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滇青冈种子的萌发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比较3种打破滇青冈种子休眠方法的结果表明,经40℃处理后的效果最好,发芽率达74.5%.100 mg·L-1的赤霉素浸种处理的次之,发芽率为70.2%.种子种皮切伤和去除种皮后,发芽率增大,分别为96.0%和95.0%,并提早5 d萌发.种子抑制物质实验的结果显示,滇青冈种子的内种皮和种仁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  相似文献   
52.
研究5~25 mmol·L-1CaCl2溶液浸种的白三叶品种'海法'种子萌发特性的结果表明,酸水胁迫下经CaCl2溶液浸种过的白三叶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教、活力指数以及幼苗鲜重和干重均增大,且均随着溶液中CaCl2浓度的上升而增大,白三叶种子浸种以15~20mmol·L-1CaCl2的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53.
三唑酮浸种后黄瓜幼苗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瓜以一定浓度的三唑酮浸种后,幼苗的根长,株高受到明显抑制,但增大了根重、根冠比、子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子叶呼吸速率,同时降低了子叶可溶性糖含量,30d苗龄第1、2片真叶中叶绿素、蛋白质含量、POD、CAT活力增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表现出一定的壮苗作用。其中50μmol/L对壮苗是最佳的,但高浓度对幼苗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54.
Hg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 引  言Hg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有关Hg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危害机制已有报导[1,3],但Hg对玉米种子萌发作用尚未见报道.种子萌发依靠自身储存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来提供物质和能量,合成新的生命物质.因此环境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这些大物质分解代谢的影  相似文献   
55.
锰素浸种对小麦幼苗光合特性及其根系形态与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以小麦品种‘西农979’为材料,设置对照(0 g/L)、低(0.03 g/L)、中(0.06 g/L)和高(0.12 g/L)4个锰浸种浓度,探讨锰素浸种对小麦苗期光合作用、根系形态指标及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0~0.06 g/L锰浸种浓度下,随着锰浓度的增加,小麦幼苗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气孔导度增大,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并在0.06 g/L浓度时效果最佳;当锰浓度高于0.06 g/L时,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二氧化碳均呈下降趋势。(2)0.06 g/L锰浸种处理小麦幼苗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系活力均达到最大,并显著高于对照。(3)小麦幼苗的地上部、根系和整株干重以及根冠比均随着锰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并在0.06 g/L处理下达到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研究表明,适宜浓度锰素浸种能够有效提高小麦苗期的光合特性,促进根系发育,进而促进小麦出叶和冬前分蘖,但过高浓度的锰素浸种则会抑制小麦生长;综合考虑小麦幼苗光合特性、根系和生物量的表现,当地缺锰地区可通过适当浓度锰素(0.06 g/L)浸种有效促进小麦苗期生长。  相似文献   
56.
多效唑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国内自合成以来便开展了生物效应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多效唑对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然而有关其在甜菜上的应用研究,迄今尚无报道.本研究探讨了多效唑对甜菜的生物效应,为生产上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试验用甜菜(Beta vulgaris)种子为南斯拉夫遗传单粒种.多效唑为江苏省建湖制药厂生产的15%粉剂.处理浓度为O(CK),0.005%,0.01%,0.02%和0.04%.浸种时间为3小时  相似文献   
57.
沙冬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是亚洲中部荒漠特有种,由于其分布的环境条件特殊,现存植被天然更新困难,人工育苗、造林存在一定问题。为改善种皮透水性,获得整齐一致的发芽,分别用21.5 (室温)、40、60、80和90 ℃的温水浸种5 min。结果表明: 60 ℃温水浸种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显著地提高了种子发芽势,并有效地降低硬实率。对比分析了15、20、25、30、35和40 ℃环境温度下种子萌发的特性,种子发芽最适温度是30 ℃,而胚根及下胚轴伸长最快的温度为25~30 ℃。较低温度下种子发芽延续时间较长,并且种子萌发后下胚轴和胚根伸长缓慢,易形成畸形(胚根严重扭曲、缢裂)幼苗。15 ℃时畸形幼苗占发芽种子数的28.1%,而30~40 ℃时仅占5.2%~8.6%。温度过高不利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40 ℃时,吸胀种子绝大部分丧失活力,发芽种子在35 ℃以上温度下生长2~3 d,胚根胚轴组织呈水渍状坏死。另外,催芽后的种子播种在河沙中子叶出土最快,出土率可达63%,显著高于在粘质壤土中出土率(11%)。不同粒径的种子播种后幼苗生长特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粒径5 mm以下小粒种子播种后幼苗长势弱,苗期成活率低,生长70 d后幼苗成活率仅为35.4%,而粒径5 mm以上种子同期幼苗成活率达56.2%。据上述试验结果,结合自然分布区内环境条件的资料,分析了沙冬青濒危原因,并为植被恢复育苗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8.
La(NO3)3浸种对NaCl胁迫下红小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向1/2Hoagland营养液中按一定比例添加中性盐(NaCl)模拟盐胁迫的方式,研究了La(NO3)3浸种对盐胁迫下红小豆(Phaseolus angularis)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盐胁迫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红小豆幼苗的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分鲜重、总根数及根系活力、根苗SOD、POD、CAT活性等,明显增加了根苗MDA含量水平。(2)使用适当浓度的La(NO3)3浸种可以提高对照组和盐处理组红小豆的株高、叶面积、总根长、总根数、叶绿素、根活力及SOD、POD和CAT活性,也可以显著降低根苗MDA含量水平,且大多表现出在盐胁迫下变化幅度高于正常处理。La(NO3)3浸种有利于缓解盐胁迫带来的不良影响。(3)低浓度的La(NO3)3浸种处理能够提高红小豆幼苗的耐盐性,缓解盐胁迫伤害,而高浓度处理则加剧了盐胁迫伤害。30mg/LLa(NO3)3浸种对提高红小豆幼苗耐盐性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氯化钙(calcium chloride,CaCl2)浸种处理对水稻防御酶活性和抗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0,20,30,40和50 mmol/L CaCl2溶液浸泡水稻种子48 h,以蒸馏水浸种为对照,待水稻长至分蘖期时,检测褐飞虱3龄若虫取食胁迫下各浓度...  相似文献   
60.
沙芥种子吸水和发芽过程中几种贮藏物质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沙芥种子在浸种过程中吸水分3个时期:0~180min为急剧吸水期,180~840min为缓慢吸水期,浸种840min后进入种子吸水停滞期;沙芥种子的适宜浸种时间是6 h,有利于提高发芽势、发芽指数、发芽率;萌发过程中种子的主要贮藏物质降解和含水量的增加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