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35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护幼行为 (Parental care)是亲代对出生后的子代的照顾方式。许多动物都有各自不同的护幼行为 ,观赏鱼也是如此。笔者多年养殖热带观赏鱼 ,目睹了许多奇特的鱼类护幼行为。鲈形目攀鲈亚目的许多种类 ,如珍珠马三甲(Trichogaster leeri)、斗鱼 (Betta splendens)等。繁殖前雄鱼会营造泡沫浮巢 ,把空气吸入口中和口中粘液混合后吐出形成一个个小泡 ,无数小泡形成一个大浮巢。此时雄鱼会在雌鱼面前尽力表现 ,翩翩起舞 ,体色变得比平时更加鲜艳夺目 ,做出许多有趣的求爱动作 ,引诱雌鱼共同到浮巢下产卵受精。精卵同时排到浮巢中 ,偶有卵掉下来…  相似文献   
772.
森林演替在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吸存中的作用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研究了鼎湖山南亚热带森林同一演替系列中3个不同演替阶段(马尾松针叶林、马尾松荷木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分配格局特征,并探讨了该地区森林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碳吸存潜力和速度。结果表明:(1)针叶林各组分碳素含量高于阔叶林对应组分的碳素含量(后者是前者的72.0%~94.5%)。两个森林植物碳素含量,不同层次比较,均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不同器官比较,以根或干最高。(2)乔木层生物量随森林演替进展而增加。针叶林、混交林和阔叶林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143.5t/hm2、270.1t/hm2和407.8t/hm2,其中大部分由干和皮组成(各器官占乔木层生物量的比例平均为:叶2.8%、枝19.3%、干和皮混合57.0%、根20.9%)。林下层生物量为4.23~14.10t/hm2,是乔木层的1.0%~9.8%,随森林演替进展而减少。(3)土壤容重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但随森林演替进展而减少。与土壤容重相反,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增加而明显减少,但随森林演替进展而增加。(4)3种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碳总贮量分别为135.8t/hm2、215.1t/hm2和259.7t/hm2。生态系统碳贮量在各组分的格局十分相似,植被、土壤和凋落物层所占比例均分别约为67.6%、30.2%和2.2%。与其它地带森林比较,鼎湖山保护区森林植被与土壤碳贮量之比和表层(0~20cm)的土壤碳占整个  相似文献   
773.
南亚热带鹤山三种人工林小气候效应对比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先锋生态系统的小气候效应是评价它们在植被生态恢复过程中恢复效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对14龄的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荷木(Schima superba)、湿地松(Pinus elliotii)人工林小气候效应的对比研究表明,荷木林的降温保湿效应最好。气温(最高温、最低温和平均温)和土壤温度(地表最高温、最低温和平均温度)均为3种林分中最低。荷木林林内气温一般比马占相思林和湿地松林低0.1~0.5C,地表和土壤温度一般低0.3~2.5C,相对湿度高1.2%。对荷木林和湿地松林温、湿度垂直方向上4个层次(距地0.5m,2.0m,4.0/5.0m,9.0m)上的观测结果表明,湿季林内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在最冷月(1月份)时,林内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无论是干季还是湿季,林内湿度都随林分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结合林分结构调查、森林土壤养分含量等资料。初步认为,南亚热带地带性森林植被人工恢复实践中,荷木等本地树种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774.
西双版纳地区热带季节雨林与橡胶林林冠水文效应比较研究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24  
张一平  王馨  王玉杰  刘文杰  刘玉洪 《生态学报》2003,23(12):2653-2665
季节雨林和橡胶林是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系统中可以代表原始林和大面积种植的人工林两种林型,采用水量平衡法,利用对以上两种林分林冠水文各分量1996~2001年的观测结果,初步分析其林冠水文效应,结果表明:一年内,季节雨林林冠截留量660.6mm,树干径流量80.7mm,穿透降雨量,853.2mm,分别占同期降雨总量的41.43%、5.24%、53.74%;橡胶林林冠截留量393.5mm,树干径流量104.1mm,穿透降雨量1096.8mm,分别占同期降雨总量的24.68%、6.68%、67.85%;两种林分森林水文各分量干、雨季差异显著,在研究中还发现,季节雨林中树干径流量随径级的增大而减小,干季出现密林(季节雨林)的穿透降雨量大于疏林(橡胶林)的反常现象;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季节雨林和橡胶林有较大的林冠截留率及干流率。  相似文献   
775.
热带季节雨林和人工橡胶林林冠截留雾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利用 4a( 1 999~ 2 0 0 2 )的雾水截留观测资料 ,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和人工橡胶林林冠截留雾水进行了研究。热带季节雨林和人工橡胶林全年由林冠截留的雾水分别达 89.4± 1 3.5 mm和 1 8.6± 2 .5 mm(平均值±标准差 ) (雾季各占 62 .9%± 4.8%和 91 .9%± 6.3% ) ,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 4.9%± 1 .7%和1 .1 %± 0 .2 %。年雾水截留量与年降雨量呈负相关关系。月雾水截留量与月均最低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 ,与月均相对湿度、月均 0∶ 0 0~ 1 0∶ 0 0风速呈显著的正相关。热带季节雨林全年 68%± 5 %、人工橡胶林40 %± 4%的有雾天气里可以收集到雾水 (分别为 0 .38± 0 .2 7mm/ d和 0 .2 4± 0 .1 2 mm/ d) ,且日雾水截留量与气温和风速呈显著的相关 ,即 :气温越低、风速越大 ,日雾水截留量越多。对本地区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生长和维持而言 ,雾及雾水极大的弥补了降雨量的不足 ,雾的这种作用在降雨量少的年份似乎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76.
