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55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净初级生产力是陆地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运转研究的基础, 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及其与气候相互作用和影响方面极为敏感,是揭示干旱区生态环境特征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地面气象数据、涡度相关数据、Landsat 8数据和MODIS数据,通过SEBAL模型和光能利用率模型的耦合,估算了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分析了其空间格局及与高程和坡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SEBAL模型与光能利用率模型的耦合对玛纳斯河流域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植被NPP的模拟效果较合理,能较好地反映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实际情况;2013年,玛纳斯河流域植被NPP总量为7066.72 Tg C·a-1,平均值为278.06 g C·m-2·a-1,总体分布趋势是自南向北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最后减少,随着地貌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呈现明显的分布规律,且其月变化比较明显,7—8月达到最大值,占总量NPP的52.2%;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随海拔和坡度的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随海拔增加植被NPP出现3次波动.这些波动主要由地表植被覆盖类型和环境因素所引起.  相似文献   
92.
安徽黟县次生灌丛和灌草丛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地处中亚热带安徽黟县的次生灌丛和灌草丛以及常绿阔叶幼林的地上部分生产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黟县常绿阔叶幼林、次生灌丛和灌草丛的地上部分净生产力分别为11.94,6.84和3.80(t/ha·a),次生灌丛和灌草丛的生产力较低,对亚热带优越的水热资源利用不充分。所调查的九个样地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净生产力可回归成线性方程ŷ=4.27+0.15x,净生产力随着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即群落所处的演替阶段越高,净生产力越大,所以利用处于较高演替阶段的植被,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相似文献   
93.
构建遗传图谱是当前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进行图谱构建,林木与作物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因为进行图谱构建一是要有合适的分离群体,二是要有能揭示亲本多态性的遗传标记。两者可利用的遗传标记是一样的,但在进行作图群体构建时却存在一定差异,林木的遗传组成高度杂合,大多数林木为长期异交的树种,一般都有自交不亲合和近交衰退现象,象作物那样利用近交系或其它的高世代群体进行遗传图谱构建是不太可能的。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以前的林木育种工作者很少留意建立和保存谱系清楚的F_2和BC_1群体,由于林木生命周期很长,建立这样一些高世代的群体也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除了杨树、柳树等一些可在温室内水培杂交的物种,大多数林木的控制授粉杂交操作也是很困难的。因此研究过程中,等待材料的问题成为目前林木遗传图谱构建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如何利用现成的材料和低世代群体,对林木遗传图谱构建工作的广泛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这一问题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4.
本文研究了小杆松(PinuscontortaDougl.exLoud.)高生长与生态立地质量(ecologicalsitequality)间的关系.用生物地理气候生态系统分类(biogeoclimaticecosystemclassification)方法和数量方法分析了植被、环境和林分数据,这些数据是从在B.C.省中部具有山地北方气候以及广泛的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的72块样地中获得的.  相似文献   
95.
今年正值J。Watson和F。Crick发表DNA双螺旋结构40周年,又适逢S。Cohen和H。Boyer建立体外重组DNA技术20周年。众所周知,以上两个科学事件在本世纪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发展历程中是两个最伟大的里程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96.
基于光能利用率模型(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model,VPM)对2005-2017年甘肃省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进行估算,并对植被GPP的时空变化特征、不同植被区划的GPP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2005-2...  相似文献   
97.
中国油松林生产力格局与模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基于全国380块样地资料,从宏观上阐明了油松林生物生产力的分布格局,建立了联系叶面积指数分布规律和地植物学知识的生产力水热相关模型与地理分布模型.在油松正常分布范围内(年均气温2~14℃,年降水量400/300~700/900mm),林分叶面积指数随年均气温的变化呈指数递减的函数关系,这是油松林适应水分协迫环境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98.
采用磷酸铅盐沉淀技术对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 珠心细胞衰退过程进行了酸性磷酸酶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研究。结果显示,在未有明显衰退迹象的一些珠心细胞中,酸性磷酸酶只出现在细胞核轻微凝聚的染色质上。随珠心细胞衰退程度的逐渐增大,其衰退特征越来越明显,酸性磷酸酶依次在细胞质中较小液泡、细胞壁、线粒体、质体以及内质网等结构上出现活性反应。紧连胚囊的珠心细胞衰退程度最大,细胞严重变形,酸性磷酸酶定位于细胞绝大部分结构中,但此时变形的细胞核则无酸性磷酸酶活性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珠心细胞的衰退过程中,酸性磷酸酶存在一个有规律的变化,支持珠心细胞的衰退是属于细胞程序性死亡类型的观点  相似文献   
99.
为揭示凋落物去除和添加处理对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 2013和2014年连续两年在成熟群落围封样地进行凋落物去除实验、在退化群落放牧样地进行凋落物添加实验, 并运用静态箱法探讨碳通量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两种群落的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对成熟群落而言, 去除50%凋落物显著增加了NEE, 去除100%凋落物显著降低了NEE, 而对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EP)和生态系统呼吸(ER)均无显著影响; 对退化群落而言, 凋落物添加显著增加了GEPNEE, 而对ER无显著影响。两种群落的GEP与10 cm土壤温度显著正相关, 但NEEGEP的变化规律与土壤温度相反, 与10 cm土壤湿度相同。由此可见, 凋落物去除和添加处理对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主要是改变土壤湿度和地上生物量,而不是改变土壤温度。该研究为合理利用凋落物改善草地生态系统管理和促进草地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
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现代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而土壤肥力也是影响生物量的重要因素。 文章以红松洼自然保护区为例, 通过对红松洼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实验区植物的种类、数量、高度、盖度、物候期的实地采样调查, 以及对两区土壤的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的实地采样调查, 系统地分析了红松洼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土壤肥力与草地地上生物量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草地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与草地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与草地地上生物量也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 土壤肥力中土壤水分、土壤全氮含量与草地地上生物量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P>0.05), 但是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 与土壤全磷呈显著的负相关性(r<0)。揭示可以通过提高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来提高草地地上生物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