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2篇
  免费   713篇
  国内免费   3382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344篇
  2022年   346篇
  2021年   337篇
  2020年   291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283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326篇
  2015年   305篇
  2014年   425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407篇
  2011年   409篇
  2010年   389篇
  2009年   410篇
  2008年   661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353篇
  2005年   319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303篇
  2002年   283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7年   4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川西峨眉晚白垩世夹关期河流沉积中的痕迹化石群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胡斌  吴贤涛 《古生物学报》1993,32(4):478-489
晚白垩世夹关组中的痕迹化石群落至少由12个痕迹属17个痕迹种组成,其中包括5个新痕迹种,即Cystichrtium cuwatitivum,Steinichnus laryus,Paradidymaulichnus emeiertsis,Monmorphichnus lineates和Rusophycus univalvis.这一化石群落主要是无脊椎动物的进食迹、觅食迹、爬迹、停息迹和居住迹,其中多数呈下浮痕和全浮痕保存,并形成于经常干旱的河流环境(大多出现在泛滥平原沉积中).该群落可识别出两个痕迹化石组合,即1) Scoyenia-Steinichnus-Rusophycus组合,它主要产自泛滥平原和漫滩环境;2)Skolithos-Arenicolites组合,它代表一种水道砂坝或曲流砂坝环境.  相似文献   
62.
环境大气臭氧污染对植物的影响(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开始 《生物学通报》1993,28(4):1-2,11
综合论述了最近国外有关对流层环境大气中臭氧污染对于植物,特别是作物、林木和园艺植物影响的实验研究,包括臭氧的化学性质、来源、浓度、研究方法、互作以及植物对臭氧的敏感性和指示植物等6个部份。着重论述了臭氧对植物的急性影响和慢性影响,包括叶片的可见症状、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单产和品质等。可供植物学、农林园艺学、环境生物学和环境保护学等方面的大专院校师生、中学和中专教师、科研和生产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3.
(二)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举世瞩目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继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斯德哥尔摩召开)之后于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12日至13日举行了首脑会议,参加会议的有170多个联合国成员国的代表团,102位国家元首和国际组织的代表。  相似文献   
64.
金鉴明 《生物学通报》1993,28(10):22-23
5.生态发展的概念与实践 70年代初期由于世界性环境危机的爆发,西方学者曾出现过一种悲观论调,要求经济停止发展以保护环境。实践证明,这种“因噎废食”的观点是行不通的,相反,由于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类在自觉运用生态规律,做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使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例如澳大利亚利用科学管理的办法,既开阔了肥沃的牧场,又发展了效率极高的畜牧业;瑞典等国对森林采取采伐和种植并重,使木材资源得以持续开发;工业先进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大规模治理污染已大见成效,污染源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65.
环境因子对荒漠沙蜥种群密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研究人类改造荒漠的活动,植被,潜在的可利用的食物资源,竞争种的密度,土壤理化性质等坏境因子对荒漠沙蜥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说明:人类的活动对沙蜥种群密度没有显著影响;决定沙蜥种群密度的主导因子是潜在的可利用的食物资源,植被,土壤含水量,竞争种的密度。这些因子的任何改变都能改变沙蜥的种群密度,均具有调节种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泉州的常绿阔叶林包括南亚热带雨林和南亚热带山地照叶林。通过对这两种植被类型的区分成分、生活型、叶的性质以及群落的结构与分布的分析,说明海拔450m以下具有较明显的以厚壳桂、红楠等为优势种的南亚热带雨林的特征和景观;海拔450~900m主要以米槠等拷类为优势种的群落,但仍有南亚热带雨林的某些特征;海拔900~1400m以甜槠为主要建群种的群落,属于中亚热带照叶林的群落特征。  相似文献   
67.
苏敏  郑童  孙艳辉 《生态科学》2023,42(1):181-186
依据基于个体的空间模拟模型,文章构建了食饵感染疾病的一类捕食-食饵系统,并从特征调节的食饵偏好、寄生导致的宿主繁殖率下降以及捕食者对食饵资源的转换等方面研究种群行为的改变对疾病空间传播动态与生物控制的影响。其中,文章采用了无标度网络、小世界网络、随机网络以及规则格子等四种空间网络结构来明确网络异质性对疾病空间动态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特征调节的捕食种群对食饵偏好的改变以及对食饵资源的转换行为显著影响了疾病的流行与捕食者的数量。不同网络结构下,疾病的流行与捕食者的数量之间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这也说明捕食者对疾病的生物控制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寄生调节的宿主生长率对疾病的传播和捕食者数量产生较为微弱的影响。另外,空间网络拓扑结构的异质性对疾病的流行率也产生显著影响,网络结构异质性的增加将不利于局部感染作用的发生,从而抑制疾病的空间传播。最后,斑块发生率的模拟结果揭示,虽然网络节点的度越高越有利于局部相互作用的发生,但是已感染食饵为了权衡感染与捕食风险的正负作用,其斑块发生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总之,种群的行为与网络空间结构的异质性均可作为控制疾病传播的有效策略,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68.
中国优质水果资源的分布与适宜生态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农业部在80年代两次组织评选出的全国189个优质水果产地的生态环境资料,用微型电子计算机系统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柑桔、苹果和梨优质产品的构成比例、产区分布地域及其适宜的环境指标和主栽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为果树良种区域化栽培与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9.
桑白蚧恩蚜小蜂Encarsia(=Prospaltella)berlesel(Howard)是寄生桑白蚧Pseudaulacaspls pentagona(Targioni-Tozzctti)的重要寄生蜂,许多国家进行了引进移植,对控制桑白蚧的为害取得明显的成效.本记述了桑白蚧恩蚜小蜂形态特征的鉴别。以及各国引进利用的概况.并讨论了利用寄生蜂防治桑白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0.
菱斑食植瓢虫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谋  李明周 《昆虫知识》1993,30(4):223-224
<正> (艹舌)蒌是一种重要中药材。近几年来,菱斑食植瓢虫在中牟县(艹舌)蒌上发生普遍,为害严重,造成大量枯叶和死株,成为(艹舌)蒌上最主要的害虫。如1988~1990年中牟县林业局及林场的几十棵(艹舌)蒌受害十分严重。最多一株上有虫3800头,一般500多头,最少300头。因受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