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9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血压控制水平、血脂水平和颈动脉斑块与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和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1月至2016年05月收住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科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73例,按血压控制水平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按颈动脉超声结果判断有无斑块,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使用Gensini评分和病变支数表示,并检测血脂指标。结果:血压控制达标者130人(47.61%),颈动脉有斑块者193例(70.70%)。与血压控制达标患者相比,血压控制不达标者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狭窄程度得分均明显增加(P0.05)。血压不达标合并斑块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与血压达标无斑块、血压达标合并斑块及血压不达标无斑块患者相比均明显增加(P0.001)。患者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139,P=0.022),AI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136,P=0.025),LDL/HDL-C和AI与冠脉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128,P=0.035)和(r=0.137,P=0.023)。结论:血压控制不佳,高血脂和颈动脉斑块形成可增加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2.
采用凋落物网袋法,研究冬季不同关键时期雪被斑块对川西高山森林6种代表性树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和P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 整个雪被覆盖季节凋落物N表现为富集,P表现为释放,且雪被融化期P释放速率最大.厚型和中型雪被斑块下凋落物P释放速率大于薄型和无雪被斑块,而薄型和无雪被斑块下凋落物的N释放速率明显较高.6种凋落物N释放率和释放速率与日均温呈显著负相关;除岷江冷杉外,其他树种凋落物P释放率和释放速率与日均温表现为正相关.气候变暖情景下冬季雪被覆盖的减小将促进高山森林冬季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释放,抑制P释放.  相似文献   
63.
基于网络特征的道路生态干扰——以澜沧江流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世梁  温敏霞  崔保山  杨敏 《生态学报》2008,28(4):1672-1680
道路网络对区域景观的生态格局和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作为干扰因子,区域道路网络的特征和所产生的生态干扰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利用GIS和网络分析法,以澜沧江流域县域为基本单元,分析了研究区各县的道路网络特征指数,在揭示了区域道路网络不同特征之间的规律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区域网络特点和生态干扰之间相关性进行了内在关系的探讨.结果表明,澜沧江流域道路网络结构的空间差异很大,流域内各县的道路网络节点数、连接线数目、α环度、β线点率、γ连接度指数等网络特征因子也存在较大差异;道路密度和道路总长度与区域海拔高度呈现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道路密度和区域道路的廊道密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和区域道路的α指数、β指数和γ指数关系可以用倒数模型来拟合.缓冲区分析表明,耕地比例和道路密度线性相关关系显著,而其他类型相关性较差,但区域综合的人工干扰指数(Hd)(1980,2000)和道路网络的特征指数相关显著,而且不同时期的区域景观的斑块密度、平均斑块面积和区域道路网络特征之间也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即网络扩展使得区域生态系统受干扰强度增加,破碎化严重,但较短时期内的生态系统变化和道路网络特征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64.
祁连山典型流域谷地植被斑块演变与土壤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群落演变与土壤性状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过程研究对于认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祁连山谷地灌丛草甸退化演变过程中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土壤物理和化学性状特征、及土壤与植被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祁连山谷地阴坡林线以下较小的空间范围,植被斑块由金露梅群落向金露梅-马蔺群落斑块和马蔺群落斑块演变,植被盖度降低,但物种多样性增加.不同植被斑块之间土壤水分有显著的梯度变化,土壤水分的变化导致植被的退化演替.植被斑块的演变导致土壤性状的明显分异,从金露梅灌丛斑块向金露梅-马蔺群落斑块和马蔺群落斑块演变,土壤容重显著增加,土壤团聚体组成由大粒级的大团聚体(》1mm)破碎为小粒级的大团聚体(1-0.25mm)和微团聚体(《0.25mm),团聚体稳定性降低,表明土壤结构的退化;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了31.2%和55.9%,干筛各粒级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金露梅-马蔺群落斑块和马蔺群落斑块显著低于金露梅斑块,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粒径与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植被退化演变中土壤有机碳的损失部分地由于团聚体的破碎引起;土壤全氮和有效氮不同斑块之间也有显著的差异,植被斑块退化演变使氮的有效性降低;但磷、钾养分对植被变化的响应不敏感.植被的退化演变使土壤团聚体破碎、土壤结构退化,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下降,使其抗侵蚀能力和水源涵养功能显著降低,又进一步加速植被的退化演替.在气候变暖的趋势下,马蔺斑块将进一步向林线逼近,灌丛草甸植被将会进一步退化和萎缩.  相似文献   
65.
