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退火遗传算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模拟退火方法引入遗传算法中,对非线形问题进行优化。该算法克服了SGAsr 的过早收敛的问题,并解决了染色体样性要求。最后将该算法应用于解决水资源优化分配的问题中,优化结果同样具备上述特点。  相似文献   
62.
世界上可以用海水灌溉的盐生植物资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赵可夫  范海 《植物学通报》2000,17(3):282-288
报道了世界上可以利用海水灌溉的盐生植物种类及其生活型 、植物类型、分布、光合途径、耐盐水平和用途。此类植物有168种,分属32科,一些用途不明的布盐能力达到适应海水的植物没有列入,例如粉藻科、眼有科、水龟科等,约有60余种。  相似文献   
63.
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和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盐池县草原畜群发展动态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可找出控制滩羊与山羊数景发展的敏感参数。认为在控制畜群数量的同时,经济效益亦可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4.
王冰心  赵俊晔  石玉  于振文 《生态学杂志》2018,29(11):3625-3633
为了研究麦田用微喷带灌溉的适宜带长,2015—2016和2016—2017两年度以‘济麦22’为材料,设置了带宽80 mm微喷带下带长为60 m (T1)、80 m (T2)和100 m (T3) 3个处理的试验,试验小区长度等于带长,试验小区内沿灌溉方向每20 m为一个取样区段,依次命名为A、B、C、D、E,分析不同带长微喷带灌溉对麦田土壤水分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年度不同处理A区段拔节期、开花期灌水后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T123,B区段为T1、T23,C区段为T1>T2、T3,D区段为T2>T3;各处理区段间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变异系数为T123.2)不同处理A、B区段小麦开花后20、30 d的叶面积指数和冠层光截获率、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无显著差异,C区段上述指标为T1>T2、T3,D区段为T2>T3;不同处理开花后20、30 d叶面积指数、冠层光截获率及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为T1>T2>T3,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为T1、T2>T3.3)不同处理A、B区段籽粒产量均无显著差异,C区段为T1>T2、T3,D区段为T2>T3,整畦籽粒产量为T1、T2>T3.4)两年度不同处理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为T1、T2>T3,灌溉水利用效率为T1>T2>T3.综合考虑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本试验条件下带宽80 mm、带长60 m的处理(T1)是节水高产的最优处理,带长为80 m的处理(T2)是较优处理.研究结果可为山东省小麦利用微喷带进行节水高产灌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
为了明确外源激素诱导水稻抗旱性的效果及其生理机制。以中嘉早17为材料,分析外源激素在淹水灌溉、干湿交替灌溉和干旱灌溉方式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及其对产量与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灌溉显著降低了叶片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实际光量子效率、非光化学猝灭值、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孕穗期比分蘖期更为敏感,表现为相同胁迫时间下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每穗粒数、单株穗数等下降更显著。赤霉素(gibberellin,GA3)处理后降低了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非光化学猝灭和光化学猝灭系数,导致有效穗数减少、千粒重和结实率降低。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处理能缓解孕穗期干旱胁迫,减轻水稻叶片的光抑制程度,提高叶绿素荧光参数,增强抗旱能力。综合来看,以分蘖期淹水条件下结合IBA处理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7.4%,这可能与淹水条件下吲哚丁酸(indolebutyric acid,IBA)处理能提高光合效率有关。  相似文献   
66.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农田有限灌溉对策初探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2年的大田试验研究表明,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农田有限灌溉的时期为3叶期到孕穗期之间,但由于该地区降水变率很高,不同降水年型有限灌溉的关键时期和增产效果有很大差异,实际的需水关键期和作物生理的需水关键期往往不相吻合,对半干旱地区的有限浇灌琢作物的耗水过程和产量形成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7.
污灌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积累与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8,自引:5,他引:43  
对污灌土壤中 1 4种多环芳烃的分析表明 ,各灌区土壤中 PAHs的积累一般以渠首最高 ,渠中次之 ,渠尾含量与对照相当 .但在沈抚石油灌区上、中和下游土壤中均有PAHs的积累 .此外 ,水稻生长期污灌可明显增加土壤中 PAHs的总量 ,各单一污染物的增、减趋势有所不同 .  相似文献   
68.
应用傅立叶滤波和导数法等信号处理技术对获得的不同灌溉条件小麦冠层的反射光谱进行处理,选出最能有效区分小麦不同灌溉条件的波长,用这些波长对应的反射率为指标,用模糊聚类(FCA)方法对不同灌溉条件的小麦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69.
等氮滴灌对宿根蔗产量及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得到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研究等氮量下不同滴灌施肥比例对宿根蔗产量以及不同生育期蔗田土壤氧化亚氮(N2 O)通量和无机氮含量的影响,并分析蔗田土壤N2 O通量与无机氮含量之间的关系.该文以自然降雨W0为对照,设置2种滴灌灌水量水平W1(田间持水量的75%)和W2(田间持水量的85%),等量氮肥(N 300 kg·hm-...  相似文献   
70.
干旱区不同景观单元土壤盐分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内陆河流域空间土壤盐渍化问题,以新疆三工河流域为例,通过调查、取样分析,研究了冲洪积扇和冲洪积平原2个水文地质带上一个生长季5-10月0~10、10~20cm土壤盐分积聚特征及其主导因素.结果表明:冲洪积扇土壤盐分含量明显低于冲洪积平原,盐分含量的变异系数均>100%,属于强变异性;灌溉景观土壤盐分的聚积在冲洪积扇和冲洪积平原相似,盐分含量均减小,而非灌溉景观的差异较大,冲洪积扇区土壤盐分含量减小,土壤盐渍化程度减弱;而冲洪积平原区土壤盐分含量升高,盐渍化程度增强.冲洪积扇区土层间盐分变化关系紧密相关(P<0.01),降雨和灌溉对盐分都具有淋洗作用,促进了盐分含量的减少;冲洪积平原区,蒸发对非灌溉景观0~10 cm土层盐分聚积起到促进作用,而10~20 cm土层盐分聚积受上层土壤盐分和地下水位共同作用.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soil salinization in inland river basin, a cas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he Sangong River catchment of Xinjiang,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ominant af-fecting factors of salt accumulation in 0-10 cm and 10-20 cm soil layers in two hydro-geological zones, i. e. , alluvial-proluvial delta and alluvial plain, were studied in a growth season (from May to October), and the precipitation, evaporation, groundwater table, and irrigation were also taken into account. The soil salt content was obviously lower in alluvial-proluvial delta than in al-luvial plain, but its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in the two zones was all higher than 100%, indicating a great variability. The soil salt accumulation in irrigated landscape in the two zones had a similar decreasing trend, but that in non-irrigated landscape had greater difference, with a decreased soil salinization in alluvial-proluvial delta, and an increased soil salinization in alluvial plain. In allu-vial-proluvial delta, the salt contents in 0-10 cm and 10-20 cm soil layers had a close relation-ship (P <0. 01), and there was a clear process of salt leaching by precipitation and irrigation, leading to the decrease of soil salt content. In alluvial plain, the salt accumulation in 0-10 cm soil layer in non-irrigated landscape was promoted by evaporation, and that in 10-20 cm soil lay-er was co-affected by the salt content in 0-10 cm soil layer and the groundwater t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