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长白山暗针叶林苔藓植物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长白山北坡暗针叶林对地面和树附生苔藓植物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地面生苔藓采取样带调查取样法测定,树附生苔藓应用McCune方法对树干和树枝的附生苔藓生物量都做了细致的测定.结果表明,长白山暗针叶林中的苔藓植物分布很不均匀,随海拔变化差异很大,海拔1100m最低,仅为543kg·hm^-2;海拔1250m最高,达5097kg·hm^-2.苔藓植物生物量的变化对生境有很好的指示作用,特别是塔藓和拟垂枝藓的生物量随海拔的变化与森林系统的群落学特点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海拔1100~1700m,塔藓的生物量与臭冷杉的重要值变化趋势相近,随海拔升高而减少;拟垂枝藓的生物量与鱼鳞云杉重要值的变化趋势相似,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此外,生物量随海拔的变化表明了不同苔藓植物对环境条件要求的差异,拟垂枝藓比塔藓水分条件要求更高.因此,生物量的研究在植物生理上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52.
中国藓类植物新记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研究新疆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时 ,发现新疆藓类 4个新记录 ,包括硬叶拟白发藓Paraleucobryumenerve (Thed.)Loesk .,长枝砂藓Racomitriumericoides (Hedw .)Brid .,弯叶卷叶藓Ulotacurvifolia (Wahl.)Lilj.和柔弱明叶藓Vesiculariaflaccida (Sull.etLesq .)Iwats.,其中弯叶卷叶藓和柔弱明叶藓亦为中国新分布。在文中讨论了它们的形态特性  相似文献   
53.
熊源新 《广西植物》2001,21(2):103-105,T001
刺藓科 ( Rhachitheciaceae)为 Robinson1 964年从木灵藓科 ( Orthotrichaceae)中分出来的 1个小科。现知全世界有 7属和 1 5种 ,除刺藓 ( Rhachithecium purpusillum)外 ,均为热带 ,亚热带分布狭窄的属种 ,刺藓科在中国仅刺藓属 1种 ,分布于云南和四川。描述了首次采自贵州刺藓科的种类刺藓 ( Rhachithecium purpusillum)以及刺藓科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54.
高温胁迫下两种藓类植物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刘应迪  曹同  向芬  彭春晖 《广西植物》2001,21(3):255-258
在不同的高温胁迫条件下 ,对湿地匍灯藓 (Plagiomnium acutum)和大羽藓 (Thuidium cymbifolium)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及其与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随着温度的升高 ,POD活性增加 ,二者成线形关系。在一定温度条件下 ,一般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 ,POD活性增加。但是当超过一定的温度 (4 5~ 5 0°C)以及一定的处理时间 (4~ 6h) ,POD活性有所下降。结果还表明 ,湿地匍灯藓的POD活性显著高于大羽藓。而且在高温胁迫下 ,湿地匍灯藓 POD活性变化比大羽藓活跃 ,其变化幅度也比大羽藓大。  相似文献   
55.
中国东北产6种藓类植物的染色体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苔藓植物细胞学研究始于 2 0世纪 [1 ] 。我国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自 1 988年开始 ,据 1 998年周云龙统计 ,国内学者共报道了 94种苔藓植物的染色体数目 ,其中苔类有 1 6科、1 9属、2 3种 ,5种为首次报道 ;藓类有 2 1科、37属、71种 ,2 7种为首次报道[2 ] 。这些研究为苔藓植物的系统学、生态学、遗传学等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资料和证据。1  材料和方法将采集的苔藓植物培养在室内北窗台上。取生长旺盛的茎尖用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预处理 5~ 7h,卡诺固定液 (纯酒精∶冰醋酸 =3∶ 1 )固定 ,95%酒精∶盐酸 ( 1∶ 1 )离析1 0~ 2 0 min后剥离茎尖…  相似文献   
56.
