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目的:探讨保加利亚乳酸杆菌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 of Lactobacillus bulgaricus,LBG-LTA)是否能下调细胞膜脂筏中的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Lymphocyte-specific protein tyrosine kinase,Lck),进而抑制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通路。方法:分离培养10只雄性Wistar大鼠的Kupffer细胞;培养LBG并制备LBG-LTA;有或无LBG-LTA、脂筏裂解剂甲基-β-环糊精(methyl-β-cyclodextrine,MβCD)、Lck抑制剂PP2分别预处理情况下,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Kupffer细胞,提取各组细胞的膜-浆蛋白及核蛋白,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膜-浆蛋白中的脂筏及非脂筏组分,Western blot检测脂筏及非脂筏组分中TLR4、TANK结合激酶1(TANK binding kinase-1,TBK1)、Lck及核蛋白中的核因子B(nuclear factor-κB,NF-κB),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结果:LPS上调的TLR4、Lck主要在脂筏内(与对照孔脂筏相应数值之比为0.95 0.23 vs 0.0120.0023,1.05 0.26 vs 0.022 0.0052,P均0.05),TBK1主要在非脂筏组分中(与对照孔非脂筏组分数值之比1.02 0.21 vs 0.0480.011,P0.05),核蛋白中的NF-B及培养上清中的TNF-α和IL-1β亦明显升高(与对照孔相应数值之比为0.78 0.16 vs 0.0760.014,189.2 27.1 vs 5.62 0.82,131.6 18.8 vs 7.24 1.14,P均0.05)。与MαCD或PP2一样,LBG-LTA也明显抑制LPS的作用(LTA+LPS孔脂筏中TLR4、Lck与LPS孔相应数值之比为0.15 0.036 vs 0.95 0.23,0.17 0.052 vs 1.05 0.26,非脂筏组分中TBK1与LPS孔的比较为0.25 0.062 vs 1.02 0.21,NF-B、TNF-α及IL-1β与LPS孔相应数值之比为0.17 0.035 vs 0.78 0.16,32.2 4.37 vs189.2 27.1,23.4 3.29 vs 131.6 18.8,P均0.05)。结论:LBG-LTA下调大鼠Kupffer细胞膜脂筏中的Lck,进而抑制其TLR4通路。  相似文献   
102.
为了确定高效脱氮除磷的水生漂浮植物大漂的主要化感活性物质, 本文通过乙醇超声波提取获得大漂的化感粗提物, 利用溶剂萃取法从粗提物中分离得到4种能抑制铜绿微囊藻(FACHB-911)生长的化感萃取物,当其浓度均为0.1 g/L时共培养5d后抑藻率分别为40%、69%、40%、35%。将抑藻率最高的化感萃取物通过酸性氧化铝柱层析法进一步分离纯化, 分离得到4组抑藻作用较弱的(5d后抑藻率分别为12%、11%、33%、41%)和1组抑藻作用较强的化感层析流分(5d后抑藻率高达80%)。将抑藻作用最强的化感层析流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进行成分检测, 发现大漂提取物中含有对甲苯磺酸甲酯、硬脂酸酰胺两种具有化感潜力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3.
报道斑痣盘菌科的2个新分类单元,即生于细梗苔草Carex teinogyna死叶上的苔草皮下盘菌Hypoderma caricis sp.nov.和生于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枯枝上的三尖杉散斑壳Lophodermium cephalotaxi sp.nov.。对此二种进行了拉丁文特征简介、汉文描述和讨论,并附有形态结构图。供研究标本保放在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  相似文献   
104.
中国柱隔孢属的分类研究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 var.brevifolius和和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上两个中国新记录种Ramularia caricis和Ramularia concomitans,另外4个己知种的名称做了订正。  相似文献   
105.
