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0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68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热休克蛋白的产生,分布及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奇云 《生物学通报》1993,28(3):14-15,21
生物体在各种应激条件下,诸如高温、缺氧、机体损伤、接触某些重金属离子和其它化学物质时,都可能引起的一种生理效应,称之为“热休克反应”(heat shock response)。在热休克反应过程中,细胞内正常蛋白质合成关闭,热休克基因(heat shock gene)的转录被激活,并诱导产生一组特殊蛋白质——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  相似文献   
32.
33.
热激蛋白Hsp70的新功能区—钙调蛋白结合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4.
动物能量代谢相关的生理生态特征与其地理分布密切相关。为探讨温州地区迁徙鸟类小杓鹬(Numenius minutus)的代谢产热特征及体温调节,本文在环境温度(Ta)5.0~42.5℃范围内,测定了小杓鹬的代谢率(Rm,以单位时间耗氧量表示,ml/h)和体温,并计算不同环境温度的热传导。结果显示:在环境温度为5~35℃的范围内,小杓鹬的体温维持相对恒定,平均体温为(42.8±0.10)℃;热中性区为27.5~40.0℃;在热中性区温度范围内,代谢率即基础代谢率为(221.31±6.01)ml/h,是体重预期值的141%;环境温度在5.0~27.5℃范围内,代谢率与环境温度(Ta,℃)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Rm=587.10﹣11.78 Ta;在5.0~27.5℃的环境温度范围内,小杓鹬的热传导最低,平均为(0.11±0.00)ml/(g·h·℃),是体重预期值的212%;代谢预期比和热传导预期比的比值(F值)为1.21,表明该物种有较好的体温调节能力。小杓鹬具有较高的体温和基础代谢...  相似文献   
35.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不同冷藏温度下日本刀角瓢虫Serangium japanicum成虫生物学特性及F1代的生长发育,明确日本刀角瓢虫成虫最适冷藏温度。【方法】将日本刀角瓢虫成虫置于不同低温(7,10,13和16℃),贮藏10 d时测定其存活率、单雌产卵量、寿命和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 4龄若虫的日捕食量,以及日本刀角瓢虫F1代存活率和发育历期;qRT-PCR测定日本刀角瓢虫成虫体内热激蛋白基因Hsp70和Hsp90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日本刀角瓢虫成虫在16℃低温贮藏10 d时,其存活率、雌雄成虫寿命、单雌产卵量和日捕食量以及F1代存活率均与贮藏在26℃的对照无显著差异(存活率:99%vs 100%;雌成虫寿命:110.65 d vs 106.87 d;雄成虫寿命:123.12 d vs 108.79 d;单雌产卵量:399.19粒vs 422.63粒;日捕食量:34.70头vs 31.95头;F1代存活率:80.39%vs 94.12%);但其F1代发育历期...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生物电磁学参数中的电导率与组织的功能性信息直接相关,精准重建生物组织电导率在医学成像技术和医学诊断领域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改进定量微波热声层析成像(microwave-induced thermoacoustic tomography,MTAT)算法,使组织电导率的重建精度提高。方法 本文在利用有限元离散法求解热声波动方程和亥姆霍兹方程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则化牛顿迭代法(regularized Newton iteration method,RNIM)定量重建组织电导率的改进方法。结果 通过数值模拟实验和含不同浓度NaCl溶液的仿体实验,验证了算法改进的有效性。组织仿体实验结果表明,目标在不同位置、不同大小、不同对比度情况下,相比于定量微波热声层析成像采用拟合(fitting)的方法,采用正则化牛顿法定量重建的仿体电导率相对误差明显降低,重建目标精度提高。在仿体实验中采用RNIM方法重建相同浓度的单目标在不同位置的电导率变化幅度更小,以及重建多目标电导率的相对比值与实际更接近,实验结果验证了改进方法的稳定性。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算法能更加准确地定量重建组织仿体的电导率,...  相似文献   
37.
为了探究短期氮沉降对凋落物和土壤有机质化学组成的影响,以亚热带毛竹林为对象,于2020年7月—2022年1月设置氮沉降增加(施氮量50 kg N·hm-2·a-1)处理,利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技术,对毛竹林毛竹叶/根凋落物和土壤的有机质化学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短期氮沉降处理土壤有机质中酚类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了50.9%,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显著减少了26.3%;叶凋落物中烷烯烃和木质素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了51.9%和33.5%,酚类和多糖的相对含量显著减少了52.2%和56.3%;根凋落物中多杂环芳香烃的相对含量显著减少了16.6%。土壤有机质中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与叶凋落物中多糖的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中酚类的相对含量与叶凋落物中木质素的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多糖的相对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短期氮沉降对毛竹林毛竹叶/根凋落物和土壤的总有机碳、总氮和碳氮比均无显著影响,但是会显著改变三者的有机质化学组成;另外,短期氮沉降下土壤有机质化学组成的变化受叶凋落物有机质化学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本文用PCR方法获得大肠杆菌热休克蛋白转录因子σ32的编码基因rpoH,并克隆在含有tac启动子的表达载体pUHE中,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C端融合有6个寡聚组氨酸的σ32。表达产物经金属螯合层析一步纯化,达到SDS-PAGE银染一条带纯度,氨基酸组成分析及N端序列分析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35S细胞内参入实验表明:即使在较低的温度下,表达产物σ32(His)6也能导致热休克蛋白如GroEl、DnaK、Htp的大量合成.  相似文献   
39.
两种新型白细胞介素-2的热稳定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成两种新型白细胞介素-2(新型Il,-2),其一为125Ser-IL-2,另一为125Ala—Ⅱ2(即原型IL-2中125位cys分别被Ser或Ala取代)。两种新型IL-2均已被高度纯化,并已完成了中试,获准临床应用。发现新型IL-2的热稳定优越性。在65℃加热,新型IL-2的稳定性高于原型,失活比原型慢,被保留的活性也较原型多。在0.1%SDS中能使失活的IL-2逐渐恢复一定的活性,也是新型IL-2恢复活性高。同时,比较了其它条件下这三种重组rIL-2的稳定性及SDS对其复性的影响,发现三者之间差异很大。上述结果均证明:125A1a—IL-2的热稳定性最好,125sER-IL-2次之,原型较新型差。  相似文献   
40.
梅花鹿甲烷能代谢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忠宽  张晓明 《兽类学报》1996,16(2):100-104
本文应用KB-1型呼吸测热装置,结合消化、代谢试验,对梅花鹿(Cervusnippon)甲烷能代谢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梅花鹿甲烷能的产生量随其采食量的增加而增加;也随着果食后时间的推移而减少,而且减少的幅度又随采食量的增加而下降;甲烷能的产生量分别占总能食入量、消化能食入量和体增热的6.61%、8.83%和10.88%;甲烷能的产生量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甲烷能产生量就降低58.58kJ/d;分别以总能食入量(GEI)和干物质食入量(DMI)为自变量所建立的甲烷能(CH4E)估计分别为:CH4E(kJ/d)=0.07CEJ(kJ/d)-101.04(n=12,r=0.944,P<0.01)CH4E(kJ/d)=98.78+1.05DMI(g/d)(n=12,r=0.942,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