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491.
昆虫传粉在维持植物的有性繁殖、物种形成及生态系统稳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野生传粉昆虫为生态系统提供了巨大的传粉服务功能。大蜜蜂(Apis dorsata)为亚洲特有的一种野生传粉昆虫, 是热带地区多种植物和农作物的有效传粉者, 在保障热带生物多样性及作物产量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受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生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 其种群数量日益减少, 开展大蜜蜂种质资源保护势在必行。本文综述了大蜜蜂筑巢、迁飞和传粉服务功能, 分析了人为猎取蜂巢, 栖息生境遭受破坏, 杀虫剂和除草剂滥用, 昆虫、螨类和病原物侵染, 气候变化等威胁种群的因素, 以期从强化大蜜蜂基础研究和保护、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建立适合大蜜蜂迁飞生态廊道、加强检验检疫及科学合理利用大蜜蜂种质资源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92.
传粉甲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罗峰  雷朝亮 《昆虫知识》2003,40(4):313-317
许多鞘翅目甲虫是重要的传粉昆虫 ,在漫长的历史进化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相互适应的形成 ,很多甲虫与花之间建立了固定的传粉关系。该文从甲虫与花之间传粉的相互适应、传粉甲虫的类群、甲虫传粉的植物和甲虫传粉效果等 4方面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93.
濒危植物独花兰的传粉生物学初步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独花兰(Changnienia amoena Chien)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近年因生境破碎化和过度采挖,其野生资源日渐减少。迄今对独花兰极为有限的研究表明,其结实率很低或根本不结实,其传粉媒介也一直未被发现。2002年3~4月,我们对神农架2个移植居群和5个天然居群进行了传粉生物学的定点观察,发现雌性三条熊蜂(Bombus (Diversobombus)trifasciatus Smith)、仿熊蜂(Bombus (Tricornibombus) imitator Pittion)和蜜蜂均访问独花兰,但只有二条熊蜂身体粘有花粉块,是独花兰的有效传粉者。三条熊蜂的访问频率很低,在113h的观察中只有9次访问,但在一个天然居群(population 3)中曾观察到一天4次的最高访问频率;访问主要在12:00~15:00出现,但在花上停留时间很短,不超过10s。在末被授粉的情况下,独花兰花朵大约3周后自然枯萎,但受粉后3、4d内即出现~系列形态和颜色的变化,包括花梗逐渐伸长,子房在花梗逐渐停止伸长后开始膨大等,表明花梗伸长可作为结实(授粉成功)的指标。人工授粉实验表明,自花、异花受粉后花梗均伸长,而套袋隔离花的则花梗不伸长,说明独花兰是自交亲和的异交种,需要昆虫传粉。根据传粉者的访问频率、居群中果实的分布,尤其是花距内无花蜜等特征,我们认为独花兰是一种欺骗性传粉的兰花。相对于其他欺骗性传粉的兰花,独花兰的自然结实率并不很低(26.98%),这与居群规模小会提高欺骗性传粉兰花结实率这一观点吻合。花粉块的输出数远高于结实数,这说明独花兰存在一定的花粉浪费。  相似文献   
494.
