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12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分析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贵州省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州省医科大学和贵州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收治的非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5年生存率和临床病理特征,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5年生存率为61.67%(37/60),5年无病生存率为46.67%(28/60),均低于对照组的81.67%(49/60),73.33%(44/60)(P0.05)。研究组肿瘤最大直径、腋淋巴结转移率、TNM分期为III期的比例、雌激素受体阳性率、Ki67细胞阳性率≥20%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激素受体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与肿瘤最大直径、TNM分期、Ki67细胞阳性率≥20%的比例、腋淋巴结转移率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为III期、Ki67细胞阳性率≥20%、腋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较差,TNM分期为III期、Ki67细胞阳性率≥20%、腋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对于临床防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心理韧性与焦虑的关系。方法:于2017年2月~2018年4月期间,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87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心理韧性量表(R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研究对象的心理韧性及焦虑状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乳腺癌患者心理韧性相关的影响因素,应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乳腺癌患者心理韧性与焦虑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RS得分为(76.72±9.82)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居住地、家庭月收入及费用支出形式患者的R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手术类型及肿瘤分期患者的R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20~40岁、居住地为农村、家庭月收入3000元、费用支出形式为自费是乳腺癌患者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P0.05)。乳腺癌患者SAS得分为(5.02±1.42)分,以心理韧性为自变量,焦虑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心理韧性为焦虑的预测因子,其心理韧性水平越高,焦虑程度越低(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心理韧性水平偏低,且其对患者焦虑状态具有预测作用,年龄为20~40岁、居住地为农村、家庭月收入3000元、费用支出形式为自费是乳腺癌患者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临床治疗中应该根据以上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干预。  相似文献   
43.
本研究旨在探讨谷糠结合态多酚(bound phenol of inner shell,BPIS)发挥抗乳腺癌细胞活性的作用机制。首先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BPIS对乳腺癌细胞以及正常乳腺细胞活性的影响;然后综合运用SEA、SIB以及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得BPIS和乳腺癌的相关靶点,并分析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的互作网络以及通路。本研究筛选得到BPIS抗乳腺癌相关靶点39个,主要涉及糖脂代谢和细胞自噬等生物过程以及MAPK、PI3K/AKT、FoxO等多条信号通,表明BPIS抗乳腺癌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过程,而与细胞死亡相关的细胞自噬很可能在BPIS抑制乳腺癌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获得性三苯氧胺(TAM)抵抗乳腺癌细胞的生长调节途径及三苯氧胺(TAM)获得性抵抗的发生机制。方法:TAM诱导野生型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WT构建TAM抵抗的细胞系MCF-7/TAMR,RT—PCR、Westem blot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比较MCF-7/TAMR与MCF-7/WT细胞系中C—erbB2mRNA、蛋白表达及其活化状态的不同,用C—erbB2单克隆抗体herceptin对两种细胞系进行干预。观察细胞生长变化。结果:与MCF-7/WT细胞相比,MCF-7/TAMR细胞中cerbB-2的mRNA增加3倍(P〈0.05),蛋白增加1.5倍(P〈0.05)。Herceptin处理MCF-7/TAMR细胞,明显抑制了细胞的生长。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特异性配体的自分泌释放作用可能通过CerbB-2/MAPK途径引起MCF-7/TAMR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45.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给药浓度的灰树花多糖(PGF) (1、10、20、50、100和200 μg/mL)在24、48和72 h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抑制率,并采用Hoechst染色与流式细胞技术观察20、50和100 μg/mL PGF给药24 h后MCF-7的凋亡情况,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对20、50、100 μg/mL PGF给药24 h后MCF-7细胞中Bax、Bcl-2、Pro-Caspase-3以及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研究发现PGF给药24、48和72 h后对MCF-7的增殖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PGF给药浓度增加,MCF-7细胞核裂解增多,细胞凋亡数量增多。PGF 20、50和100 μg/mL给药对MCF-7细胞Bax、Bcl-2、Pro-Caspase-3以及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可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6.
