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用3 2 P分别标记 3 0 8bpcry1A上游和 65 0bpcry1C上游片段 ,并将标记后的DNA与不同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的细胞粗蛋白进行凝胶阻滞反应。结果表明 ,cry1A和cry1C上游均能被苏云金芽孢杆菌库斯塔克亚种 (Bacillusthuringinensis subsp .kurstaki)的细胞粗蛋白特异性结合 ,而同一cry1基因上游序列可被不同多肽特异或非特异性竞争结合 ,不同的cry1基因上游序列也能同时被一种蛋白结合。说明苏云金芽孢杆菌某些特异细胞蛋白参与了cry1基因上游序列的转录调控作用 ,而不同的调节因子可能会竞争同一结合位点。库斯塔克亚种和鲇泽亚种 (B .thuringinensis subsp .aizawai)所含特异细胞蛋白在种类和作用上都有差异。  相似文献   
92.
磷脂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PHGPx) 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 家族的重要一员,是目前已知能直接保护生物膜免受过氧化损伤的唯一酶类 . 此前的研究表明,萝卜磷脂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 (RsPHGPx) 编码一个有生理功能的过氧化物酶 , 并且 RsPHGPx 基因的表达可能受发育和环境胁迫信号的复杂调控 . 要深入了解该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首先必须阐明 RsPHGPx 基因的结构及其上游调控序列 . DNA 印迹表明萝卜 RsPHGPx 基因以单拷贝的形式存在于基因组中 . 以基因组 DNA 为模板,通过常规 PCR 与染色体步行相结合的方法克隆到了一段 3.3 kb 长的 RsPHGPx 基因组序列 . 分析发现,该基因由 7 个外显子和 6 个内含子组成,所有内含子的剪切位点均符合真核生物 GT-AG 规则 . 另外还发现该基因的上游基因是生物素合成酶基因;位于 RsPHGPx 基因上游的调控序列只有不足 300 bp. 这些结构特征与拟南芥 AtGPX3 基因极其相似 . 顺式作用元件的数据库搜索发现 RsPHGPx 基因的上游调控序列含有多个响应激素 ( 如 E-Box 和 W-Box) 、胁迫 ( 如转录因子 MYB 和 MYC 的结合位点 ) 和光 ( 如 Box Ⅱ和Ⅰ -Box) 信号的元件 . RNA 印迹分析表明 RsPHGPx 基因的表达受到脱落酸 (ABA) 和连续光照 ( 在黄化苗中 ) 处理的负调控,受到冷胁迫 (4℃ ) 的正调控,这暗示了预测的顺式作用元件的调控作用 . 然而,除草剂 paraquat 对该基因表达的正调控作用,暗示了某些与氧化胁迫相关的未知元件的存在 . 这些结果进一步印证了 RsPHGPx 基因的表达受发育和环境胁迫信号复杂调控的推测 . 这是迄今为止首个关于植物 PHGPx 基因结构和上游调控序列的系统报道,为今后全面认识植物 PHGPx 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必要基础 .  相似文献   
93.
扩增与已知序列相连的未知序列是一项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其它方法相比,目前在棉花上应用的YADE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和假阳性低等特点。因此,作者尝试将该法引入到昆虫病原真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并取得了成功,建立了适合于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的YADE的技术体系。类枯草杆菌蛋白酶在昆虫病原真菌穿透寄主体壁时起重要作用,作者在已克隆的球孢白僵菌类蛋白酶基因CDEP-1的基础上,利用YADE法,克隆类球孢白僵菌类枯草杆菌蛋白酶基因CDEP-1的启动子CDEPP。序列分析发现:CDEPP中没有明显的TATA和CAAT框,含有8个可能的碳调控因子的结合位点5'>(g/c)YggRg<3'和2个氮调控因子的结合位点——相隔很近的GATA。这与CDEP-1的表达受碳/氮抑制的结果一致。本文的结果将会为研究CDEP-1的表达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4.
岷江上游流域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岷江上游流域在地理位置上位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两个自然地理区域的过渡地带;其在植被分区上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横断山脉地区的一部分。区内共有种子植物169科,726属,2162种。其中大科、大属在区系组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区种子植物区系包含有15种分布区类型及其14个变型,其中泛热带分布、北温带分布、旧世界温带分布、东亚分布等成分占有重要地位。其种子植物区系的主要特征为:地理过渡特征明显,区系成分新老并存;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以北温带成分为主;沿海拔梯度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差异显著。在该区未来的生态建设中,应充分利用其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保护现有物种,并充分利用当地具有特殊抗性的珍贵物种资源和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95.
