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4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1695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306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991.
He X  Zhong ZM  Che Y 《动物学研究》2012,33(2):231-236
运用行为学方法通过金属离子诱发神经毒性,建立阿尔海默茨症动物模型。通过运动行为观察、应激回避条件模型检测在pH值为7.8、6.8、5.8条件下暴露铝离子24h和96h后铝离子对成年斑马鱼运动行为和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探讨金属元素在酸性环境下诱发神经毒性导致阿尔海默茨症与运动行为、学习记忆的关系。结果表明,pH5.8铝离子组暴露96h的运动行为活性和学习记忆能力与pH7.8铝离子组和pH6.8铝离子组相比有较显著变化。同时,pH5.8铝离子组暴露96h运动行为活性和学习记忆能力与pH5.8铝离子组暴露24h相比出现明显降低。这些都表明,铝在酸性环境下,与pH相互作用影响斑马鱼的运动行为与学习记忆能力,可能造成斑马鱼大脑关于记忆功能区域出现损伤,诱发神经毒性产生类似阿尔海默茨症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992.
段琼  权锐昌 《动物学研究》2012,33(5):427-432
黑色和红色是最主要的果实颜色.虽然食果鸟的取食选择常被假设为果实颜色特征形成的主要进化动力,但能直接支持该假说的研究案例极少.该研究选择西双版纳常见的5种食果鸟,利用试验当季常见的黑、红、黄、绿4种果实进行室内和野外环境(开阔林地、林冠下层)果实颜色选择实验.结果表明,室内试验时5种食果鸟最喜欢的果实颜色是黑色和/或红色,而野外环境下,虽然开阔林地果实被取食总量远大于林冠下层果实被取食量,但黑色和红色仍均为该两类生境中被取食最多的果实颜色.即大部分食果鸟均喜好自然界最常见的果实颜色,其喜好程度能反映研究地果实颜色组成分布格局,提示果实颜色的进化或部分来自于食果鸟取食选择的压力.  相似文献   
993.
科学识别现阶段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因素,并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查阅、实际调研以及结构式访谈等归纳总结出影响沈阳市可持续发展的21个障碍因素,基于问卷调研和统计分析筛选出12个主要因素,并通过DEMATEL方法对这些主要障碍因素进行影响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沈阳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是领导不重视、偏重经济的政府考核体系、公众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不足、对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缺乏科学认识以及缺乏关键项目.建议政府要提高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加大宣传力度,改革政府考核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奖惩制度,建立严格有效的监督体制,强化各部门的执行力度;企业要投入资金研发关键支撑技术、引入关键项目;公众要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4.
明确树木夜间水分补充现象有助于提高总蒸腾量和冠层气孔导度估算的精确度,进一步认识冠层蒸腾与树干液流之间存在的时滞关系.本研究采用热消散探针法测定了广州地区的荷木树干液流密度,同步监测了主要的环境因子,从不同时间尺度分析了树干夜间液流的水分补充现象.结果表明:与白天相比,荷木夜间液流密度较小,旱季变化幅度比湿季大;夜间水分补充的时间段主要在前半夜(18:00-22:00);年内各季节夜间水分补充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偏相关关系不显著,但与胸径、树高、冠幅、树干生物量、冠层生物量的回归曲线拟合很好,表明树形特征和生物量能更好地解释夜间补水的变化;各季节夜间水分补充量对总蒸腾量的贡献有显著差异,旱季明显高于湿季.  相似文献   
995.
运用Granier热扩散式探针法,于2010年干湿季对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4种优势树种马尾松、锥栗、木荷和广东润楠的树干液流密度进行连续监测,并同步观测气温、相对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等环境因子的变化,研究其树干液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干湿季,4种优势树种的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均呈“昼高夜低”的典型单峰曲线,阔叶树锥栗、木荷和广东润楠的平均液流速率和峰值以及日液流量均显著大于针叶树马尾松;马尾松、锥栗、木荷和广东润楠的最大树干液流密度分别为29.48、38.54、51.67、58.32g H2O·m-2·s-1.优势树种树干液流速率的变化与环境因子的昼夜变化存在时滞;液流速率变化与光合有效辐射、水汽压亏缺和气温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湿季以光合有效辐射为主导因子,干季以气温为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996.
