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9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为评价景天属(Sedum)植物在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潜力,以2种景天:德国景天(S. hybridum ‘Immergrunchen’)和胭脂红景天(S. spurium ‘Coccineum’)的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其在北京首云铁矿废弃土壤(包括采矿区土壤、排土场土壤、尾矿砂)2个生长季内的各项生长指标,以确定其在各废弃土壤上的适应性,并运用相关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探讨影响2种景天生长的主要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①2种景天在采矿区土壤、排土场土壤和尾矿砂上的存活率分别为40%~66%、68%~90%、33%~46%;②不同废弃土壤对2种景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根系的各项生长指标均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德国景天在采矿区土壤的适应性较好,可作为采矿区修复的推荐品种,胭脂红景天在排土场土壤的生长表现较好,可作为排土场的修复品种;③影响景天属植物生长的土壤因子为通气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其中通气孔隙度的解释率为12.4%,土壤含水量的解释率为8.6%。  相似文献   
52.
间种蔬菜对甘蔗地生态环境和甘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 (SaccharumofficinarumL .)是广西重要的经济作物 ,种植面积达 4 5 33× 10 6ha[1] ,甘蔗的前期生长比较缓慢 ,行间有比较大的可利用空间 ,到6月下旬~ 7月上旬才进入迅速生长期并逐渐封行。有研究表明 ,在甘蔗园间种玉米对甘蔗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5] ,而合理间种豆科作物 (黄豆和花生 )不仅不影响甘蔗的正常生长发育 ,还可以增加甘蔗的产量[4 ,6] 。但间种作物对甘蔗园生态环境的影响未见报道 ,我们于 1997- 1999年在桂西北开展了甘蔗园间种经济效益比较高的蔬菜作物的试验 ,并对间种甘蔗园生态环…  相似文献   
53.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水分生态环境研究   总被引:61,自引:8,他引:53  
水分是制约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重建的决定性因子,在分析现有关于该区植被建设中的水分生态环境的各项研究的基础上,从水资源,土壤水分背景,土壤水分动态,土壤干层,土壤水分的林草生产力,水分性质分区,林草对策等7个方面,对黄土高原的土壤水分环境进行了阐述,针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展了展望。  相似文献   
54.
风和风沙流对不同固沙植物生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野外风洞条件下,对风和风沙流影响固沙植物的生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风和风沙流对不同植物的影响不同,风对结皮和苔藓的影响在于吹蚀和干燥,对草本和灌木的影响主要是:1.通过迫使气孔关闭、降低叶温和胞间CO2浓度来抑制光合作用;2.加强蒸腾作用,减小水分利用率;3.降低叶片水势和土壤含水量,从而加强干燥作用。而风沙流对结皮和苔藓的影响主要在于剥蚀和堆积,对草本和灌木的影响主要是机械损伤作用,对光合和水分利用的影响将更加剧烈。不同类型植物对两种胁迫的适应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55.
我国特有种滇螈的绝灭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滇螈是中国特有的两栖类,是云南省二级保护珍稀动物,生活于云南高原淡水湖泊滇池。已于20世纪70年代末绝迹。绝迹原因主要是“围湖造田”,湖水严重污染,大搞建筑设施,水生生物严重减少以及外来引种,使它们的栖息环境、食物、繁殖都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最后绝种。它的绝种却为我国珍稀野生动物,特别是两栖爬行动物的保护,提供十分有益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6.
乐陵金丝小枣区生态环境地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乐陵金丝小枣区生态环境地质研究表明,层状沉积的河流相及其变异体,心、底土层层位为壤质、粘壤质的土体构型,以不稳定原生矿物为主的土壤,中性或微碱性的重碳酸盐型地球化学环境,钾素丰富、理化性状良好的潮土、褐土化潮土、盐化潮土为该枣区生态环境地质特征的重要标志.对枣生长发育适宜区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57.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林隙干扰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林隙干扰的基本规律,得到了描述林隙干扰状况的一些重要参数。结果表明扩展林隙在阔叶红松林中所占的面积比例是27.36%,而实际林隙所占的面积比例为13.05%,林隙干扰的频率每年约为0.15%;林隙的分布格局是均匀式的。形成林隙最重要的方式是掘根风倒,其次为干基折断;大多数的林隙都是由1~4株形成木形成的,林隙形成木主要是由红松、水曲柳、蒙古栎和紫椴组成;阔叶红松林的主林层乔木在直径为40~60cm和高度为25~30m时,形成林隙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58.
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吴丽黛(安徽省合肥市科技咨询中心,合肥230001)氟虽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人体内平均含量为37μg/g,含氟量过多或不足,均不利于人体健康,而当人体含氟量过多时造成患氟斑牙、氟骨症等。而过量氟可致氟中毒,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氟...  相似文献   
59.
新Jiao堤围果林生态环境污染调查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州市海珠区新Jiao镇堤桌林区设点采样,对大气,自然降水等生态痼子,以及果树叶片的污染现状进行监测调查,结合现有广州市环境污染资料,对果林生态民环境污染现状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0.
<正>湿地植物只有在多水的环境中才能生存,它们或植根于泥土之中,或漂浮于水面。湿地植被的浓浓绿色使高原湿地如诗如画,生机盎然;草本植物的一岁一枯荣使得高原湿地中的泥炭不断得以累积增长。植被是某一地区范围内所有植物的个体、群体和种类的总和,是植物与当地自然环境条件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植被的状况最能综合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状况。植被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而且也为所有的动物、微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