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9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将经γ射线和EMS诱变处理的玉米八趟白单倍体胚性细胞无性系为试验材料,以玉米小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maydis单胞系342号菌株产生的致病毒素为选择剂,采用正选择法进行筛选,已获得抗玉米小斑病的突梦体。这个突变体脱离选择剂5代(5个月)后性状稳定,用小斑病菌的分生孢于直接接种鉴定仍具有很强的抗病力。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抗病突变体与不抗病对照间出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3.
我国植物青枯菌的内生质粒及其与致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检测了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龙葵、苎蔗、芝蔗、木蔬黄、油橄榄、桑、烟草、姜、辣椒、茄、蕃茄、甘薯、花生和马铃薯等14种寄主植物的51株野生型青枯菌的内生质粒(1ndigesPlasmid),并对其中20株野生型菌株及其相应的20株“突变型”菌株进行了质粒的比较研究。14株野生型菌株和10株“突变型”菌株含有1或2个质粒,质粒分子量不一,最小的在5Md以下,最大的为120Md。有些野生型菌株(ssl、Snl、E4、Pc2、Tin9、Z2、P3、PoI、P03、Po¨.)和它们的“突变型”菌株均不含质粒;另一些野生型菌株(MS、M6、El、P9.)和它们相应的“突变型”菌株却具有电泳迁移率相同的质粒;这些菌株的致病性与质粒的存在没有关系。但某些野生型菌株(P7、P8。zl、z3、M2、P041.)不含质粒,而它们的“突变型”菌株中却出现了质粒,这些菌株的致病性的丧失与质粒的形成之间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4.
<正>炭疽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以羊、牛、马、驴、骡、骆驼、鹿等家畜为主要易感动物,猪、狗炭疽偶有所见。人患炭疽,主要由于剥食炭疽病畜和处理染菌皮毛而遭受感染。 炭疽的实验诊断并不困难,炭疽杆菌营养要求不严,在普通琼脂和肉汤培养基中均可生长良好。本菌在机体内可形成炭膜,含谷氨酸多肽物质,有抑制细胞吞噬的作用。在含血清或碳酸氢钠的培养基中,于CO_2条件下培养,也能形成典型炭膜。这一形态特征,有助于炭疽杆菌的鉴别诊断。本菌在外环境中能形成芽胞,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土壤中可生存数年乃至数十年,并不失去其致病能力。炭疽杆菌芽胞造成的环境污染,可以长期为患,这是我国炭疽疫源地存在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05.
没食子酸(gallic acid, GA)是一种植物酚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前期实验发现,GA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Xoc)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了解该物质对Xoc的细胞结构和细胞膜的影响,该研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GA对Xoc的形态结构的影响,通过测定GA处理后的Xoc培养液的电导率、紫外吸收物含量(260 nm的吸光值)、乳酸脱氢酶的活性以及菌体的二乙酸荧光素(fluorescein diacetate, FDA)的强度等,探讨了GA对Xoc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浓度为200 μg·mL-1的 GA处理后,Xoc的菌体形态结构发生改变,表面有明显的凹陷或不规则囊泡状突起,表明GA对Xoc细胞壁有损伤作用。200 μg·mL-1的GA处理24 h后,病菌培养液的电导率为135.48 μS·cm-1(对照处理为127.85 μS·cm-1)。GA处理2 h后,Xoc细胞荧光强度下降58.10%,说明病菌细胞内电解质外渗和细胞溶质发生渗漏; 同时,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增加,表明菌体的细胞膜受到破坏。此外,GA处理24 h后,Xoc培养液在260 nm下的吸光值为1.004(对照处理为0.018),表明病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这表明GA不仅破坏Xoc的细胞膜通透性,而且还影响膜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6.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适合于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 8004,Xcc8004)分泌蛋白质的双向电泳技术(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以便更好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Xcc 8004的分泌蛋白质。我们就MME和XCM2两种培养基对分泌蛋白质的诱导能力、蛋白质提取方法以及样品上样量等方面对2-DE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XCM2培养基对Xcc 8004分泌蛋白质的诱导能力比MME强。用TCA/丙酮法沉淀蛋白质得到的双向电泳图谱背景清晰,分辨率高。分别采用400μg、300μg、250μg和150μg四个不同的上样量进行双向电泳,结果显示在上样量为250~300μg时(IPG p H 3-10,24 cm),电泳图谱分辨率最好。综上可知,XCM2培养基比较适合用于Xcc 8004分泌蛋白质的诱导,TCA/丙酮法提取分泌蛋白质为较优方法,250~300μg是较为合适的上样量。  相似文献   
107.