摘要 目的:比较与分析钼靶和超声检查在乳腺癌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2018年8月到2021年1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乳腺肿瘤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钼靶和超声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并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在110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乳腺良性肿瘤76例、乳腺癌34例。恶性组钼靶的分叶征、钙化、大角征、毛刺征等比例高于良性组,病灶大小也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超声的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高回声晕、回声衰减、微钙化等比例高于良性组(P<0.05)。钼靶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 and data system,BI-RADS)判断为乳腺良性肿瘤72例,乳腺癌38例;超声BI-RADS判断为乳腺良性肿瘤75例,乳腺癌35例,钼靶鉴别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3.4%,特异性为97.1%,准确性为94.5%;超声鉴别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8.7%,特异性为100.0%,准确性为9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大小、分叶征、回声衰减、毛刺征为导致误诊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在钼靶和超声检查中都有明显的征象特征,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更高,病灶大小、分叶征、回声衰减、毛刺征为影响诊断效果的很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7.
摘要 目的:探究曲妥珠单抗联合榄香烯注射液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BNP、cTnⅠ表达的影响。方法:2018年2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乳腺癌患者,将其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观察组给予曲妥珠单抗联合榄香烯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曲妥珠单抗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前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生活质量、毒性反应、血清脑利钠肽(BNP)和高敏心肌肌钙蛋白(cTnⅠ)水平情况。结果:(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2)观察组毒性反应总发生率为15.38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90 %(P<0.05);(3)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水平均较对照组高,CD8+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4)治疗后血清cTnⅠ、BNP水平逐渐升高,且每一周期对照组血清cTnⅠ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5)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状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榄香烯注射液治疗乳腺癌的可行性较好,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同时还能降低血清BNP和cTnⅠ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8.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PTG)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心理弹性和生命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PTG情况。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价生命质量。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价心理弹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术后患者PTG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TGI评分与CD-RISC评分和FACT-B评分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术后患者PTGI评分为(50.38±13.39)分,根据PTGI评分将其分为PTG高分组(n=32)和PTG低分组(n=48)。乳腺癌术后患者PTG水平与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疾病发现方式、工作状况、手术方式、临床分期、术后并发症、基础疾病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月收入<3000元、临床分期为II期、文化程度为小学及其以下、手术方式为乳房切除、有术后并发症、有基础疾病均是乳腺癌术后患者PTG的危险因素(P<0.05)。PTG高分组患者的CD-RISC、FACT-B评分高于PTG低分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TGI评分与CD-RISC评分、FACT-B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PTG水平一般,受到临床分期、文化程度、手术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工作中应对相关因素予以重视并及时干预。同时PTG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弹性和生命质量,PTG水平越高,心理弹性越好,生命质量亦越高。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分析四君子汤加减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效果以及患者肠道菌群、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乳腺癌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且接受术后化疗。采用简单随机抽签分组的方法,规定抽取奇数的为单纯化疗组(n=70),偶数的为中药联合组(n=80)。单纯化疗组:术后2周开始化疗,选择CEF(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尿嘧啶)方案化疗:第1 d环磷酰胺600mg/m2+第1 d表阿霉素60 mg/m2+第1、8 d氟尿嘧啶500 mg/m2,静脉滴注,21 d为1个化疗周期间隔,共治疗6个周期。中药联合组:在上述化疗基础上服用四君子汤汤剂,1剂/d,疗程同单纯化疗组。评估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检测化疗前后肠道菌群与免疫细胞的变化,观察毒副作用。结果中药联合组脾气虚证证候疗效优于单纯化疗组(Z=2.394,P=0.017)。化疗后,中药联合组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增加且多于单纯化疗组(P<0.001),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减少且低于单纯化疗组(P<0.001),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水平高于单纯化疗组(P<0.001)。中药联合组的胃肠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纯化疗组(χ2=5.133,P=0.023)。结论四君子汤加减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效果有提升作用,可改善患者术后中医脾气虚证相关证候,调节肠道菌群及细胞免疫功能,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分子亚型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9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绝经情况、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分组,每组再根据免疫组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结果分为4种不同的分子亚型,分析各组中不同分子亚型的分布特点。结果:309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中Lumina A型为137例(44.3%),Lumina B型为64例(20.7%),HER-2/neu型为63例(20.4%),basal cell-like型为45例(14.6%)。不同年龄段、绝经与否、不同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的分子亚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分子亚型以Luminal A型为主,其中异型性高,转移广泛的basal cell-like型的年龄分布呈现年轻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