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人与生物圈》2005,(5):22-31
九寨沟,以美丽著称,然而一般人不会想到,九寨沟的美丽与地貌灾害有着不解之缘:她是历史上由山地灾害建造而成。如今,为了保护她,人们却在千方百计地防治地貌灾害。为了解读这段不解之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地貌学、泥石流及防治学专家唐邦兴教授和柳素清教授。  相似文献   
92.
木荷(Schima superba)作为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重要组成树种,在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中受到严重损害.本研究在浙江江郎山随机设置5个400 m2样地,并将受害木荷分为断木和倒木2种类型,研究不同部位萌枝光响应、气体交换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光合生理特征,有助于人们对群落更新机理的认识,为研究亚热带地区萌枝生态学特征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叶龄之间,2年生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的潜在活性(Fv/F0)、有效光化学效率(Fvv'/Fm’)、比叶重(LMA)、叶片全氮含量大干1年生叶片,其总叶绿素含量(Chl(a+b))显著高于1年生叶片(P<0.05),而叶绿素a/b( Chl(a/b))低于1年生叶片;不同部位之间,Fv/Fm、Fv/F0、Fv’/Fm’、Chl(a+b)、Chla/b、类胡萝卜素(Car)表现为断木的中部和倒木的根部最高;LMA、全氮含量表现为断木顶部>中部>根部,倒木根部>中部>顶部;不同受害类型木荷之间,倒木萌枝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率(WUE)高于断木(P<0.05),而断木萌枝对光有更宽的生态辐,其光补偿点(LCP)低于倒木,光饱和点(LSP)却高于倒木.  相似文献   
93.
南方森林雨雪冰冻灾害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各地的雨雪冰冻灾害受到广泛关注。极端的雨雪冰冻灾害作为一个重要的扰动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尤其是在中国冰雪天气少有发生的南亚热带地区。2008年1-2月中国南方遭受了一场低温雨雪冰冻综合性极端天气灾害,其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对中国南方森林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国内对此次雨雪冰冻灾情概况、林木受损情况以及雨雪冰冻灾害程度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而现有的研究对受损林木评定的标准主观、粗略不全或是概念混淆,造成各研究结果难以比较。为明晰分类标准及相关概念,本文在总结雨雪冰冻灾害发生的气候与生物学特点、整合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雨雪冰冻灾害中林木生理冻害分类标准以及林木机械损伤分类标准,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总结分析雨雪冰冻灾害中导致森林受损的各影响因素,并将众多的因素总结归纳为影响凝雪冰凌重量及林木自身抵抗力2个方面。最后,针对灾害的影响因素以及灾后森林易发生的次生灾害,提出灾后森林恢复与重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94.
特大冰冻灾害后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月,在我国南方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冰冻灾害,有19个省区和1765万hm2森林受灾。虽然此种规模的干扰相对稀少,但它为研究冰冻干扰对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演替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提供了一次绝好的机会。在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山区,建立了3.2hm2的固定样地,包含80个20m×20m样方,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对样方内胸径≥1cm的木本植物的胸径进行测定,将受损林木分为折干、翻蔸和死亡3类,同时测定每个样方的冠层结构。结果表明:2008年的特大冰冻灾害对大明山常绿阔叶林造成严重影响,2009年胸径≥1cm的木本植物受灾率达51.8%;2010年死亡的个体数达776株,是2009年的6.75倍;个体较小的林木(胸径为2-6cm以下)比个体较大的林木受损更严重,其折干、翻蔸和死亡的个体数分别占2010年折干、翻蔸和死亡个体总数的68.18%、54.29%和83.51%;常绿阔叶林林冠有很强的恢复能力,2010年森林的叶面积指数比2009年提高55.4%;2010年森林群落的个体数、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显著增加 (P=0.018-0.000, df=79),分别比2009年提高14.96%、10.05%、3.89%和1.13%;群落优势种(云贵山茉莉、罗浮槭)个体的大量死亡将影响着群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5.