基于信息量的调控元件预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基于信息含量的调控元件识别算法,对酵母的基因表达数据聚类结果进行分析,旨在预测共表达基因上游非编码区可能存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分析已知受相同调控因子作用的基因上游序列的结果表明,算法能正确识别具有单一保守核心序列的调控元件和具有间隔子(spacer)的保守序列.通过分析共表达基因,算法提取出的候选调控元件,部分可能具有生物学意义,这还有待于生物学实验的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6.
位于北纬33°上下、秦岭南麓的汉水上游是北半球同纬度地带自然生态系统最复杂、动植物资源丰富、适于早期人类生存的地区,也是我国古人类和旧石器遗存发现较早、遗址密集和研究较为深入的区域之一。上世纪70~80年代以来,汉水上游干支流地区发现的古人类和旧石器遗址数以百计,其丰富的古人类和动物化石资源以及旧石器文化遗存对研究早期人类迁徙与演化、环境适应、石器工业技术和南北旧石器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我国古人类和旧石器考古研究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本文在对汉水上游汉中盆地和安康盆地旧石器遗址相关调查研究现状详细梳理的基础上,兼及丹江口库区周边古人类和旧石器遗址调查、发掘和研究的收获,结合本研究团队数年来在该区域研究工作的进展状况与面临的问题,讨论了汉水上游地区的古人类和旧石器考古研究工作收获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和方向给予前瞻。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究山萘酚(Kaempferol,Kpf)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5、10和20μg·m L-1)的山萘酚处理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后,通过四氮唑蓝(MTT)试验和平板克隆试验探究山萘酚对A549增殖的影响,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来探究山萘酚作用下rDNA的转录情况,免疫印迹试验探究山萘酚对上游结合因子(Upstream binding factor,UBF)磷酸化的影响。结果:MTT和平板克隆试验证明山萘酚对A549细胞的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存在剂量依赖关系。Q-PCR证明了山萘酚能够下调rDNA的转录。通过免疫印迹试验能够证明山萘酚可以降低UBF磷酸化的水平。结论:山萘酚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可能与下调UBF的磷酸化水平影响rDNA的转录有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究姜黄素(Curcumin)对宫颈癌细胞He La生长与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 La细胞,以0μmol·L~(-1)、5μmol·L~(-1)、10μmol·L~(-1)和20μmol·L~(-1)等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He La细胞;通过MTT和平板克隆实验,研究姜黄素对He La细胞生长与增殖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研究姜黄素与上游结合因子(Upstream binding factor,UBF)在细胞中的定位情况;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实验,研究姜黄素对He La细胞核仁r DNA转录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技术,研究姜黄素对He La细胞中UBF磷酸化的影响。结果:姜黄素对He La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呈现出剂量依赖关系;姜黄素降低r DNA的转录水平,下调UBF磷酸化的量,且和UBF在核仁中存在共定位现象。结论:r DNA转录水平的降低和p-UBF的下调可能是姜黄素抑制He La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9.
远端上游元件结合蛋白1(far upstream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 FUBP1)通过特异性结合远端上游元件(upstream element, FUSE)调控原癌基因c-Myc的转录。FUBP家族包括FUBP1、FUBP2、FUBP3及FUBP4,其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但功能各不相同。FUBP1蛋白由3个结构域构成,具有两亲性螺旋结构的N端、富含酪氨酸的C端以及1个DNA结合区域。生理状态下,FUBP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除了调控c-Myc转录外,FUBP1还可结合RNA,参与调控mRNA稳定性、病毒复制及RNA的剪接。  相似文献   
100.
β-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珠蛋白生成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γ珠蛋白基因的开放表达和胎儿血红蛋白的合成,是缓解β地中海贫血病人临床表型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针对202个血红蛋白相关调控基因或miRNA,对1802个β-地中海贫血症患者进行了目标区域捕获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检测出了所有捕获区域内的突变。进一步对位于5′端非编码区(5′untranslated region, 5′UTR)的突变进行系统扫描,共计寻找到41个影响uORF(upstream open reading frame, uORF)有或无的功能性突变。从中选取了CHTOP基因(chr1:153606541 C>T)和TGFB1基因(chr19:41859418 G>A)的两个突变,通过定点诱变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在体外证实这两个突变均可显著地改变下游基因的表达。该研究结果为β-地中海贫血症临床表型的精确诊断提供了潜在的筛查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