该文报道了采自新疆的木灵藓属中国2个新记录种——帕米尔木灵藓(Orthotrichum pamiricum)和细齿木灵藓(O.scanicum)。帕米尔木灵藓的识别特征为:叶尖钝,气孔隐型,多着生于孢蒴下部,外齿层齿片8对,干燥时蒴齿背曲,内齿层蒴条16,上部内曲;细齿木灵藓的识别特征为:叶尖部具细齿,气孔半隐型,蒴帽具分散的透明毛,内齿层和外齿层均16片,具8条黄色细沟,干燥时中部以上具沟。对这2种藓类的形态特征、生境和地理分布及与其相似种的形态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绘制了每种的形态结构墨线图。木灵藓属植物在中国的新分布记录进一步表明,新疆地区富含生物多样性,并与中亚植物区系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7.
亚致死浓度赤藓糖醇对红火蚁工蚁觅食和弃尸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火蚁是国际上最具危险性外来害虫之一,已入侵华南地区并造成严重危害。为弄清潜在杀虫剂赤藓糖醇在亚致死浓度下对红火蚁的影响,本研究使用0.05 g/mL赤藓糖醇水溶液喂食室内蚁群24 h,观察了工蚁的觅食行为和弃尸行为的变化。结果显示,取食赤藓糖醇后工蚁发现食物时间约为5 min,而取食10%蔗糖水后发现食物时间缩短到2 min以内;取食赤藓糖醇后工蚁招募速度和食物搬运效率也显著低于对照。取食赤藓糖醇后工蚁发现尸体时间和弃尸速度变化显著,发现尸体时间由对照的3.45 min延长至8.13 min,开始丢弃尸体时间由20 min延长至37.5 min,丢弃完所有尸体耗时由3.08 h增大至5.37 h。亚致死浓度赤藓糖醇显著降低了红火蚁工蚁觅食和弃尸能力。  相似文献   
58.
通过模拟高温和干旱处理,对喀斯特石漠化生境中南亚毛灰藓(Homomallium simlaense(Mitt.)Broth.Mitt)在胁迫条件下生理特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亚毛灰藓在高温和干旱条件下,各项生理指标均与相对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丙二醛、渗透调节物质和叶绿素含量均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和含水量的降低而减少,但植株仍保持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以维持渗透压的平衡。在极端干旱和高温的条件下,南亚毛灰藓可通过降低生理活性,保持一定的可溶性糖含量度过胁迫期,同时丙二醛含量保持最低状态。高温和干旱处理结束后,进行复水处理,植株的渗透调节物质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光合作用迅速恢复。研究结果表明,南亚毛灰藓适应干旱和高温的极端条件可能与丙二醛含量有关,但复水结束后丙二醛含量升高,胁迫反而增强,说明南亚毛灰藓对高温和干旱具有一定耐受性,原因可能与其长期生存于喀斯特的石生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59.
采用经典分类学方法,对1987~2015年采自新疆地区的400余份真藓科植物标本进行了整理和鉴定。结果发现:新疆分布有真藓科植物5属37种,其中3种为新记录种,即尖叶短月藓(Brachymenium acuminatum Harv.)、拟纤枝真藓(Bryum petelotii Thér. & Henr.)和下延真藓(Bryum weigelii Biehler)。该文对此3个新记录种的重点识别特征、生境、地理分布及其与相近种的特征比较作了阐述,并绘制了基本形态特征墨线图。凭证标本存放于河北师范大学植物标本室(HBNU)。  相似文献   
60.
四川省都江堰龙池地区苔藓植物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地区6种苔藓植物配子体的以体研究结果,5种材料均取其生长点或茎尖,观察和计数了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1.中华扁萼苔(Radullachinensis Steph.var.roptudistipa)n=8;2.蛇苔(Conocephalum conicum(L.)Dun.)=9;3.长齿匍灯藓(Plagiomnium drummondii (Bruch.& Schim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