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6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2042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358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WRKY基因是近年来研究较为广泛的植物转录因子,目前许多物种中都克隆出WRKY基因。近年来,小麦中也有WRKY基因被克隆,但是由于对WRKY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不足,导致研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本试验以小麦品种扬麦158叶片为材料,分离了2个WRKY基因,分别编码344个和371个氨基酸,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TaWRKY74基因高度同源,命名为TaWRKY74-c和TaWRKY74-d。蛋白质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2个基因都含有1个WRKY保守结构域,属于Ⅲ类WRKY转录因子家族。定量PCR分析表明TaWRKY74-c和TaWRKY74-d在小麦的叶片、花和茎中均表达,且在茎中的表达量最多,在花中的表达量最少。采用Genevestigator转录组分析工具,对基因在331种环境条件(如逆境、病害、激素等刺激)、10个发育时期(如苗期、孕穗期等)和21种组织器官(如根、花、叶等)中的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小麦不同发育时期和组织器官中都有表达,且在植物遭受低温、病原体侵染等环境因子处理下,表达量发生显著改变,预示可能参与到这些生物学过程中。采用RT-PCR的方法对上述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生物学实验与生物信息学预测的结果一致。本研究将大量小麦转录组的数据应用到WRKY基因功能分析上,深化了对小麦WRKY基因家族成员功能的认识,为今后对该基因的表达分析和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和方向。  相似文献   
952.
为研究利用存活比、影响种子贮藏寿命和生活力的主要贮藏环境因子来预测高粱、苋属、甜荞麦和莴苣种子批的寿命和生活力,3个含水量水平的高粱和苋属的8个种子批被贮藏在20℃、30℃和40℃的贮藏温度下长达810 d。以概率回归和存活比线性回归方法,贮藏试验获得的高粱、苋属及文献报道的甜荞麦、莴苣种子批的发芽率和贮藏时间的成套数据,被用于估算不同种子批的平均贮藏寿命(p50)和种子死亡时间分布的标准差(σ),同时两种回归方程的拟合性也被比较;两种方法估算出的p50和σ则分别被用于对贮藏环境因子:贮藏温度(t)及其平方、种子含水量(m)及其对数(logm)以及t和m的交互作用(t×m和t×logm)作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用存活比来估算p50、σ是可行的,而且估算出的p50和σ较用概率估算的有统计学意义;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的交互作用(t×m)是使4类作物种子快速丧失生活力,减少寿命的主要贮藏环境因子,包含这个因子和存活比的数学模型:G i/G0=A-p/10K-CWT(t×m),预测甜荞麦种子批的发芽率较V i=K i-p/10K-CWT(t×m)有更高的准确性;所以,建议用前者来预测初始发芽率是已知的种子的贮藏寿命和生活力,而用后者预测初始发芽率未被测定的种子的寿命和生活力。  相似文献   
953.
In this study, CoCrMo alloy was oxidized in plasma environment at the temperatures of 600 ℃ to 800 ℃ for 1 h to 5 h with 100% 02 gas and its tribological behavior was investigated. After the plasma oxidizing process, the compound and diffusion layers were formed on the surface. XRD results show that Cr203, a-Co and ε-Co phases diffracted from the modified layers after plasma oxidizing. The untreated and treated CoCrMo samples were subjected to wear tests both in dry and simulated body fluid conditions, and normal loads of 2 N and 10 N were used. For the sliding wear test, alumina balls were used as counter materials.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wear resistance of CoCrMo alloy was increased after the plasma oxidizing process. The lowest wear rate was obtained from the samples that were oxidized at 800 ℃ for 5 h. It was detected that both wear environment and load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wear behavior of this alloy, and the wear resistance of oxidized CoCrMo alloy is higher when oxide-based counterface is used. The wear rates of both untreated and plasma oxidized samples increase under high loads.  相似文献   
954.
随着激素、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加上真菌耐药性日趋严重,使得抗真菌药物治疗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药械联动技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光动力疗法能有效对抗念珠菌、马拉色菌等真菌性疾病的感染,该文就光动力疗法的特点以及光动力学疗法治疗真菌感染的现状做一综述,旨在让大家对光动力抗真菌治疗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55.