木瓜榕传粉生物学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瓜榕(Ficus auriculata Lour.)是雌雄异株植物,它只有通过大果榕小蜂(Ceratosolen emarginatus Mayr)传粉才能获得有性繁殖,大果榕小蜂也仅在木瓜榕雄果内产卵才得以繁衍后代。经两年来的实验和研究结果表明:木瓜榕繁殖能力在不同季节随进蜂量的多少而变化,雌树在4月和11月出现的两次结果高峰期与进蜂量最多的时期相遇;同时雄树与雌树在11月挂果高峰期重叠,导致该期进入雄果产卵的雌蜂量减少,进蜂量高峰推迟到部分雄果成熟、只有稀少接受果的3月下旬和4月上旬。木瓜榕在与大果榕小蜂互惠共生的进化历程中,逐渐完善了自身保证远交的繁殖机制,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雌雄异熟、雌雄异株和短花柱雌花不亲和3种机制的共同作用。温湿度对大果榕小蜂访果行为有明显的影响,在温湿度变化缓和的早晚,有利于榕小蜂出行,雌蜂访果最为频繁。大果榕小蜂活动最佳的温湿度是:温度20~24 ℃之间、湿度85%~93%之间;温度高于29 ℃、湿度低于58% 或风雨天均不利于该蜂出行活动。榕小蜂日活动高峰的出现先后在不同季节略有差异,高温高湿的夏季榕小蜂活动出现早,7∶40达高峰;秋季榕小蜂活动推迟,高峰出现在11∶00;干凉的冬季最晚,13∶00才到达高峰。通过人工套袋、放蜂传粉试验,平均进8头的隐头果传粉效率最高,单果平均种子数量为11 247粒,结实率50.8%,未受精的败育花8 207朵;平均进蜂4头以下或10头以上的隐头果,由于花粉量不足或者雌蜂争夺资源的损伤使种子量下降,平均结实率分别达37.2% 和44.4%;放蜂试验结果与大量调查自然界中每果进蜂量和结实率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95.
转基因植物对传粉蜂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标  许崇任 《生态学报》2003,23(5):946-955
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商业种植,其对非靶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已经成为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的重要内容。有些转基因植物是需要蜂类传粉的显花植物.有些则可作为蜂类的食物来源。抗性转基因植物可能对蜂类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转基因植物的花粉或者花蜜可能对蜂类产生直接影响,测试化学杀虫剂安全性的相同方法被用来评估这种影响。很多研究测试了纯化的转基因蛋白质(如Bt,蛋白酶抑制剂)对蜜蜂和熊蜂的影响。间接影响来自于遗传转化可能使转基因植物的表型产生的异常变化,特别是花的改变。这种影响是用转基因植物进行评估的。转基因植物对蜂类的影响研究所测定的参数包括蜂类的肠道生理、取食和嗅觉学习行为、经口毒性和寿命等。对在实验室中以幼蜂或者成年蜂为对象、在封闭条件下针对蜂群的研究以及蜂类在转基因植物上的取食行为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转基因植物是否对传粉蜂类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学特征、转基因蛋白的性质和表达量。一般来说,Bt毒素蛋白和葡聚糖酶等蛋白质对蜂类没有影响;而某些蛋白酶抑制剂和几丁质酶则可能对蜂类产生不利影响,蜂类所摄取到这类蛋白质的剂量将决定影响的程度。然而,由于采用的研究方法各不相同,难以对不同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得出明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496.
爱玉及其传粉昆虫的共生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爱玉是榕属攀援灌木,其隐头花序中生活着薜荔榕小蜂,爱玉一年两次开花,雌雄株比1:2,雌花序中平均有5503朵雌花。雄花序中平均有6308朵瘿花,自然状态上结实率和成虫瘿率分别为83.52%,51.33%。薜荔榕小蜂一年两代,1只雌蜂进入花序平均可产约600个卵或使1391朵雌花受粉结实,爱玉依赖薜荔榕小蜂传粉,否则不能结实;薜荔榕小蜂是惟一能进入花序的传粉者并依靠爱玉花序得以栖息,二者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高度互适,生活史上完全吻合衔接。生态策略上紧密协调,构成复杂而又精细的共生体系。  相似文献   
