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661.
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Steud.)种子打破休眠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缕草 (ZoysiajaponicaSteud .)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集中分布在我国的辽宁和山东境内 ,在胶东和辽东半岛有大面积的野生种群 ,是我国结缕草种子的主要产地。结缕草具有极其发达的根茎和匍匐茎 ,是适于放牧的优良牧草 ,也是抗逆性强、低矮密集型的优质草坪植物。然而 ,结缕草种子具有深休眠特性 ,在自然条件下发芽率低、发芽速度慢 ,从而给它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阻碍。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对其深休眠的原因进行了研究。韩建国等认为该种子休眠为综合型休眠 ,颖苞对水分和空气的进…  相似文献   
662.
青檀种子休眠机理及发芽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青檀 (PteroceltistatarinowiiMaxim .)种子的休眠机理和发芽条件进行了探讨。共设定 5个处理 :剪破种皮、热水处理 (4 0、5 0、6 0和 70℃ )、剪破种皮并变温层积 (0~ 4℃ 16h与 10~ 15℃ 8h)、低温层积 (0~ 4℃ )和变温层积(0~ 4℃ 16h与 10~ 15℃ 8h)。结果表明 ,剪破种皮、剪破种皮并变温层积和热水处理与对照的发芽率均无显著差异 ,说明青檀种子的休眠不是种皮限制所引起的。低温层积和变温层积处理均能打破种子的休眠 ,因而认为青檀种子休眠属于生理休眠。低温层积以 70d为最好 ,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 6 7%和 5 5 % ;变温层积以 40d处理效果最好 ,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 77%和 5 7%。同时还讨论了 2种层积处理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63.
几种物理方法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晓艳  丘泰球  胡爱军  刘石生 《生物技术》2002,12(2):48-48,F003
目前 ,来自植物细胞培养的有用物质有 4 0 0种左右 ,包括色素、固醇、生物碱、维生素及激素、多糖、植物杀虫剂及生长激素等数十个类别[1] 。在不降低细胞活性及其生物碱合成能力的前提下 ,促使胞内产物释放是植物细胞培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大部分植物细胞来说 ,代谢产物产生后 ,主要储存于液泡中 ,这样胞内产物的释放就需要穿过液泡膜和细胞膜两道障碍[2 ] 。目前国内外所使用的调控代谢产物的方法主要包括 :化学法如有机溶剂法、抗生素法 ;物理法如空气干燥、渗透压冲击、温度冲击、超声波处理以及pH扰动等。化学法有一定局限性 …  相似文献   
664.
甘蓝根肿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肖崇刚  郭向华 《菌物系统》2002,21(4):597-603
对甘蓝根肿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休眠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4℃,最适pH值6.0-6.7,致死温度45℃,肿根腐烂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萌发率,光对休眠孢子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该菌休眠孢子在感病寄主的根分泌物溶液中萌发率最高,达75%,耐病甘蓝品种及番茄的根分泌物均能刺激休眠孢子萌发。通过电镜观察,根肿病菌休眠孢子为近球形,孢壁有乳状突起,直径2.1-3.1μm(平均直径2.5μm)。游动孢子为近球形或椭圆形,大小为1.6-3.6μm。同侧着生不等长尾鞭式双鞭毛。  相似文献   
665.
魏俊  陆秀君  张晓林  梅梅  黄晓丽 《遗传》2017,39(1):14-21
植物microRNA(miRNA)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RNA,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种子发育、休眠与萌发是植物生命进程中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内,种子受各种环境因子及内源激素调控,并且不同植物种子具有不同发育及休眠特性。随着人们对种子发育、休眠及萌发机理的探究,越来越多miRNA被鉴定,它们能够基于植物激素信号传导、抗氧化作用、关键转录因子调控等途径参与种子形态建成、物质代谢及各种胁迫响应。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植物miRNA的形成及调控机理,以及在种子发育、休眠及萌发过程中发挥的调控作用,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6.
为了澄清洛氏角毛藻复合群的物种多样性, 并明确洛氏角毛藻和并基角毛藻的种间界限, 文章以广东沿海为例, 建立了洛氏角毛藻复合群的22个单克隆培养株系,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 开展了基于生活史的连续形态学观察; 结合基于核糖体大亚基编码基因D1-D3区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表明: 文章支持近年研究的观点, 认为“角毛基部并行融合”不是稳定特征, 不宜继续作为并基角毛藻的标志特征; 发现洛氏角毛藻形态相似藻株聚类在2个分支上, 确认了洛氏角毛藻确实存在隐藏的物种多样性。其中一类与目前认知的洛氏角毛藻最为接近, 而另一类在角毛孔纹、休眠孢子上存在明显区别。经过对洛氏角毛藻历史文献的对比研究, 发现洛氏角毛藻的物种界定存在混乱和模糊的情况, 如休眠孢子形态, 及其初生壳面是否具有二叉状分布结构等, 均存在相互矛盾或不一致的历史报道。  相似文献   
667.
盐地碱蓬二型性种子的萌发和休眠及生态适应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型性种子可能增强植物(尤其是盐生植物)应对难于预测环境变化的能力。该研究以运城盐湖盐地碱蓬(Suaeda salsa)二型性种子(黑色和棕色)为材料,采用室内观察和萌发方法对两种种子的形态、休眠和萌发特性进行比较,以揭示盐生植物二型性种子对盐渍化环境的适应对策。结果表明:(1)黑色种子体积小,种皮角质有光泽,而棕色种子体积大,种皮膜质无光泽。(2)新成熟的棕色种子在实验温度范围内萌发率均超过90%,而黑色种子仅在15/25℃下萌发最高(但低于85%),并且棕色种子萌发速度较黑色更快。(3)低盐(0.39mol/L)条件下,光照或黑暗对棕色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高盐(0.39mol/L)条件下,棕色种子在黑暗中的萌发显著高于光照环境,而黑色种子在光照条件下的萌发率显著高于黑暗;所有温度和光照处理中,2种种子均随盐分浓度的升高而下降,但棕色种子在盐分浓度为0.78mol/L时萌发率仍能够达到30%以上,而黑色种子在盐分浓度大于0.59mol/L时几乎不萌发。(4)棕色种子为非休眠种子,而黑色种子具有非深度生理休眠特性;划破种皮、干储、低温层积和GA3处理均能够提高黑色种子的萌发率。研究发现,盐地碱蓬通过二型性种子休眠和萌发行为上的差异,采用"两头下注"对策提高其对盐渍化异质生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68.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一种常见的反射性晕厥。其病理生理学机制非常复杂,病因仍存在争议,可能涉及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所采用的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一,而血管迷走性晕厥所带来的二次伤害及心理变化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病情的迁延反复。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防治重点应是避免诱发,此外还可进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及起搏器治疗,这些治疗方案可降低患者发作频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69.
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6种不同的决策方案进行动态模拟和灵敏度分析,预测和分析各种决策方案的系统生产力、稳定性和持续性。结果表明,多目标规划型的系统生产力较高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好,是一种较优的选择方案;现状型的系统生产力较低,林主型的生产力很高,但经济产出水平低,柑桔、板栗和蚕桑型的系统生产力高,但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差。  相似文献   
670.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企求认识自身,力图穷究生、老、病、死、思维、意识和行为的底蕴。十六世纪比利时医生维萨里(Andrews Visalius,1514-1564)从事尸体解剖,详尽记述了人体各个器官的结构,奠定了近代人体解剖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