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55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基于“参照系-现状-变化量”的生态系统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系统评估是开展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手段,其评估结果已成为衡量区域生态系统状况优劣的重要依据。由于没有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禀赋的区域差异性,缺乏有效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手段,导致生态系统评估结果的实用性与区域可比性一直存有争议。在生态大数据背景下,基于生态完整性理论,结合长期地面监测数据、野外调查数据、遥感数据等海量数据,耦合生态系统过程模型,构建了基于“参照系-现状-变化量”(RSD)的生态系统评估体系,以受干扰较少接近原生、完整的地带性植被生态系统(完整的生态系统)作为参照系,其表现出来的组成、结构、功能等特征为参照条件,生态系统状况现状与参照条件的偏离程度作为评估生态系统优劣程度的依据,从而将现状评估转变为变化量评估,增强评估结果的时空可比性。并以生态系统过程模型为工具,利用RSD评估方法评估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功能,验证了该方法体系的可行性。评估结果显示,2000—2018年我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参照值、现实值和变化量均表现为上升趋势,而NPP现实值与变化量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基于RSD的评估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评估结果区域不可比的问题。研究对完善我国生态系统评...  相似文献   
972.
南海北部陆坡具有较高的沉积速率,为古海洋和古气候演化提供了绝佳的研究材料。本研究对南海北部陆坡中部MD12-3429站(20°08.52’N, 115°49.84’E,水深903 m)的高分辨率沉积样品中的浮游有孔虫群进行研究,重建了海洋氧同位素期(MIS)6期以来上部水体结构和表层古生产力变化。并与陆坡底部MD12-3432站(19°16.88’N,116°14.52’E,水深2 125 m)对比,旨在进一步探讨南海北部陆坡上部水体环境的时空演化。结果表明:受到冰期冬季风增强和表层环流变化的共同影响,海表温度具有显著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冬季海表温度波动可达7–8°C;MIS2–4期和MIS 6期时, MD12-3429站的温跃层明显比MD12-3432站的深,可能与海平面下降后、河流输入在近岸地区形成的淡水盖层和强冬季风通过埃克曼输送形成的向岸流有关;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bulloides+Neogloboquadrinadutertrei含量和非共生种/共生种比值显示南海北部陆坡初级生产力在MIS 6期晚期和MIS 2期显著增高,这可能是当时较低的海平面和较强的...  相似文献   
973.
不同花粉来源对一年生植物种子性状和扩散能力的影响 与扩散有关的性状进化和表达与其他生活史功能交织在一起,并在各种生理约束条件下表现出 来。这种关系可以在近交水平和扩散性之间得到预测,而且在解剖学和个体发育上联系在一起,从而使 某个选择压力可能影响另外的一个。虽然近交对生殖成功和扩散策略的影响都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只有 少数研究同时考虑了这两者。此外,此类研究通常依赖于繁殖和扩散的表示:使用自交与异源杂交表示繁殖水平,使用扩散比表示扩散策略。本研究利用菊科Crepis sancta的授粉实验,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扩展 繁殖和扩散的二分表示法。首先,我们使用授粉处理来表示一种统一连续体,即从亲缘授粉的自交到距离较远的邻居授粉。其次,我们不仅测量了繁殖成功率和扩散比,还测量了一整套连续的与形态和扩散相关的性状。研究结果显示,头状花序的比例,以及扩散的和非扩散的瘦果在自花传粉处理中都显著低于异源杂交处理。尽管自花授粉的植物很少产生不扩散的种子,但花粉来源对扩散比的影响统计上不显著。瘦果的生物量随亲本植物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增加,但冠毛宽度没有增加,从而导致授粉对下落速度的影响不显着。总之,花粉来源主要影响与生殖产量有关的性状,但对主要与扩散有关的性状没有显著影响。繁殖和扩散性状对花粉来源变化响应的这种差异表明,与扩散有关的选择可能很弱和/或被其他因素所掩盖。  相似文献   
974.
《生物学通报》2010,(11):9-9
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人员为了解步行对认知力的影响,从1989年开始对近300名老人进行长期追踪调查,其中2/3为女性。在调查开始时,这些老人都具有正常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975.
晋西北黄土区不同人工林生物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76.
977.
近年来,在气候变化与人为干扰等因素的驱动下,高寒湿地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尚无共识。以黄河首曲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采样数据和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重点分析植物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因子关系。结果表明:首曲湿地存在一定程度退化,植物群落组成主要集中在菊科和禾本科,莎草科和豆科植物较少;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未表现出显著的经纬度和海拔梯度变化;Patrick丰富度指数(R)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生产力维持;土壤含水量影响着高寒湿地植被群落结构,与多样性指数呈显著相关性,是高寒湿地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关键性因子。该研究结果对于认识黄河首曲高寒湿地植物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及土壤因子的空间分异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为高寒湿地退化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8.
祁连山国家公园地处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的祁连山北麓,作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其生态功能不可忽视。以祁连山国家公园2000—2019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为基础,结合气温、降水、土地利用、矿产开采和旅游发展数据,利用泰尔-森趋势分析(Theil-Sen趋势分析)、曼-肯德尔检验(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土地转移概率矩阵和多元残差分析方法,分析该区域的植被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1)2000—2019年祁连山国家公园内NDVI和NPP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格局。时间上呈现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0.0053/a和0.0014/a;(2)祁连山国家公园内NPP提高、降低和稳定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87.29%、0.40%和12.30%。降低区域零星分布于整个国家公园,其中在走廊南山和冷龙岭交汇处,靠近甘青两省交界边缘分布最为集中。提高区域分布广泛,尤其以国家公园东部最为明显;(3)祁连山国家公园NDVI与气...  相似文献   
979.
昼夜不对称变暖指的是白天和夜间的增温幅度不同,夜间温度升高的比白天快,全球大部分地区存在昼夜不对称变暖的现象。以往关于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大多建立在全天对等增温的基础上,缺乏对白天和夜间增温不对称性影响的深入研究。一些研究表明,白天增温和夜间增温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机制不同,进而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梳理了近期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昼夜不对称变暖对植物物候、生态系统碳循环、生物群落以及植被生产力等方面的特异性影响及其机理机制,并引述了不对称变暖对高寒生态系统碳循环可能产生的影响。在总结研究基础上,提出未来关于不对称变暖的影响研究应重视一些生态学规律的普适性验证,例如夜间增温下“光合补偿作用”,关注高寒冻土区土壤的碳积累和释放过程,深入剖析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性间的关系等,提升我们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的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