唐古拉山地区渐新世孢粉植物群及其古植被、古气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古拉山地区广泛出露早新生代陆相地层,较好地记录了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与古环境变迁的过程.通过在该区1:25万地质调查对雅西措组上段进行孢粉分析表明,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花粉为主要成分,地质时代为早-中渐新世.在此基础上划分了3个孢粉植物群-气候期,当时植被是以松科植物为主组成的针叶林植被,从早期到中期喜湿热的蕨类植物和落叶阔叶树种增多;气候从凉爽湿润的南温带→半湿润偏干的北亚热带→偏干的南温带的转变.  相似文献   
777.
胡韧  雷腊梅  韩博平 《生态学报》2008,28(10):4652-4664
新丰江水库是我国第四大的水库,也是广东省最大的水库和重要的水源地。于2004~2005年2月一次调查了新丰江水库水文、水质和浮游植物分布,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动态特征。新丰江水库浮游植物生物量比较低,在0.037—1.497mg·L^-1之间变化。浮游植物种类较多,11次采样共检到158种。在丰度上,水库浮游植物主要以小环藻、蓝纤维藻、小球藻和纤维藻等优势种为主,而在生物量上则以微小多甲藻为优势。浮游植物组成随季节变化而不同,春季以硅藻、甲藻和绿藻为优势类群;夏季以蓝藻、绿藻和硅藻为优势类群;秋季蓝、绿藻减少而硅藻和甲藻增加。2004年的浮游植物季节性变化更为明显,有从硅藻-绿藻优势(2月和4月份),到蓝藻-绿藻优势(6月和8月份),到混合优势(10月份)和金藻优势(12月份)这样一个变化过程。2005年硅藻的相对丰度比2004年高出很多。两年浮游植物组成的差异与两年的降水量有关。水动力学对丰水期(6~8月份)浮游植物组成结构有较大影响,导致硅藻和绿藻相对丰度的增加。与温带贫营养型水库相比,新丰江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具有春季和秋季种类多、夏季的蓝藻种类丰富的特点。从细胞大小分布上看,小于20μm浮游植物是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其次是大于45μm的浮游植物。在粒径小于20μm的浮游植物中,微小多甲藻是最主要的贡献者。浮游植物群落的大小分布受水动力学条件和营养盐浓度动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8.
从256个自然样品中筛选得到1株可高效转化D-木糖的酵母。通过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 证实该菌株是属于Candida tropicalis。以该酵母为研究对象, 增加木糖醇脱氢酶表达量, 通过改变代谢流以达到提高酒精产率的目的。以pXY212-XYL2质粒为基础载体, 构建了含有潮霉素抗性的pYX212-XYL2-Hygro, 电击转化进入野生型C. tropicalis, 潮霉素抗性筛选, 得到含高拷贝木糖醇脱氢酶基因的重组菌株C. tropicalis XYL2-7。重组菌的比酶活达到0.5 u/mg protein, 比原始菌株提高了3倍。实验表明, 重组菌木糖醇得率比原始菌株降低了3倍, 酒精得率提高了5倍。首次通过实验验证了热带假丝酵母利用木糖产乙醇的可行性, 这对研究酵母利用秸秆、麦糠、谷壳等纤维质农业废弃物生产燃料乙醇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79.
探讨了热带次生演替早期阶段短命先锋种山黄麻(Trema tomentosa)和长命先锋种中平树(Macaranga denticulata)在两种光照(4%和20%的全光照)和营养梯度(低肥和高肥)下,叶片和细根营养物质含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生物量分配模式以及形态结构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两种先锋种叶片和细根氮、磷含量随着光照和营养的增强显著上升,并且山黄麻叶片和细根氮、磷含量要显著高于中平树.(2)山黄麻各器官淀粉和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TNC)浓度在高光下低于中平树,但在低光下高于中平树.(3)山黄麻和中平树的叶片都是可溶性糖的主要存储器官,而淀粉和TNC则主要储存在根中,并且淀粉都是二者TNC库最主要的组成形态和成分.(4)山黄麻拥有更高的根生物量比、细根生物量比、根冠比、比叶面积、叶面积比、比细根长、比细根表面积及更小的细根直径等更强大的资源捕获能力的结构和生物量分配特征.总之,与长命先锋种中平树相比,短命先锋种山黄麻有着更适合快速生长的结构和生物量分配特征、更高的组织营养物质含量、更低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浓度,因而具有更高的生长速率,能够在次生演替的早期阶段占领统治地位,为以后的次生演替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80.
采用叶室法和涡度相关法分析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优势树种绒毛番龙眼和大叶白颜树冠层及其叶片在不同季节的CO2交换量,并拟合得到主要特征值.结果表明:以叶室法测得的两树种冠层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 A)为雨季>雨季末>雾凉季>干热季,叶片暗呼吸速率(Rd)为雨季>雨季末>干热季>雾凉季;以涡度相关法得到的两树种冠层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 B)为雨季>雨季末>雾凉季>干热季,而冠层呼吸速率(Re)则是雨季>干热季>雾凉季>雨季末.两种方法得到的不同季节植物冠层最大净光合速率相差0.9~2.0 μmol·m-2·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