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4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89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不同氮素形态对向日葵生长和光合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砂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对向日葵生长和光合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O^3-N(NN)处理的株高、叶面积、干物质重显著高于NH4^ -N(AA)处理,施用NO3^--N的植株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Pn)和较低的气孔导度(C8)、细胞间隙CO2浓度(Ci)。不同处理之间Fv/Fm没有显著差异,NN处理的植株PSⅡ线性电子传递量子效率ФPSⅡ、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都显著高于AA处理的植株;而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N则明显低于AA处理的植株。碳同化受到抑制是NH4^ -N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2.
羊草气孔导度的Jarvis-类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牛海山  旭日  张志诚  陈佐忠 《生态学杂志》2005,24(11):1287-1290
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土壤水分状况通常是决定植物气孔导度的重要因素,现有气孔导度模型Jarvis-类和耦合模型(或光合-导度模型)未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对气孔导度的影响。本文以Jarvis气孔导度模型为基础,提出一个充分考虑土壤水分状况因素的气孔导度模型。该模型对羊草连续两年(1998~1999)野外实地观测结果拟合良好(R2=0.603),预测能力较线性回归方程(R2=0.361)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93.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净二氧化碳交换量特征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之一,面积约120万km2,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当雄草原站即位于该类植被的典型分布区。以2003年8~10月中旬在该站用涡度相关法连续观测的CO2通量数据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8~10月份净二氧化碳交换量(NEE)的日变化规律,及其与光合有效辐射、降水、温度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8~10月份的日均NEE有明显的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型,通常在地方时11:00~12:00左右达到碳吸收的最大值,平均为-0.2680mgCO2/(m2·s)(-6.0800μmolCO2/(m2·s))。白天的NEE与光合有效辐射之间符合很好的直角双曲线关系,表观量子产额平均为0.0203μmolCO2/μmolPAR,表观最大光合速率平均为9.7411μmolCO2/(m2·s)。夜晚的NEE与5cm地温有很好的指数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994.
台湾植被分类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杂的自然条件导致面积仅为36000多平办公里的台湾兼有热带和寒温带的群落类型,堪称中国乃至世界植被之缩影。它的植被分类也是对中国乃至世界植被分类的补充。台湾植被分类采用的是外貌-区系原则,分类单位和系统自上而下是:植被型纲、植被型目、植被型、群团组、群团和群丛。高级单位(植被型纲、植被型目和植被型)以群落的生态外貌为依据;中、低级单位主要依据种类组成,兼顾优势种和标志种的指示意义。在中级单位中(群团组、群团),重视优势种的作用,在低级单位中(群丛)更重视特征种(或标志种)的意义。按此原则将台湾植被划分为5个植被型纲(森林、灌丛、草本植被、岩原植被、沼泽和水生植被),29个植被型目(寒温性针叶林,凉温性针叶林,暖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苔藓林、常绿硬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海岸林、暖性竹林、常绿针叶灌丛、革叶灌从、落叶阔叶灌丛、常绿阔叶灌丛、刺肉灌从、竹灌丛、草甸、疏灌草地、干热旱生草地、岩屑堆稀疏群落、石隙植被、木本沼泽、草本沼洋、藓类沼泽、淡水水生植被和成水水生植被),53个植被型。列举了各个植被型中的重要群团。  相似文献   
995.
长爪沙鼠肥满度的年龄和季节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胴体重(去除内脏的体重,记为WN)替代传统计算公式中的体重(W)建立肥满度指标K′=100WN/L^3(g/cm^3)对长爪沙鼠肥满度的年龄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鼠肥满度年龄组间差异显,末成年个体的肥满度明显高于成年个体;各性别年龄组肥满度季节变化明显,趋势基本一致,春季高、夏季最低、秋季又行育肥。在春夏季繁殖期(8月以前),雌鼠的肥满度大于雄鼠。成年雌鼠秋季育肥时间晚于其他个体组。长爪沙鼠肥满度的年龄差异和季节变化反映了该鼠在不同生活时期对环境的生理适应特征和对策。此外,各月肥满度与当月及其后第4个月的夹捕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提示该指标在短期预测长爪沙鼠种群数量方面可能有其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6.