DP基因属于DP/E2F转录因子家族,其编码的蛋白是E2F蛋白的二聚化分子伴侣,可能参与调控细胞周期、DNA复制、生长、分化、凋亡等多种细胞进程。根据SGN数据库登录的番茄序列,通过RT-PCR方法从野生型番茄中克隆了一个DP基因,命名为SlDP1。生物信息学预测,SlDP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具有保守的DNA结合域、二聚化区域和C-末端及多个磷酸化位点。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SlDP1蛋白含51.50%的环状结构,34.55%的α螺旋和2.66%的β折叠。荧光定量PCR分析外源激素对野生型番茄SlDP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发现该基因受外源性乙烯前体ACC的诱导。对环境因子应答的RT-PCR结果表明,在伤害和盐处理的叶中该基因表达不受诱导,而盐处理的根中该基因表达量提高。SlDP1基因表达模式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根、花、萼片及成熟时期果实中表达量较高。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lDP1基因在番茄生长发育过程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6.
目的:从海洋真菌中筛选得到新型群体感应抑制剂,并对其进行活性评价。方法:首先利用紫色杆菌CV026指示菌株对真菌发酵粗提物进行活性筛选。其次通过18S r DNA序列比对进行菌种鉴定,同时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并结合活性追踪检测分离纯化的活性化合物,再通过核磁质谱分析确定其结构。最后利用定量测定方法检测其在亚抑菌浓度下对紫色杆菌紫色菌素产量影响以及RT-PCR检测与QS调控相关基因的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从海藻共生菌中筛选到一株具有紫色杆菌群体感应抑制活性的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QF046,其次级代谢产物中纯化到的活性化合物根据结构鉴定为一种星形曲霉毒素(asteltoxin)。该化合物对于紫色杆菌群体感应抑制浓度低于阳性对照化合物呋喃酮C30,同时抑制了群体感应相关基因m RNA水平的表达。结论:从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QF046代谢产物中发现了一种抑制紫色杆菌群体感应的星形曲霉毒素,为进一步通过结构改造研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良好的前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957.
<正>随着转基因技术在医药、农业、环保、生物材料等方面的应用,转基因动物在各个领域内产生了重大的变革。然而任何技术的出现都是一把双刃剑,转基因动物在一定层面上也备受争议,因此,转基因动物生物安全性评估显得尤为重要。从转基因动物自身安全、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概述了国内外转基因动物生物安全管理现状。  相似文献   
958.
可持续发展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名词说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之一。其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社会等多方面,其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全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林业资源在生态环境中占有主要的地位,如何能使生态环境中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59.
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组成,冠心病已成为西方国家人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冠心病是由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复杂疾病,它的环境致病因素主要有缺氧、子宫环境改变、吸烟、环境污染和不良饮食等。这些体外和体内环境的改变会导致表观遗传修饰的改变,如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影响基因功能,增加冠心病患病风险。目前,冠心病的DNA甲基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与雌激素受体、免疫、脂质代谢、氧化应激、凝血以及9p21区域等的相关基因。该文针对最新的研究进展,系统地阐述了DNA甲基化修饰在冠心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0.
Radon represents the major source of natural radioactivity in confined environments. Despite the clear evidence of a direct association between residential exposure and human lung cancer provided by case-control studies, results relating indoor exposure and genotoxic/mutagenic effect induction are still contradictory. The present study attempts to estimate the genotoxic effects induced by exposure to radioactive radon in wild cricket populations sampled from caves where varying concentrations of radon are present. Cave crickets are also tested as possible bio-indicator organisms of genotoxic potential of contaminated residential and confined environments. Six caves in Central Italy are considered covering a broad spectrum of radon radioactivity concentration (221-26,000 Bq/m3). Dolichopoda specimens were sampled from each cave; both haemocytes and brain cells taken from individuals were tested for responsiveness to DNA damage induced by radon through the Comet assay. Specimens from the least radioactive cave, housed in controlled conditions for 60 days before analysis, were used as control group.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DNA damage was found in all groups of individuals from each cave, for both cell types. Very low values of all Comet parameters were found in control group individuals, which gave indications of a good responsiveness of the organism to the variable environmental levels of radioactive contamin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cave crickets represent a reliable tool for the detection of genotoxic potential induced by radioactive contamination of confined environments and can be proposed as a possible bio-indicator system for air (-radioactive) pollution related to indoor exposure [Current Zoology 60 (2): 299-307, 20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