青藏高原5种牧草木质素含量及其体外消化率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海拔高度3200m的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选取羊茅 Festucaovina 、早熟禾 Poaannua 、艹洽草 Koeoeriacristata 以及莎草科的矮嵩草 Kobresiahumilis 、黑褐苔草 Carexalrofusca 5种青藏高原重要牧草品种,分别测定羊茅、早熟禾、艹洽草、矮嵩草茎、矮嵩草叶、黑褐苔草茎和黑褐苔草叶的木质素含量,并采用二级离体培养法测定其体外消化率,比较不同牧草间木质素含量及消化率差异.1999和2000年两年的实验结果表明,牧草木质素含量与其体外消化率之间为极显著负相关 P<0.01 ;就同种牧草不同器官而言,牧草茎的木质素含量明显高于叶,其降解率较低;3种禾本科牧草及2种莎草科牧草不同牧草品种间木质素含量和体外消化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6.
短叶茳芏Cyperusmalaccensisvar.brevifolius和和三叶(鬼)针草Bidenspilosa上两个中国新记录种Ramulariacaricis和Ramulariaconcomitans,另外4个已知种的名称做了订正。  相似文献   
107.
毛果苔草湿地植物营养元素分布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研究生物与环境中化学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主要是指化学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运移、转化及归趋与效应。化学物质包括营养物质、污染物质和在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起媒介作用的次生代谢物质[1] 。对植物不同组织营养成分的季节性变化研究多集中于叶子 ,但对其他部分的研究则较少[10 ] ,分解过程并不是完全始于凋落物到达地面 ,在凋落前就受到渗滤、裂解和真菌的作用[12 ] ;对枯落物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浓度的了解可以预测枯落物的分解速率[11] 。目前 ,湿地的研究偏重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而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8.
腮腺炎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腮腺炎病毒感染疾病诊断方面获得广泛应用。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证明病毒流行株基因漂变。病毒神经毒力检查及疫苗接种后脑炎发病机理探讨表明病毒的遗传基因型是致闰的决定性因素。现有的多种疫苗与腮腺炎疫苗同时接种均不影响其免疫效果。新一代疫苗开发及全球范围消灭流行性腮腺炎也取得了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109.
王春明 《遗传》2016,38(1):82-89
遗传漂变是遗传学教学的难点之一,因其涉及随机性和概率,特别容易引起误解。定义中的“抽样误差”常被误解为遗传漂变是由于“抽样”这一研究方法干扰才导致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本文首先对国内外《遗传学》教材中的遗传漂变定义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抽样误差”的定义为各教材普遍采用,但只有少数教材对“抽样误差”概念进行了正确的解释,多数未作进一步的说明。文章介绍了遗传漂变的研究历史,亦即Wright、 Fisher和Kimura等学者对遗传漂变研究的贡献。进而,特别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关于本科生遗传漂变教学的两篇代表性教学研究论文,指出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理解是难以避免的现象,对此也提供了初步的解决办法。作者最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本科生教学中遗传漂变仍然采用含有“抽样误差”概念的定义,只是需要对“抽样误差”做进一步的解释,指出“抽样误差”是等位基因世代传递过程中存在的、配子间的随机结合,“相当于”对整个参与交配的配子库中的配子进行的一次“随机抽样”,而与一般遗传学研究中的人为抽样行为无关。本文旨在为本科遗传学教学中关于遗传源变概念的讲解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0.
以采自泰山的白颖苔草、披针叶苔草、青绿苔草和低矮苔草为材料,观察越冬期间田间适应性并测定低温胁迫下抗寒相关的生理指标,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4种野生苔草属植物均能安全越冬,且翌春恢复生长良好,年绿期达到260~310 d,越冬期间枯叶率为12%~95%;LT50为-18.65~-11.74 ℃.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4种苔草的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除披针叶苔草表现为整体呈下降趋势外,其他3种苔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耐寒性相对较弱的白颖苔草较早地积累MDA、Pro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低温处理后期达到最大值,且苔草的耐寒性越强其峰值越小.在低温处理初期披针叶苔草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种苔草.4种苔草属植物的耐寒性强弱为:披针叶苔草>青绿苔草>低矮苔草>白颖苔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