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4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47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21.
鹤顶兰胚囊发育过程中微管变化的共焦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镜的观察确定了鹤顶兰(Phaius tankervilliae (Aiton) Bl.)胚囊发育属单孢子蓼型。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及共焦镜观察了胚囊发育过程中微管分布的变化。当孢原细胞初形成时,细胞内的微管呈网状分布。之后,孢原细胞体积增大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延长,进入减数分裂Ⅰ。微管由分裂前的网状分布变为辐射状排列。二分体的两个细胞内的微管分布一样,呈辐射状。四分体的近珠孔端的3 个大孢子解体,细胞内的微管消失。靠合点端的功能大孢子内有许多微管呈网状分布。当功能大孢子进入第一次有丝分裂时,细胞内的微管由网状变为辐射状,从核膜伸展至周质。再经两次有丝分裂形成八核胚囊。在核分裂之前微管一般是呈网状分布并紧包围着核。在分裂期间二核和四核胚囊都呈极性现象,微管系统也呈极性分布。微管在八核胚囊内的分布变化情形特别复杂。首先,八核分别作不同程度的移动,其中两个核移向胚囊中央,珠孔端和合点端的3 个核分别互相靠拢,形成3 个区,即中央区、反足区和卵器区。胚囊未形成区时,8 个核都被网状分布的微管包围着。当胚囊明显分成区时,反足区内的微管仍作网状分布。中央区的微管分布则趋疏松,形成篮形结构,包围着液泡和两个极核。在  相似文献   
22.
噻替派浓度为0.1%、0.3%、0.5%时,黑胸大蠊精母细胞染色体断裂和裂隙率分别为6.3%、 10.5%和14.2%,显著地高于对卵母细胞的影响;和雄虫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呈平行关系,随微核率增多而增加。5-氟尿嘧啶浓度为0.1%、0.3%和0.5%时,卵母细胞染色体断裂和裂隙率分别为3.5%、9.8%和16.2%,和雌虫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呈平行关系,随微核率增多而增加,而对雄虫生殖细胞影响不显著。 Abstract:0.1%,0.3%,0.5% Thio-TEPA induced 6.3%,10.5% and 14.2% chromosome break or gap in spermatocyte of cockroach respectively.This was markedly higher than those in oocyte.In doses from 0.1 to 0.5 Tho-TEPA the frequency of micronucleus increased parallely with nuclear damage.0.1%,0.3%,0.5% 5-fluorouracil induced 3.5%,9.8%,16.2% chromosome break or gap in oocytes respectively.This was paralled with the frequency of micronucleus in lymphocytes of the female.5-fluorouracil showed not marked effect on spermatocyte.  相似文献   
23.
热带假丝酵母(C.tropicalis)NP-6-126是经过紫外线和亚硝酸反复诱变筛选培育出来的,它是生产十三烷1,13一二羧酸(DC_(15)的优良生产突变株,尿素和硝酸钾浓度对其产酸有明显影响。尿素浓度在0.15%~0.21%范围内对产酸有利,尤其是0.18%最佳,浓度增大,明显抑制DC_(15)的产生和积累;硝酸钾的加入,也明显促进DC_(15)产量的提高,0.6%~0.9%硝酸钾浓度较合适。于16L自动控制罐发酵7d,DC_(15)达到130g/L,放大到2500L罐,在最佳条件下,连续5批,发酵6d,DC_(15)产量平均达到176g/L,正十五烷(nC_(15)转化率平均为52.5%,后处理总收率平均为80.6%,DC_(15)的纯度平均为95.83%。  相似文献   
24.
克鲁斯假丝酵母及其近似种的脉冲电泳核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钳位均匀电场脉冲电泳(CHEF)系统分析了克鲁斯假丝酵母(Candida krusei),郎比可假丝酵母(C. lambica)和粗状假丝酵母(C. valiad)的模式菌株的电泳核型,发现这三种表型相似的假丝酵母却具有互不相同的染色体DNA分子带型,为其分类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鉴别依据。在常规分类学研究的基础上,测定了AS 2.75(原定种名为(C. incospicua),AS2.1182(原定种名为 C. lambica)和AS 2.1772(未定种)等三株假丝酵母的G+C含量和脉冲电泳核型。通过对已报道的C. inconspicu的G+C含量及上述三种假丝酵母模式菌株的脉冲电泳核型的比较分析证明,AS 2.75和AS 2.1772为粗状假丝酵母(C. valida),AS 2.1182为克鲁斯假丝酵母(C. krusei)。  相似文献   
25.
白逢彦  贾建华 《菌物学报》1995,14(Z1):75-81
摘要:用CHEF(钳位均匀电场)脉冲电泳系统分析了德巴利汉逊酵母的两个变种及两个相关种的脉冲电泳核型。对每个分类群的染色体条数,染色体DNA的分子量大小范围及整个基因组大小作出了估算,结果如下:Debaryomyces hansenii(Zopf) Lodder et Kreger-van Rij var. hansenii具有6-7条染色体,分子量范围为1.2-2.6(个别3.5)Mb,整个基因组大小为I 0.6-14.9Mb;D. hansenii var. fabryi (Ota) Nakase et Suzuki具有7条染色体,分子量范围为0.7-2.4M b,整个基因组大小为12.0-12.7Mb;D. nepalensis Goto et Sugiyama具有6-8条染色体,分子量范围为(个别0.2)1.1-2.7Mb,整个基因组大小为10.6-11.0Mb;Candida saitoana Nakase et Suzuki具有10-11条染色体,分子量范围为0.6-3.6Mb,整个基因组大小为18.1-18.9Mb.本研究表明C. saitoana与上述德巴利酵母属的三个分类群在脉冲电泳核型上具有明显差异,而后三者之间在染色体DNA带型上却没有发现有价值的区别之处.  相似文献   
26.
药用植物毛叶芋兰一般每年仅从地下块茎或根状茎顶端长出一片新叶,地下部分有真菌共生,地上部生活期短,平均为169天。花芽5月中旬出土,6月中旬果熟,花果期约30天。毛叶芋兰通常生长于以漫射光为主,或短时直射光,土壤潮湿疏松,透水性良好,pH4.4~6.5的灌木林下。栽培时,应根据毛叶芋兰生境条件选择植地,并注意防止积水和虫害。  相似文献   
27.
报道了中国兰科植物一个分布新记录的属-指柱兰属和该属一新记录的种-指柱兰。  相似文献   
28.
从假菠萝麻叶汁中用乙醇分部沉淀法得到一种蛋白酶,对酪蛋白有强烈的水解活性,经Sephadex G-100柱层析和SP-Sephadex C-50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步骤纯化,可得到六角形结晶。结晶酶液经PAGE圆盘电泳,每条胶柱上只显示一条蛋白带,其活性在pH4。5-10、55℃范围内较稳定,最适pH8.5最适温度50℃,Km(酪蛋白)值为0.185%(W/V)。用SDS-PAGE和Sephadex  相似文献   
29.
本文报道民间药用植物“一粒癀”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福建的自然分布,并对分布局限性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0.
郭英兰 《真菌学报》1993,12(1):28-33
本文报道中国假尾孢属的17个种,其中有1个新种:香椿假尾孢,10个新组合和6个中国新记录。对新种作了拉丁文和汉文描述并绘图。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