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9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9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41.
辽宁和江苏两省杂草稻植物性状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辽宁和江苏两省是我国杂草稻(Oryza sativa f. spontanea)发生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为明确两省杂草稻识别特征和类型, 我们在两省14个市29个样点采集样品, 与当地栽培水稻品种一并在南京种植, 观测了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的23个植物性状。结果表明, 两省杂草稻在营养生长期的1月株高、1月和2月分蘖数, 在生殖生长期的果皮色、谷粒长/宽比、百粒重、落粒性、秆硬度、剑叶宽、剑叶长、有效穗数、50%黄熟、50%黄熟–50%抽穗和全黄熟等性状与相应的当地栽培稻存在差异;主成分1和主成分2组成的二维散点图(累计贡献率达43.24%)也显示出两省杂草稻间以及与栽培稻间的差异性。采用欧氏距离对两省杂草稻进行系统聚类可以将杂草稻分为籼型和粳型。其中辽宁省杂草稻全部聚在粳型类群中, 它们又可细分为两类; 江苏省杂草稻既有粳型, 又有籼型, 其中粳型与辽宁省杂草稻聚在粳型类群中, 籼型又可分为3类。这6个类群分别具有如下突出特点: 第1类为强落粒、粒轻、秆矮、早熟、偏粳等; 第2类为无芒、穗多、强休眠、剑叶窄、偏粳等; 第3类为长芒、弱分蘖、穗少、弱落粒、偏粳等; 第4类为硬秆、剑叶宽、迟熟、强休眠、偏籼等; 第5类为红果皮、粒长、软秆、粒重、偏籼等; 第6类为无芒、株高、穗长、剑叶长、偏籼等。上述杂草稻的形态学指标和类型的研究将为两省开展杂草稻危害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2.
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MyeoplasmaIST2支原体鉴定及药敏试剂盒,进行支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结果2135例患者总检出率为54.6%(1166/2135),其中解脲脲支原体(Uu)阳性1017例(47.6%);人型支原体(Mh)阳性32例(1.5%);Uu+Mh阳性117例(5.5%)。1166例患者支原体对9种抗生素够感性依次为原始霉素(99.8%)、交沙霉素(99.6%)、强力霉素(96.3%)、四环素(94.4%)、克拉霉素(85.6%)、阿奇霉素(77.6%)、红霉素(75.6%)、氧氟沙星(28.4%)和环丙沙星(22.8%)。结论支原体(尤其是Uu)感染已成为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治疗支原体感染应选择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等敏感率高的药物及药敏试验显示敏感的药物,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3.
我国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丽  徐笑红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22(11):1056-1056,F0003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女性多种疾病。研究表明,农村妇女、工厂女工和医院就诊者支原体检出率在26.8%~72.3%,主要集中在20-45岁女性。全国各地无明显地域差别。  相似文献   
144.
探讨目前儿童泌尿系感染病原体的变化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住院治疗的357例尿细菌培养、支原体体外培养、衣原体检测阳性的泌尿系感染患儿病原体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尿细菌培养和支原体体外培养、衣原体检测前未应用过抗生素的患儿其阳性率为82.2%,而应用过抗生素的患儿其阳性率为31.8%,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检测的357例阳性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4.7%,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6.2%;革兰阳性球菌占14.8%,其中肠球菌占10.9%;真菌占3.1%,支原体占4.8%,衣原体占2.5%。临床要密切关注儿童泌尿系感染病原体的分布变迁情况,以便于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5.
就被子植物有性生殖和无融合生殖过程中在某些特定时期和细胞中出现的胼胝质壁的活动情况作了介绍,并探讨了其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6.
果蝇原生殖细胞特化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生殖细胞在许多有性生殖动物的胚胎发育早期就已特化出来,并进一步分化为生殖细胞以产生新的子代。动物原生殖细胞的特化主要有生殖质决定和诱导两种模式,果蝇原生殖细胞的特化模式属于前者。研究表明,果蝇原生殖细胞特化过程中生殖质组装的关键基因是osk,其调控下游基因转录产物的定位和翻译,如vas和tud。此外,基因转录沉默是原生殖细胞特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与生殖质中的成分如基因nos、gcl、pgc的表达产物密切相关。现对果蝇原生殖细胞特化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7.
徐瑛 《生物学通报》2006,41(7):36-37
1教学目标1)知识①了解酵母菌、霉菌和蘑菇等真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②认识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关系。2)能力①解剖观察食用蘑菇的形态结构,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孢子,从而增强实验技能。②用比  相似文献   
148.
严少辉  彭晓涛  孙叙 《昆虫知识》2012,49(6):1559-1564
对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 Snyder成熟群体进行室内自然条件分离饲养观察,结果表明:单品级分离群体和多品级分离群体均能产生补充型生殖蚁,产生补充型生殖蚁的概率与分离群体内的个体数量呈正相关关系,分离时间和气温对产生补充型生殖蚁的历期影响较大,1、4、6、9月分离的群体产生补充型生殖蚁的历期分别为78.50、46.00、32.17、26.00d,经分析差异显著(P<0.05)。分离群体能迅速产出有翅成虫羽化分飞,在分离后2年就可发育进入羽化分飞的成熟年龄,分离时间对产生羽化分飞的历期有一定影响,6月分离的多品级分离群体产生羽化分飞的历期平均为659.3d。单品级翅芽若蚁分离群体可产生羽化分飞,且存在反季节羽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9.
蜜蜂卵巢激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德芳  陈璇  胡福良 《昆虫知识》2012,49(5):1378-1384
蜜蜂Apis作为典型的社会性昆虫,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生殖劳动分工。卵巢激活是蜜蜂发挥生殖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对蜜蜂卵巢激活的影响因素、蜜蜂卵巢激活相关的基因表达及microRNA在蜜蜂卵巢激活过程中的可能作用进行了介绍,为研究蜜蜂级型分化和生殖劳动分工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0.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内分泌失调性疾病,也是造成无排卵性不孕的重要原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研究有10余年,迄今尚未建立起较为理想的模型动物。该研究的目的在于构建猕猴多囊卵巢综合征动物模型,并分析该模型动物的一些主要生殖特性。将6只成年雌性猕猴(6~10a)平均分成2组:PCOS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动物的建立方法是:在月经周期的第1、3、5天,分别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一次,剂量为3.5mg/kg体重;接着在第7、9、11天,分别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一次,剂量是350IU/kg体重;连续注射2个月经周期。对照组动物注射生理盐水。结果显示:PCOS模型组动物呈现出高血清LH和T,分别为(5.35±0.17)IU/L和(7.58±0.14)ng/mL,而且血清LH/FSH值(5.35/1.30=4.12);模型组动物血清FSH、E2和P的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腹部B超扫描结果提示,模型组动物卵巢多囊化。对两组动物进行超排处理后,模型组动物卵巢呈明显的过刺激现象,模型组动物胚胎体外培养的囊胚率为23.53%,显著低于对照组(66.67%)(P<0.05),即用丙酸睾丸酮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能够建立PCOS猕猴模型,该模型动物的一些主要生殖特性与人类PCOS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