497.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对叶榕传粉生物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地区雌雄异株植物对叶榕(Ficus hispida L.)的生物学,传粉物候学以及榕小蜂(Ceratosolen solmsi marchali Mayr)的传粉和繁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雌雄异株的对叶榕与其他雌雄同株的榕属植物不同,它的种子形成与传粉有着更为复杂的相互关系。对叶榕一年结隐花果6~8,结果高峰期4~5次,其中雄性植株仅产生花粉和榕育榕小蜂,而雄性植株(无雄蕊)则需榕小蜂带花粉进入隐花果内,进行传粉授精,使之发育成种子,对叶榕的成熟花粉不能从花药开裂处自行散发出来,必须由榕小蜂采集才能散落,榕小蜂雌蜂羽化、交配后,找到雄花区,用足、触角、口器在推动中采集花粉,雌蜂飞来熟榕果找寻雌株或雄株榕树上的幼嫩隐花果,一般需3~7min;一部分雌蜂在雄株中寻找幼嫩的隐花果,进去产卵繁殖,另一部分雌蜂则寻找雌株雌花期嫩隐花果进去传粉。雌蜂在雌株榕树的隐花果内传粉时间为15~23h,在雄株榕树的隐花果内产卵时间为6~9h,对叶榕小蜂在雌株上进入单个隐花果的数量多少关系到雌花结实率;观察表明,每个隐花果最佳进蜂数为2头;榕小蜂传粉后榕树成熟种子形成率在54.1%~82.5%之间,平均为73.8%,而在雄株上雌蜂进蜂数量则关系到榕小蜂在隐花果内的产卵率,每个隐花果最佳进蜂数为3~4头,产卵率在72.3%~93.8%之间,平均为84.4%。  相似文献   
498.
以福州生长的成年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为实验材料,采用数码相机实地拍照、体视镜、半薄切片以及扫描电镜等方法,从形态学、解剖学系统观察了杉木大孢子叶球的发育过程。结果显示,2011年10月底至11月初,杉木大孢子叶球形成,此时大孢子叶球呈绿色,体积较小;翌年3月中下旬,大孢子叶球成熟,进入传粉期,期间大孢子叶球经历了由绿变黄的颜色转变、体积增大以及苞片开张的过程。胚珠发育过程中,胚珠原基于1月上旬发生,1月中下旬珠被和珠心组织已分化形成;2月下旬,珠心组织继续发育,形态呈椭圆型,并在其上方形成贮粉室,周围的珠被组织继续生长包围珠心组织,形成珠孔道;3月初珠孔形成,开口达到最大,胚珠的体积继续增大;3月中下旬,胚珠珠孔处开始分泌传粉滴。授粉后,传粉滴消失,珠孔上方的组织停止生长,珠孔开口亦不再增大。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大孢子叶球从分化形成到发育成熟需要约5个月的时间,胚珠的形态结构经过长期演化形成了许多适应风媒传粉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499.
通过室内外饲养 ,观察了我国红光熊蜂蜂群的建立和发展动态。结果表明 ,在温度 2 8± 0 .5℃ ,相对湿度 70± 5 %和无光照的环境条件下 ,平均 84 .85 %越冬红光熊蜂蜂王在饲养后 11.83± 6 .13天开始产卵 ;加入欧洲熊蜂的幼工蜂能够刺激蜂王产卵 ,促使产卵期明显提前 ;健康且已受精的越冬蜂王一般在 2周内产卵 ;在开始饲养后 1个月左右开始出现工蜂 ,2月左右开始产生雄峰 ,雄峰出现后 7d左右产生蜂王。在采集并饲养的蜂王中 ,平均 78.79%的蜂王建立了蜂群 ,每群平均有蜂 180 .2 9± 80 .2 6头 ,其中工蜂 10 5 .90± 4 1.83头 ,雄蜂 6 5 .5 2± 4 5 .33头 ,蜂王 8.86± 12 .38头  相似文献   
500.
野牡丹科植物与蜂类某些类群的进化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介 《植物学报》1989,6(2):81-85
本文提出熊蜂、胡蜂等采集野牡丹科植物花粉的现象,进而探讨了野牡丹科植物与熊蜂、胡蜂……等之间的共同进化关系,并指出野牡丹科植物与熊蜂等类群,在系统进化中有平行进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