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朱其秀 《蛇志》2001,13(3):65-67
中风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中风先兆证是与中风病有着密切联系的临床综合征 ,它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 ,以眩晕、肢麻、短暂性瘫软、语涩、晕厥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现代研究认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简称TIA)可归属于中风先兆的范畴。有关研究认为 ,如果已有中风先兆的出现 ,但未经治疗 ,则约有 1 /3的病人在 3~ 5年内有发生中风病的可能。因此 ,对中风先兆证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性治疗 ,对防止或延缓中风病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医学认为中风先兆的病机可概括为肝阳上亢 ,痰浊内生 ,气虚血瘀 ,肾…  相似文献   
92.
文榕生 《化石》2007,(3):32-34
4 古文献中大熊猫形像 采用图形比较,也是考证物种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对于考证古称大熊猫来说,却不灵验.一些人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一睹古人绘制的大熊猫风采后,无不认为它们是风马牛不相及.  相似文献   
93.
黄芪复合体(豆科)核型研究补充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相云   《广西植物》1996,16(1):61-63
本文首次报道了民和黄芪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发现该种与黄芪复合体其它类群的染色体数目相同,但核型有别,其核型公式为2n=16=8m(2SAT)+8sm。这种核型变异与它的形态变异一致。在黄芪复合体内,每一类群的染色体至少具1对随体,且附着在最后1对染色体的短臂上(除蒙古黄芪具2对随体外),而Toh(1971)报道采自Kyungi和Mt.Harla膜荚黄芪和高山膜荚黄芪(新拟)的染色体不具随体,可能观察有误。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分析风痰闭阻型耐药性癫痫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特点。方法 选取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13名风痰闭阻型耐药性癫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13名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进行研究,采用粪便基因组DNA检测,对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风痰闭阻型耐药性癫痫人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特征,并进行血清炎性因子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在风痰闭阻型耐药性癫痫患者中观察到更高的微生物alpha丰富度,且病例组人群粪便中检测的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肠杆菌目、肠杆菌科、埃希―志贺菌属、梭杆菌门、梭杆菌纲、梭杆菌目、梭杆菌科、梭杆菌属丰度较对照组增加,拟杆菌门、拟杆菌纲、拟杆菌目、栖粪杆菌属丰度较对照组减少(LDA值>4,P<0.05)。风痰闭阻型耐药性癫痫患者体内血清TNF-α、IL-1β、IL-6和IL-8水平显著增加,血清IL-10水平显著降低,且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埃希―志贺菌属与血清TNF-α水平呈正相关,拟杆菌门、拟杆菌纲、拟杆菌目、栖粪杆菌属与血清TNF-α水平呈负相关;埃希―志贺菌属与血清IL-1β水平呈正相关,梭杆菌门、梭杆菌纲、梭杆菌目、梭杆菌科、梭杆菌属与血清IL-6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5.
摘要 目的:探讨清宫止带汤联合利普刀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湿热下注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中重度宫颈糜烂的治疗提供可借鉴临床方案。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行利普刀及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清宫止带汤,两组连续观察14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清TNF-α、IL-1、IL-6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8.33%)较对照组(86.67%)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的阴道出血及阴道排液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1.67%)较对照组(15.00%)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1、IL-6水平显著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1)。结论:清宫止带汤联合利普刀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湿热下注证的疗效确切,患者症状改善时间缩短、炎症反应降低,且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应用与借鉴。  相似文献   
96.
摘要 目的:探讨清气化痰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热壅肺证的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MMP-12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中医医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116例AECOPD 痰热壅肺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n=58,西医常规治疗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和实验组(n=58,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气化痰汤治疗)。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IL)-6、IL-8、降钙素原(PCT)]、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血清MMP-2、MMP-9、MMP-12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发热、咳嗽或喘息气急、大便干结、口渴喜冷饮、痰多色黄或白黏、CAT评分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EV1、FVC、FEV1/FVC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6、IL-8、PCT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MMP-2、MMP-9、MMP-12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气化痰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AECOPD痰热壅肺证,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炎症因子和血清MMP-2、MMP-9、MMP-12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7.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当归干预血瘀证大鼠作用机制。连续灌胃给予大鼠当归水煎液7 d后,建立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采集血液进行血液流变学、凝血因子检测,采用LC-Q/TOF-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比较分析各组大鼠血浆内源性代谢物,筛选差异代谢物并构建其代谢通路。结果显示,当归干预能显著降低血瘀模型大鼠血液黏度及血浆FIB含量(P<0.05),缩短TT、PT、APTT(P<0.05);血瘀模型大鼠血浆中15个内源性代谢物含量发生显著变化(P<0.05),其中磷脂酰胆碱、花生四烯酸、鞘磷脂等含量上升,甘油酸、L-谷氨酸、L-缬氨酸等含量下降,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等路径。当归干预可通过回调差异代谢物含量,调节异常的氨基酸、脂质代谢进而预防血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8.
杉科植物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永福 《植物研究》1994,14(4):369-382
本文对杉科植物的研究历史作了回顾,根据分支分类结果和表征分类结果,提出了一个新的分类系统。以形态学为依据,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杉科的分类作了订正。作者承认杉科植物共9属、12种及3变种,将杉木、厚皮杉木、德昌杉木和米德杉木归并,支持柳杉作为日本柳杉的变种、台湾杉木作为杉木的变种、秃杉和台湾杉归并的观点。  相似文献   
99.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受到了广泛关注。转基因检测用有证标准物质在确保转基因产品定性、定量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可追溯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转基因蛋白质标准物质的开发相对缓慢,其中一个难点是制备高纯度的转基因蛋白质候选物。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cry1Ah1基因因其对亚洲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有很好的杀虫活性,已用于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研制,并获得具有较好抗虫性状的转基因株系。为了研发Cry1Ah蛋白有证标准物质,亟需建立其制备及纯化体系。文中优化了利用Bt表达系统制备Cry1Ah蛋白的体系,利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和排阻色谱法逐级纯化的方法,获得了高纯度的Cry1Ah蛋白(排阻色谱纯度:99.6%)。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纯化的Cry1Ah蛋白与原毒素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杀虫活性没有显著差异。最后使用Edman降解法和质谱法确定了Cry1Ah蛋白活化后的氨基酸序列。综上所述,获得的Cry1Ah纯蛋白可用于蛋白质标准物质的研制。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具有中医“热毒血瘀证”证候的大鼠血液成分和流变学变化,以阐释“热毒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方法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即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连续8周,从中西医学不同视角,观察注射期间和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症状表现,包括采集舌像、检测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小板聚集、红细胞聚集和变形、血液粘度、血脂和凝血因子。结果注射毒素后大鼠活动减少,大便臭秽;尾部逐渐变得紫暗,舌质由红润变得暗、干涩、舌下静脉变长;给药第1周大鼠血液有凝血时间延长和血脂波动,随后有血液流变学异常和血细胞功能改变表现;4周至8周血小板聚集、血浆粘度和血脂升高。结论腹腔注射内毒素后,大鼠出现符合中医热毒血瘀证证候的舌像和体征,其生物学表现是一个动态过程首先是炎症反应并波及血液内成分变化和凝血变化,然后会引起微循环障碍和血流变的异常。这在一定程度反映中医“热毒血瘀证”的现代生物医学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