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4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深,蓝藻水华频繁暴发。微囊藻毒素是有害蓝藻产生及释放的危害最大的一类蓝藻毒素,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寻求有效的微囊藻毒素降解方法已成为全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微囊藻毒素生物治理技术展开综述,阐述了微囊藻毒素的产生、理化性质及生物毒性,总结了微生物、水生植物、浮游动物等自然生物降解微囊藻毒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概述了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生态浮床、膜生物膜反应器等生物治理技术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分析了现有微囊藻毒素生物处理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为解决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污染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2.
间种蔬菜对甘蔗地生态环境和甘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 (SaccharumofficinarumL .)是广西重要的经济作物 ,种植面积达 4 5 33× 10 6ha[1] ,甘蔗的前期生长比较缓慢 ,行间有比较大的可利用空间 ,到6月下旬~ 7月上旬才进入迅速生长期并逐渐封行。有研究表明 ,在甘蔗园间种玉米对甘蔗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5] ,而合理间种豆科作物 (黄豆和花生 )不仅不影响甘蔗的正常生长发育 ,还可以增加甘蔗的产量[4 ,6] 。但间种作物对甘蔗园生态环境的影响未见报道 ,我们于 1997- 1999年在桂西北开展了甘蔗园间种经济效益比较高的蔬菜作物的试验 ,并对间种甘蔗园生态环…  相似文献   
63.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水分生态环境研究   总被引:61,自引:8,他引:53  
水分是制约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重建的决定性因子,在分析现有关于该区植被建设中的水分生态环境的各项研究的基础上,从水资源,土壤水分背景,土壤水分动态,土壤干层,土壤水分的林草生产力,水分性质分区,林草对策等7个方面,对黄土高原的土壤水分环境进行了阐述,针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展了展望。  相似文献   
64.
蝗虫灾害的特点、成因和生态学治理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介绍了蝗虫灾害发生的特点与发生动态,分析了蝗虫害害形成和再猖獗的主要原因。探讨了黄河流域和广大特区蝗虫灾害特点,提出了蝗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研究建议与生态学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5.
重金属超量积累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10,自引:1,他引:109  
重金属超量积累植物具有极高的吸收和积累重金属的能力。本文介绍了超量积累植物的特性、种类,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忍耐机理,及其在治理污染土壤中的潜力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6.
晋冀鲁豫接壤区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全友  张遂业 《生态学报》1998,18(6):582-588
对“中国资源、生态环境预警研究”的有关方法,建立了晋冀鱼豫接壤区11个地、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对11个地市作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排序,以表征该区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及其潜力。  相似文献   
67.
我国特有种滇螈的绝灭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滇螈是中国特有的两栖类,是云南省二级保护珍稀动物,生活于云南高原淡水湖泊滇池。已于20世纪70年代末绝迹。绝迹原因主要是“围湖造田”,湖水严重污染,大搞建筑设施,水生生物严重减少以及外来引种,使它们的栖息环境、食物、繁殖都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最后绝种。它的绝种却为我国珍稀野生动物,特别是两栖爬行动物的保护,提供十分有益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8.
乐陵金丝小枣区生态环境地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乐陵金丝小枣区生态环境地质研究表明,层状沉积的河流相及其变异体,心、底土层层位为壤质、粘壤质的土体构型,以不稳定原生矿物为主的土壤,中性或微碱性的重碳酸盐型地球化学环境,钾素丰富、理化性状良好的潮土、褐土化潮土、盐化潮土为该枣区生态环境地质特征的重要标志.对枣生长发育适宜区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69.
 赤红壤严重侵蚀地经不同措施治理后,土壤结构、水分状况得到改善,土壤腐殖质品质亦有所改善,土壤营养元素容量及供应强度得到明显加强,土壤微生物数量急剧增加,土壤呼吸作用和酶活性显著加强,土壤肥力处于恢复之中。其中豆科树种(大叶相思)改良土壤效果最好,单一种果措施则相对较差。引进豆科植物增加果园覆盖或敷盖是该地区侵蚀劣地治理及地力改良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0.
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吴丽黛(安徽省合肥市科技咨询中心,合肥230001)氟虽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人体内平均含量为37μg/g,含氟量过多或不足,均不利于人体健康,而当人体含氟量过多时造成患氟斑牙、氟骨症等。而过量氟可致氟中毒,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