廖春华  张显峰  刘羽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12):3243-3249
植被覆盖度是评价陆地生态系统状况与土地荒漠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利用环境一号(HJ-1)小卫星上搭载的新型高光谱传感器HSI获取的数据,通过纯净像元指数和端元平均均方根误差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合适的端元光谱,然后基于多端元混合像元分解(MESMA)模型,反演了新疆石河子地区的植被覆盖度(FVC).通过与线性光谱分解(LSMA)模型反演结果以及地面样方数据进行比较,对HJ-1/HSI数据反演结果进行精度评价与光谱验证.结果表明:MESMA模型能对不同的像元选取不同端元组合,更接近实际情况,比LSMA模型能更好地提取植被覆盖度信息;与LSMA模型相比,MESMA模型反演的FVC值与地面实测数据的相关系数从0.766提高到0.838,均方根误差从0.375减少到0.196.  相似文献   
997.
环境因子对海月水母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月水母是一种广泛分布的世界性近岸种,也是我国近海海域大型水母优势种之一.近年来海月水母在世界各地频繁暴发,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沿岸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危害.海月水母有复杂的生活史(营附着生活的螅状体世代和营浮游生活的水母体世代)和多种无性生殖(出芽生殖、横裂生殖、足囊生殖等)及有性生殖方式.环境因子影响海月水母生活史的各个阶段,如浮浪幼虫阶段、螅状体阶段、碟状体阶段等.这些生长阶段尤其是早期生长阶段的状态(如附着、分布、扩散等)会进一步影响海月水母的种群动态.本文以海月水母生活史为主线,系统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关于环境因子对其生活史各阶段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我国近海海域水母暴发关键因子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8.
辽西农林复合系统中杨树冠层导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Granier热扩散式探针法对辽西杨树-玉米复合系统的杨树树干液流进行连续测定,并对环境因子(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净辐射、风速、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进行同步观测,结合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冠层导度值.结果表明:研究区杨树冠层导度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季节变化表现为波动式下降趋势;冠层导度随着饱和水汽压差增加呈负对数下降,5-9月,冠层导度对水汽压差变化的敏感性逐渐下降;冠层导度与太阳辐射呈正相关关系;太阳辐射越大,冠层导度曲线下降幅度越大.不同月份,相同环境因子与冠层导度的相关程度不同.从整个生长季来看,与冠层导度相关性最显著的环境因子是饱和水汽压差.  相似文献   
999.
宏基因组学技术以特定环境样品中微生物复杂群落的基因组总和为研究对象,突破了传统微生物纯培养方法的局限,为不可培养微生物中丰富的基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进展。对宏基因组学技术及其在微生物功能酶新基因发现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00.
盐生植物角果碱蓬种子二型性对环境的适应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角果碱蓬(Suaeda corniculata)是藜科一年生盐生植物, 在我国分布于北方盐碱滩涂和盐碱荒漠地区。角果碱蓬具有棕色和黑色两种异型体种子(简称棕色和黑色种子)。对采自内蒙古鄂托克前旗盐渍化生境的角果碱蓬二型种子的形态、休眠和萌发特性开展对比研究, 测定了二型种子休眠和萌发行为对温度、光照和盐分(NaCl)的响应, 以揭示盐生植物异型种子对温带盐漠生境的适应对策。结果表明: (1)二型性种子在大小、种皮特性和结实比例方面有显著差异。与黑色种子相比, 棕色种子个体较大, 种皮透水性强。黑色种子与棕色种子的结实比例约为5.6 : 1。(2)新成熟的棕色种子的萌发对各温度梯度和光照条件不敏感, 萌发率较高(84%-100%); 而新成熟的黑色种子萌发率较低(8%-78%), 萌发对光照敏感。(3)黑色种子具有浅度生理休眠, 种皮划破、赤霉素处理和低温层积均可有效地提高种子的萌发率。(4)二型种子萌发对土壤盐分的胁迫具有不同的响应。与黑色种子相比, 棕色种子对盐分胁迫不敏感, 在较高的盐分浓度下仍有较高的萌发率, 低温层积处理能够降低黑色种子对盐胁迫的敏感性, 有效地提高种子的初始萌发率、萌发恢复率和最终萌发率。角果碱蓬二型种子不同的形态、休眠和萌发特性, 提高了该物种在高度异质性生境中的适合度, 对种群成功地适应温带盐漠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