化倍数96,酶活回收46.7%。MCR酶由两个分子量均为17500的亚基组成。MCR酶活性能被二价金属离子Cu2+、Co2+、Mg2+、Mn2+和Fe2+所促进。两酶的酶学性质和其他生物来源的MCM、MCR酶明显相似。  相似文献   
12.
应用MUCAP试剂快速检测沙门氏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了用4-甲基伞形酮辛酯(4-Methylumbelliferyl-caprylate, MUCAP)快速检测沙门氏菌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实用性。经HE,DHL,SS和麦康凯琼脂平板分离的65株沙门氏菌标准菌株和48株从食品中分离的沙门氏菌,用MUCAP测试均呈阳性反应;394株非沙门氏菌中呈阳性反应的假单胞菌、气单胞菌、邻单胞菌可通过氧化酶试验与沙门氏菌区分开;与粘质沙雷氏菌的交叉反应改用加1%蔗糖的分离平板也可排除。此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到97%以上,而且操作简便、快速,数分钟内即可完成。  相似文献   
13.
力复霉素前体甲基丙二酰CoA合成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力复霉素合成的碳前体之一(2R)—甲基丙二酰CoA至少可以有三条酶学合成途径。三条途径中的关键酶分别为甲基丙二酰CoA转羧基酶、丙二酰CoA羧化酶、甲基丙二酰CoA变位酶和甲基丙二酰CoA消旋酶。通过比较各个酶活性的时间进程和力复霉素合成时间的相关性,以及各个酶的底物亲合力,对它们在地中海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mediterranei)甲基丙二酰CoA合成中的贡献作了排序,发现甲基丙二酰CoA变位酶途径是主要负责酶系。但是各个途径的贡献排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能受到环境因素的调控,丙酸盐的加入将抑制甲基丙二酰CoA变位酶活力,而使得甲基丙二酰CoA转羧基酶成为主要酶系。甲基丙二酰CoA合成途径的多样性有助于细胞对环境变化的灵活反应。此外,对各个酶的调控特性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在改进后短程序基础上,对氨基酸分离柱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分离柱长为10cm。比原来20cm长柱分离3—MH的时间缩短了近1/2。实验所得的(回收率为97.59%,分离度0.89±0.02。变异系数1.17)这些指标较国外用其它方法所得的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多次测定结果说明长柱与短柱比较无明显差异。证明了短柱对3—MH含量无影响。这一改进所建立的方法大大地缩短了样品的分析时间,节约了大量进口试剂,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将有利益提高严重烧伤、创伤后蛋白质代谢和营养学等方面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以人红细胞膜为材料,研究了甲基毒死蜱与膜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相互作用及其与膜脂的关系。结果显示,甲基毒死蜱对人红细胞膜AChE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膜温育30min,其半数抑制浓度约为0.10 mmol/L。动力学分析表明,其抑制作用为非竞争性。0.2%Triton X-100并不改变AChE对甲基毒死蜱的敏感性,亦即AChE上甲基毒死蜱的作用部位与其所处的脂质微环境无关。  相似文献   
16.
Nafion膜固定的亚甲基蓝为介体的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成了以亚甲基蓝为介体的电流型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通过离子交换牢固地固定在Nafion膜中的亚甲基蓝,能有效地在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玻碳电极之间传递电子.探讨了pH值、温度、工作电位和抗坏血酸等物质对此传感器生物电催化还原H2O2的影响.此生物传感器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对H2O2线性响应范围为5.0×10-7~2×10-4 mol/L,响应时间少于30 s.  相似文献   
17.
细菌已广泛用于制造抗菌素、酶和维生素,目前正筹划用于制造疫苗和干扰素,今后10~15年里在塑料、涂料和农药生产中也必将起重要作用。Wavwick大学生物系的豪沃特·道尔顿(Howard Dalton)一直在调查研究那些从北海的油气中制造动物饲料的细菌,发现它们也能用于生产从塑料涂料到农药的范围广泛的一类物质。例如,细菌能使碳氢化合物氧化,并且比常规的工业生产过程有效得多。尽管在生产中利用细菌所遇到的困难是它们的生产能力比较低,但是,现在遗传工程提供了使其生产率提高几百倍以上的手段,从而使得细菌生物工艺学在经济上更富有吸引力。 在70年代初期,道尔顿的研究组就开始对荚膜甲基球菌进行研究。这个菌株是从英  相似文献   
18.
80%以上的肿瘤细胞为O~6-甲基鸟嘌吟-DNA甲基转移酶(O~6-MT)活性较高的Mer~+型,能够修复亚硝脲药物(NU)造成的DNA烷化损伤,对NU不敏感。本实验证明,用0.75,0.50和0.25mmol/L甲基亚硝脲(MNU)分别处理Mer~+型的HeLaS3,SMMC-7721和表现Mer~-型特征的Cc801,均能明显降低细胞中O~6-MT活性,从而显著提高了三种细胞对嘧啶亚硝脲和双氯乙亚硝脲的敏感性,提示降低O~6-MT活性是使用NU对Mer~+型肿瘤进行有效治疗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在500MHz~1H NMR仪上对HbA,CoHb和对称与不对称的Fe-Co杂化血红蛋白在去氧和一氧化碳配位时环形电流效应对蛋白Ell-Val甲基共振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将-1.0ppm峰归属于β(Co)的二个甲基质子,-1.55ppm和-2.35ppm的峰归属于α(Co)γ_1CH_3和γ_2CH_3,-1.15ppm与-2.05ppm的峰归属为α(Fe-Co)的γ_1CH_3与α_2CH_3共振峰,-1.52ppm与-2.15ppm的峰指定为β(Fe-Co)的γ_1CH_3与γ_2CH_3.根据归属对蛋白在去氧和一氧化碳配位时其溶液构象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CO配位于β(Fe)比配位于α(Fe)使E11-Val甲基质子化学位移发生更大改变.  相似文献   
20.
甲醇作为一种来源广泛、价格低廉、还原度高的非粮原料有望成为下一代生物制造的关键原料。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能够高效利用甲醇的重组微生物以实现从甲醇到高值化学品的生物转化已成国内外研究热点,但由于甲醇代谢过程的特殊性及复杂性,目前人工设计的甲基营养菌还难以实现以甲醇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及产物合成。基于对天然甲基营养菌甲醇代谢过程的分析,从甲醇脱氢酶的筛选与改造、甲醛同化途径的重构与优化、甲醇到化学品的生物转化几个方面对合成型甲基营养菌的构建策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为今后合成型甲基营养菌的人工设计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