AtNPR1基因是拟南芥系统获得抗性的一个重要调节基因,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AtNPR1基因能使拟南芥对细菌和真菌的抗性同时增强.为了研究在水稻中过量表达AtNPR1基因对水稻抗病性的影响,将该基因转入到广西主栽籼稻恢复系品种桂99中.经PCR验证得到了79株转基因植株,DNA斑点杂交表明ATNPR1基因已经整合到桂99染色体DNA中.Northern杂交和RT-PCR分析表明,AtNPR1基因在桂99中已经表达;同时还检测了转基因植株对水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抗性,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对该两种病害的抗性均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为探明细胞壁和细胞内脂肪酸成分及含量与细胞抗逆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酸热法、索氏提取法、有机溶剂法对稻曲病菌的厚垣孢子壁进行脂肪酸提取,并采用气相色谱检测其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结果】采用酸热法提取脂肪酸效果最好,以该方法提取测定稻曲病菌黄色、黄绿色、黑色厚垣孢子壁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分别为26.92%、17.23%、23.71%,其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分别为60.46%、61.52%、70.64%;厚垣孢子总(沉淀孢子壁和上清液)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分别为28.87%、21.00%、24.04%,厚垣孢子总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分别为55.43%、55.87%、63.89%。硬脂酸在厚垣孢子壁中的含量:黄色>黄绿色>黑色;不饱和脂肪酸中顺式-5,8,11,14,17二十碳五烯酸(EPA)在厚垣孢子壁的含量:黑色>黄绿色>黄色。【结论】在3种颜色厚垣孢子中,黑色休眠型厚垣孢子在孢子壁、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最高,表明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提高,有利于厚垣孢子的休眠越冬。  相似文献   
109.
本文选取对白菜黑斑病具有不同抗性的白菜品种甜脆绿、瓢儿白、83-1和优早四号,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白菜叶面漂洗物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孢子悬滴培养法测定白菜叶面漂洗物对白菜黑斑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叶面漂洗物浓度>10 μL时,四种白菜叶面漂洗物对病原菌抑制活性的顺序为:瓢儿白>甜脆绿>优早四号> 83-1,且各品种漂洗物对黑斑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存在显著差异.甜脆绿漂洗物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化学成分为2,2,4,6,6-五甲基庚烷(17.15%),瓢儿白、83-1和优早四号漂洗物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化学成分为反-3-己烯醇(15.76%、10.87%、7.21%).根据本实验结果发现,2,2,4,6,6-五甲基庚烷、反-3-己烯醇及仅在感病品种83-1漂洗物中检测到的2,4,6,8-四甲基十一烯和2,4,6-ritert-butyl-4-methyl-2,5-cyclo-hexa-dien-1-one可能与黑斑病菌孢子萌发有关.  相似文献   
110.
原核表达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受体结合区并制备该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从炭疽芽胞杆菌A16R中经PCR扩增得到了炭疽菌保护性抗原(PA)受体结合区基因,即PA的第四结构域(PA-D4),将其克隆至含有6×His编码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b(+)中,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诱导下进行蛋白表达;用HiTrapTM Chelating HP柱纯化重组蛋白,Western blot进一步鉴定;以纯化后的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制备该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用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抗血清.结果表明,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了可溶性表达,纯化后纯度可达90%以上;制备了针对PA-D4融合蛋白的高效价抗血清,ELISA抗体滴度为1∶ 102 400;其抗体能特异性识别内源性的PA.PA-D4重组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的获得,为后续研究其功能和炭疽疫苗免疫保护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