五台山南台旅游活动对山地草甸优势种群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占红  牛莉芹 《生态学报》2008,28(1):416-422
利用双项轨迹方差法,对五台山南台不同距离带上紫羊茅、珠芽蓼和北方嵩草的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个种群在第一带上格局强度很弱,在第五带上格局差异最明显.不同种群在第二、第四带上因旅游活动和种间竞争而表现出不同的格局规律.(2)近距离处,旅游干扰大,尽管紫羊茅是优势种,但它和其他种群一样都表现出斑块化的现象.随着距离的增加,旅游干扰减小,种间竞争激烈,紫羊茅的优势减小,北方嵩草的优势上升,珠芽蓼徘徊不前,种群格局各具特色.远距离处,北方嵩草斑块稳定,规模大,紫羊茅的斑块数量少,规模较小.珠芽蓼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这可能与其本身的生理生态有关.  相似文献   
66.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下砂仁拔除后的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种植砂仁 (Amomumvillosum)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通过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下种植的砂仁拔除后的生态恢复两年的研究工作 ,结果表明砂仁排除后 :1 )林下植物数量显著增加 ,超过同等类型的没种过砂仁的原始热带雨林 ;植物种类、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都有大幅度增加 ,与原始热带雨林差别不大 ;群落组成成分仍向着热带雨林演替 ,优势种不明显 ,其中 ,草本和蕨类植物增加显著 ;2 )林下植物生长速率在旱季与原始林差别不大 ,但在雨季可有较快生长 ;生物量在两年内可达到 (636 .1± 43 .4)g·m- 2 ,超过原始林 ,特别是草本和蕨类植物生长较快 ;3)土壤含水量得到提高 ,与原始林相比差异不显著 ,并且 ,涵养水源的能力有所增加 ;深层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增加显著 ,速效磷含量需要更长时间的植被恢复才能有所提高 ,速效钾受淋洗作用的影响 ,地表有大量损失。文中最后讨论指出 ,热带林下砂仁实现斑块式的轮歇种植是协调保护与发展的较好方法 ,这在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有着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7.
科尔沁沙地景观研究中的尺度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研究区域取样尺度和分析尺度两个方面入手 ,对科尔沁沙地景观的尺度效应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取样尺度的尺度效应可以通过回归分析和统计分析来判断其变化趋势和范围。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 ,景观中斑块数量 ( y)与取样面积 ( x)之间有很好的拟合关系 y=- 7.1 2 82 x+ 2 2 0 .31 ( R=0 .95 8>0 .70 8=α0 .0 1(10 ) ) ;最大斑块面积 ( y)和取样面积 ( x)二者的关系为 y=0 .0 0 4 x2 - 0 .0 0 96x+ 0 .3346( R=0 .947>0 .70 8=α0 .0 1(10 ) ) ,关系密切。取样面积对景观结构特征的影响分析显示 ,在取样面积最小为 0 .2 8的情况下 ,景观多样性指数的变化为抛物线型 ,在取样面积约为研究区面积的一半左右时 ,景观多样性最高 ,为1 .931。不同取样面积的平均多样性指数为 1 .863(± 0 .0 75 )。从景观优势度指数的变化来看 ,呈倒抛物线型。在取样面积约为研究区面积的一半左右时 ,优势度最低 ,为 0 .467。不同取样面积的平均优势度指数为0 .5 34(± 0 .0 75 )。在取样面积不变的情况下 ,研究尺度的分析表明 ,沙地景观间隙度具有分形结构。间隙度与研究斑块的占有概率有关 ,占有概率越高 ,分维数越大。在研究对象占有概率相同的情况下 ,不同分布格局存在不同的景观间隙度 ,研究尺度越大 ,差别越大。相对而  相似文献   
68.
西双版纳不同海拔4种雨林幼苗的光合特性和生物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西双版纳勐仑(600 m,低海拔)、菜阳河(1 100 m,中海拔)和勐宋(1 600 m,高海拔),对热带季节雨林4种主要树种绒毛番龙眼(Pometio tomentosa)、云南玉蕊(Barringtonia macrostachya)、云南肉豆蔻(Myristica yunnanensis)和小叶红光树(Knema globularia)幼苗进行移栽试验,测定幼苗的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结果表明,高海拔七的低温使幼苗处于休眠或光系统受到不可恢复的破坏,光合作用几乎停止;4种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及生物量均随海拔的增加而下降;低、中海拔上4种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表现为"双峰型",低海拔的第一个峰明显高于中海拔.除小叶红光树外,其它幼苗的根生物量分数均随海拔增高而增加.海拔升高,温度降低是限制幼苗光合特性、生物量积累的主要因子,也是某些幼苗在更高海拔雨林群落中消失的潜在原因.此外,幼苗的根生物量分数随海拔上升而增加是其对极限环境温度的一种重要适应特征.  相似文献   
69.
实验性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建立实验性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的新方法。方法24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实验组16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实验组给予高胆固醇饲料、注射牛血清白蛋白及进行腹主动脉球囊拉伤术,分别于0周、3周、6周、10周检测血脂、ox-LDL、TNF-α、IL-1、IL-10,实验结束时取腹主动脉进行病理形态学分析及NF-κBp65亚基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实验组斑块内膜面积比为53.6%,脂核面积与斑块面积比为54.9%,斑块纤维帽厚度与内膜中膜厚度(IMT)比约为8.5%;除甘油三酯变化不大外,实验组TC、LDL-C、HDL-C、LDL-C/HDL-C、TC/HDL-C、ox-LDL、TNF-α、IL-1、IL-10均有明显升高趋势,在3周、6周、10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NF-κBp65亚基阳性染色面积较对照组高13.5倍。结论高脂喂养、免疫损伤加球囊拉伤可以成功建立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破裂斑块的稳定与修复作用。方法用液氮冻伤术创建兔AS破裂斑块模型,动员组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5 d。动员第5天抽血分离获取单个核细胞,BrdU标记后经静脉注入动物体内;分别于动员后3d和4周末抽血,ELISA法检测兔血清MMP-9、hsC-RP及PAI-1水平;动员后4周处死兔,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观察斑块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rdU在斑块区表达情况。结果动员5 d后,动员组兔外周血有核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动员后4周,动员组新生内皮细胞及胶原纤维明显增多,在斑块区发现有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动员组血清MMP-9、hsC-RP及PAI-1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应用rh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能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和胶原纤维再生,降低炎症因子及凝血纤溶因子而稳定与修复AS破裂斑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