赵东海  蔡广  曲海燕  李全岳 《蛇志》2011,23(2):227-228
军队医院担负"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双重使命,平战时期任务均繁重.近年广西西南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的旱灾,我院派出应急救援医疗队,由于平时的思想教育到位,人员行动高度统一;雄厚的技术支持和充分的物质准备,加上快速有效的组织指挥,一接到上级命令后,连夜启动旱灾医学救援预案,迅速赶赴旱区与当地政府和其他救援队伍一起开展旱区的医学救援工作,保证了旱区群众伤病得到及时救治以及灾后无大疫的目的,促进了旱区群众的抗旱积极性.现将此次旱区应急医学救援的成功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6.
信息工作是决策的依据和先导,如何准确、及时、高效地收集、整理、分析灾难及突发事件信息、伤病员基本信息、救治信息等,已成为医院管理信息学的研究热点问题,也是医院在灾难和突发事件大量伤员信息管理中面临的难点问题。本文就灾难及突发事件住院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现状及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7.
闽东沿海防护林台风灾害的影响因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010年台风"鲇鱼"(编号1013)为例,调查闽东主要海防林树种台风受灾情况,并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受害程度差异明显,阔叶树种受害重于针叶树种,平均受害级和受害指数分别高出79.1%和76.7%。其中,桉树受灾最重,平均受害级和受害指数分别比湿地松、木麻黄高出90.5%、36.2%和86.7%、36.6%。受灾类型中,折干现象最严重,比例高达40.7%。2)林木不同形态特征受灾程度差异显著,折干类型集中于12~14cm径级,比例为56.8%,倒伏、掘根类型集中10~12cm,比例为57.9%,弯干、断稍现象径级分布较均匀,但同在14cm比例最高,分别为28.6%和18.3%。林木抗风性能与植株尖削度成正相关,而与树高、树冠面积、树冠相对高度成负相关。3)地形条件是影响林木受灾的重要因素,表现为受灾程度迎风坡大于背风坡,陡坡大于缓坡,同一坡向上,迎风坡下腹大于上腹,背风坡正好相反。4)割脂对湿地松抗风性能有较大影响,割脂林木受害指数比未割脂高40.6%,因割脂发生折干植株比例为92.7%。  相似文献   
98.
雷卓青  张剑锋  曾光 《蛇志》2012,24(2):225-226
人类面临着各种自然灾难(如地震、洪水、疫情)和人为灾难(如交通事故、工业污染、恐怖袭击中可能使用的核、化学、生物武器等)的严重威胁和挑战,尤其进入21世纪,全球灾害形势日趋严重。如何应对重大灾害,使灾难危害减少到最小程度,毋庸置疑,灾难医学教育是减灾的最有效的手段。然而,在我国,灾害医学起步较晚,  相似文献   
99.
气候变暖背景下南方早稻春季低温灾害的发生趋势与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立  霍治国  姜燕  张蕾  于彩霞 《生态学报》2016,36(5):1263-1271
基于《早稻播种育秧期低温阴雨等级》行业标准,利用南方双季早稻种植区178个站点1961—2010年的逐日气温资料,对各站点早稻春季低温灾害发生次数进行突变性分析,根据突变检验结果将研究时段划分为1961—1990年和1991—2010年两个时段,对比分析两个时段内早稻春季低温灾害发生趋势和发生风险的地理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前30a相比,近20a研究区早稻春季低温灾害的发生总体上呈现为由增加趋势转变为减少趋势的特征,低温灾害风险指数高值区以及各等级低温灾害发生概率高值区的范围和大小均有所减小,其中以轻度低温灾害的发生概率最高且概率减小范围最大。可为南方早稻春季低温灾害的动态评估和早稻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
基于PSR模型的国家公园综合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灾害会对社会-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造成重大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损失,科学地对灾害风险进行评估是进行防灾减灾的基础工作。自然保护地是区域灾害风险管理热点地区,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与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中,国家公园作为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并保障全民公益性的重要的自然保护地类型之一,管理目标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具有多风险源-多受体的灾害风险特征,因此,进行全面有效的灾害风险评估是支持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管理、游客管理、社区管理等具体管理目标的必要环节。在明确国家公园灾害风险的特征与内涵的基础上,以国际减灾署灾害风险定量评估框架为依据,细分灾害风险源和风险受体,然后针对国家公园不同类型的灾害风险受体,以灾害风险源的危险性与灾害风险受体的脆弱性(包含敏感性、暴露性和适应性)衡量灾害风险度,结合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模型,构建了适用于国家公园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旨在为国家公园的灾害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服务于国家公园多元化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