宏生态学(Macroecology)及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胡慧建  蒋志刚  王祖望 《生态学报》2003,23(6):1192-1199
宏生态学是生态学与其他宏观学科不断交叉和融合后的产物。它以个体、种群和物种的生态特征在大时空尺度上的格局和变化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它比其他生态学更强调归纳和推论,也更依赖数据的积累。近年来,宏生态学在对物种一面积关系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生物类群间的物种数量的协同变化以及物种和高级分类单元间的关系等进行了新的研究;宏生态学试图将有机论和个体论结合来探讨和总结群落结构中的物种组成规律;并对物种多度和分布格局间的关系从生态位和异质种群角度进行新的解释;个体大小频次分布规律是宏生态学一重要内容,对其深入研究和探讨已与物种多度、能量、分布面积、历史起源等多方面特征相结合,并得到一些普遍性规律;最后,宏生态学还探讨物种在地理区域上的普遍性的分布模式,并对其假说进行检验和探讨。宏生态学在中国还处于刚起步阶段,但中国具有资源的优势,并具有一定的数据积累,将在宏生态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将生态位理论引进作物生长系统研究中,探讨了作物生态位适宜度的内涵,建立了其数学模型;并依据大田水肥控制实验,对作物生态位适宜度值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分梯度上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作物生态位适度值呈上升趋势;适量施肥和播种后地膜覆盖均有增加叶面积指数,提高适宜度值和增加产量的效果。其中水平条件下施低肥、中肥和高肥,比不施肥样区的叶面积指数最大值分别增加了43.5%、80.7%和88.8%;适宜度值分别提高了6.4%、17.9%和23.0%;籽粒产量分别增加了25.0%、69.9%和90.9%。地膜覆盖30d和50d,作物适宜度值上升了13.9%和17.7%,作物产量增加了55.3%和70.3%。作物产量与其适宜度值之间呈现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8.
太行山猕猴的肥满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进怀  路纪琪  千卫星  瞿文元 《兽类学报》2002,22(2):159-160,122
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 ,已于 1 998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为北纬 3 4°5 4′~ 3 5°2 0′,东经 1 1 0°0 2′~ 1 1 4°1 0′。保护区内生活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太行山猕猴约 1 5 0 0余只 ,现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野生猕猴分布的最北限[1 ] 。该种群属华北亚种 (Macacamulattatcheliensis) ,为我国特产动物 ,不仅在生理、生态、行为、形态等方面与南方种群有明显差异 ,且具有独特的、其它地区猕猴无法替代的遗传多样性[2 ] 。近年来 ,由于环境恶化及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 ,致使该区域猕猴…  相似文献   
999.
于分蘖、拔节和抽穗3个时期在空气CO2浓度(380μmol·mol-1)下测定稻田中稗草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发现在开放式CO2浓度增高(FACE)条件下生长的稗草叶片后2个时期的Pn显著低于普通空气中生长的对照,比对照下降约20%,说明FACE条件下稗草叶片光合作用对高CO2浓度发生了明显的适应.同时,叶片的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相比,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降低,拔节期只有对照的62.4%;高CO2浓度下生长的稗草叶片Rubisco含量也降低,分蘖期和拔节期分别为对照的87%和84%,但其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可以认为,长期生长在高CO2浓度下的C4植物稗草叶片光合作用的适应是叶片气孔部分关闭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便携式光合气体分析系统(LI-6400),比较测定了高CO2浓度(FACE,free-airCO2enrichment)和普通空气CO2浓度下生长的水稻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表观量子效率和RuBP羧化效率等光合参数.在各自生长CO2浓度(380vs580μmol·mol-1)下测定时,高CO2浓度(580μmol·mol-1)下生长的水稻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碳同化的表观量子效率和水分利用率明显高于普通空气(380μmol·mol-1)下生长的水稻叶片.但是,随着FACE处理时间的延长,高CO2浓度对净光合速率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小.在相同CO2浓度下测定时,FACE条件下生长的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和羧化效率明显比普通空气下生长的对照低.尽管高CO2浓度下生长的水稻叶片的气孔导度明显低于普通空气中生长的水稻叶片,但两者胞间CO2浓度差异不显著,因此高CO2浓度下生长的水稻叶片光合下调似乎不是由气孔导度降低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