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自然界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以及某些病毒都是能够降解某种纤维素的重要微生物,现代科技的发展使这种降解功能得以被发现。自然界的各种微生物在生物质固废能源转换和利用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变废为宝,还能对生物质固废进行资源化利用。文章对生物质固废的相关处理技术、生物降解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固废物的成果进行分析,总结了将微生物应用于生物质固废处理中的相关技术,并以物质纤维素固废为单位探讨分析相应的技术,旨在为我国的资源利用和绿色发展提供帮助与参考。  相似文献   
402.
403.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发改委已决定向国务院上报《关于车用乙醇汽油试点工作评估及下一步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有关问题的报告》。在日前发改委工业司召开的车用乙醇汽油试点评估会上,代表们建议,将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纳入下一步推广范围,以提高生物质能源的应用比例。  相似文献   
404.
微生物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巨大的功能潜力,但游离的微生物生产成本较高、作用效率较低、环境耐受性较差及可回收率较低,而固定化技术可以提高微生物上述性质且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固定化方法有多种,以吸附为基础的联合固定取得较显著成果,提高载体材料对微生物的吸附量及吸附力具有重要意义,开发高效、耐用、低廉的载体材料是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得以推广应用的关键。综述了天然生物质材料固定微生物并用于环境治理的应用现状。对基于生物质材料的载体改性优化及菌丝球替代载体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及展望,强调未来通过化学工程与基因工程相结合的策略调控微生物固定化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405.
滇西北高寒地区分布着丰富的黄芪属植物资源,该属植物“根际效应”明显,其根际微生物极具抗菌药用资源研究价值。【目的】认知滇西北高寒特境中甸黄芪根际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探究其可培养菌株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多样性及抗菌、抗生物膜活性。【方法】采用宏基因组和微生物纯培养方法对中甸黄芪植物根际微生物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UPLC-MS)结合“微量肉汤稀释法” “孔板法”等多级联合筛选策略综合评估可培养菌株的抗菌活性药源研究价值。【结果】对中甸黄芪根际土壤样本的微生物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进行分类注释,得到22门54纲105目187科316属856种微生物,其中优势菌群为慢生根瘤菌属。纯培养共获得27属54种95株可培养菌株,包括20属33种54株细菌和7属21种41株真菌,优势属分别为芽孢杆菌属和青霉属。其中,1株细菌Pseudomonas tolaasii ZTB4和3株真菌Aspergillus tabacinus ZNF17、Lecanicillium aphanocladii ZNF15、Umbelopsis nana ZTF31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同时,菌株ZTB4和ZNF17的次生代谢产物也显示出优秀的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生物膜活性,并已验证这2株菌株的主要活性成分分别为环脂肽类与黄酮类。【结论】中甸黄芪植物根际微生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其可培养菌株次生代谢产物有较好的化学多样性和抗菌、抗生物膜活性。研究结果为我国特境特色微生物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6.
为探究湘西北猛洞河河谷特殊生境被子植物功能性状和生态适应性之间的关系,采用线路踏查与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猛洞河被子植物的生活型、叶性质、性系统、果实类型及种子传播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生活型以草本为主,说明河谷生境较适宜草本植物的发展与生存。(2)叶器官形态以纸质叶、叶两面都无毛被及中叶型为主,形成了一系列对河谷生境适应的特征。(3)在性系统组成上,科以2种及2种以上的性系统为主,属和种以两性花性系统为主,说明河谷生境中的植物繁殖方式多样。(4)果实类型丰富,其中蒴果、浆果及瘦果出现频率较高,以干果类为主,表明河谷生境异质性较高且适宜干果类植物生存。(5)种子传播方式以机械传播为主,说明河谷的较大坡度易于种子滚动较长距离传播。  相似文献   
407.
土壤强还原处理(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可以有效修复退化设施蔬菜地土壤,但实施过程中亦会存在可溶性有机碳(DOC)与无机氮(NO3--N和NH4+-N)的淋溶风险。本研究选用水稻秸秆及其制备的生物质炭(biochar,BC)作为修复材料,采用BC、RSD以及RSD+BC三种方法修复退化蔬菜地土壤,探究修复过程中土壤基本性质、DOC与无机氮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土壤相比,BC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EC和DOC含量(P<0.05),但对土壤NO3--N和NH4+-N无显著影响。对于RSD和RSD+BC处理,土壤NO3--N含量在1~3 d内快速下降,之后维持在较低水平;土壤DOC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整个培养时段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方差分析表明,BC与RSD处理对土壤DOC、全碳(TC)、全氮(TN)和C/N存在交互作用。可见,RSD和RSD+BC处理能有效去除NO3--N,但DOC含量大幅度增加,存在淋溶风险。  相似文献   
408.
日渐崛起的生物质能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球能量的终极来源,除形成之初集聚的核能与地热外,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来自太阳的辐射。绿色植物出现前,辐射能尽散失于大气,唯绿色植物可利用太阳辐射能将它吸收的二氧化碳和  相似文献   
409.
投资1.31亿元的中电洪泽生物质热电项目,在洪泽湖畔正式开工建设。据介绍,中电国际已准备投资100亿元左右,在江苏省内建设70-80家秸秆发电企业。同时,中电国际还将与我省合作在沿海投资兴建百万千瓦级风力发电项目,并使之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风力发电厂。这些项目建成后,江苏不但成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而且还是长三角地区一道靓丽的现代化清洁能源生产风景线。  相似文献   
410.
生物产业发展将给能源领域带来深刻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化石能源渐趋枯竭,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对我们人类社会造成了威胁,这就催生了可持续发展和可再生能源这样的领域。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还有化学能源等相比,生物质能源的独到之处:①能够进行物质生产:②在生产过程中是环保的,可循环的;③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每年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大约是2000亿吨的光合成有机物,它的能量相当于现在全球每年消耗能量的1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