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国内的森林资源结构单一,主要以松、杉为主,珍贵树种的面积很少,为改变我省高档、珍贵用材严重短缺大量依靠进口的被动局面,非常必要建设珍贵优质用材树种试验示范林,进而逐步实现珍贵优质用材林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应用。本位将结合北岭山林场檀香栽培情况分析珍贵树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2.
辽东山区主要树种叶片氮、磷、钾再吸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分再吸收作为植物保存养分的重要机制之一,在凋落物分解和养分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明确辽东山区主要树种养分再吸收状况,选择4种次生林树种: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色木槭(Acer mono)、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花曲柳(Fraxinus rhynchophylla)和人工林落叶松(Larix spp.)为对象,测定了各树种叶片凋落前(成熟叶)后(凋落叶)全氮(N)、全磷(P)、全钾(K)浓度,并分析了养分再吸收特征。结果表明:所测树种凋落叶N、P、K浓度均显著低于成熟叶(落叶松K不显著);胡桃楸N再吸收率与蒙古栎、色木槭、花曲柳差异显著,花曲柳与蒙古栎、色木槭P再吸收率差异显著,色木槭K再吸收率与蒙古栎、胡桃楸、花曲柳差异显著(P0.05);总体上,落叶松N、P、K再吸收率低于次生林树种,尤其是P再吸收率显著低于花曲柳、K再吸收率显著低于胡桃楸和花曲柳(P0.05)。上述结果表明,落叶松通过降低养分再吸收率,提高凋落物养分输入量,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做出正反馈。  相似文献   
93.
光照和不同药剂浸种对龙葵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超富集植物龙葵种子的快速发芽方法,以滤纸为发芽基质,采用恒温培养箱及温室培养的方法,对龙葵种子进行不同浸种处理,探讨光照及不同浸种液对龙葵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 光照条件是龙葵种子发芽的重要条件之一,光照条件下的发芽率约为无光照条件下发芽率的5倍(P<0.05);不同浸种液均能显著提高龙葵种子的发芽率,其中以双氧水的处理效果最好,发芽时间最短(P<0.05);浸种后不经清洗处理的龙葵种子发芽率约为浸种后再经清洗处理发芽率的2~3倍(P<0.05).  相似文献   
94.
海南岛东寨港几种红树植物种间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采用3种常见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计测公式,以外来种无瓣海桑扩散区的秋茄+桐花树群落演替系列作为资源轴,定量计测了几种红树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值.结果表明,各树种生态位宽度值排序为桐花树(3.8357)>秋茄(3.3421)>木榄(3.3180)>白骨壤(3.0975)>无瓣海桑(2.9137)>海桑(2.5724)>角果木(1.8523)>红海榄(1.6897)>海莲(1.0000),很好地表征了其生态适应性和分布幅度.各树种重叠值中,以秋茄、桐花树、木榄、白骨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较大,表明其间存在较强的资源利用性竞争.无瓣海桑生态位宽度处于中等程度,与中低潮滩红树植物海桑、桐花树、秋茄和白骨壤的重叠值相对较高,与红海榄、木榄有中度重叠,与角果木有少量重叠,与海莲完全没有重叠.  相似文献   
95.
对浙江省磐安县红叶树种资源及其应用情况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该县共有乔木、灌木、藤本红叶木本植物37种,分属19科26属,其中,落叶乔木所占比例最大,有21种,占该县红叶树种的56.8%。根据叶片变色规律可分成秋叶变红、嫩叶红色、秋叶和嫩叶均呈红色、常年有红叶等四大类型,种数最多的是秋叶变红类,有26种,占该县红叶树种的70.3%。本文对部分重要的红叶树种的园林应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该县红叶树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6.
晋西黄土丘陵区若干树种水分生理及抗旱性量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6年林木生长季节(5~10月)野外条件下测定了12个树种的P-V曲线水分参数。研究了水分参数的季节变化及与林木抗旱性的关系。提出树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以水分参数Ψisat和Ψitlp所定义的渗透调节能力。并研究了树种的这种渗透调节能力的季节变化规律及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应用数量分析的方法对林木的抗旱性予以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7.
厦门东南沿海地区防护林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厦门市东南沿海地区的地理条件及其在本岛功能区划分上的特殊地位,针对该区域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护林建设的思路和对策,并对其营造技术和树种选择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8.
植物残体可以修正土壤酸度,但其作用机理还有很大争议,本研究评估森林凋落物作为酸碱缓冲体系的能力,它可能是调节土壤酸度的重要机理之一.凋落物材料取自华南重要的人工林类型及一个地带性顶极森林群落,将材料用不同pH酸溶液提取,并用酸碱进行滴定.结果表明,凋落物本身是一个极强的酸碱缓冲体系,它使浸提液酸度保持不变,并对添加的酸碱起显著的缓冲作用.首次发现两个豆科树种凋落物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Willd)与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iformis A.Cunn)具有很高的pH值(约pH6.0),约高于土壤酸度2个pH单位,每年凋落于地表的枯落物层通过缓冲机理可以提高雨水0.1至0.4pH单位.其它人工林凋落物酸度约为pH4.0,与它们生长的土壤酸度相似.溶液中无机离子组成上的差异不能完全解释凋落物pH格局,但高钠低硝态氮可能是两个豆科树种高pH的一个重要原因.地带性顶极群落12个树种加权酸度为pH3.90,明显低于土壤酸度(pH4.19),因而,凋落物是林下土壤进一步变酸的驱动因素;发现一个种凋落物(山竹子(Garcinia oblongifolia))酸度极低(pH 3.19)并且缓冲力极强,该种植物生长的土壤将难于通过施用石灰等措施对酸度进行调节,它影响下的土壤环境将影响其它植物的入侵.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凋落物酸度碱向最远离土壤酸度,这种凋落物酸度与环境酸度间的不一致可能对植物形成某种长期生态压力,并成为该种致濒危的一个因素.因而,植物残体是一个极强的酸碱缓冲体系,它以化学缓冲机理可以影响环境酸度,但可能只有少数种通过这一机理使土壤致酸或致碱,因为多数植物残体与土壤酸度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99.
100.
水分胁迫下抗旱树种相对含水量,SOD活性和膜透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干旱地区广泛用作薪炭林的抗旱树种香须(Albiziaocloratissima)、粉花山扁豆(Cassianodosa)、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和新银合欢(Leucaenaleucocephala)的种子,用温水浸泡催芽萌发后,浅埋于用完全培养液(华东师范大学植物生理教研组主编.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54)湿润的蛙石中,平恒温(25±1℃)培养,每天照光(40001X)/黑暗为10/14h。长出功能叶片后,将幼苗用完全培养液配制成浓度分别为O/、5/、Ic%、15%的聚乙H醇(PEG6000)在暗中作渗透胁迫(12h)处理(每种处理3个重复).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