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75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343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335篇
  2012年   526篇
  2011年   410篇
  2010年   356篇
  2009年   442篇
  2008年   574篇
  2007年   518篇
  2006年   472篇
  2005年   487篇
  2004年   481篇
  2003年   552篇
  2002年   637篇
  2001年   499篇
  2000年   526篇
  1999年   446篇
  1998年   419篇
  1997年   519篇
  1996年   437篇
  1995年   542篇
  1994年   499篇
  1993年   471篇
  1992年   503篇
  1991年   461篇
  1990年   413篇
  1989年   412篇
  1988年   139篇
  1987年   120篇
  1986年   103篇
  1985年   136篇
  1984年   111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6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中国拟层孔菌属二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继鼎  张小青 《真菌学报》1991,10(2):113-116
  相似文献   
172.
173.
我国北部的七种VA菌根真菌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相似文献   
174.
疫病是我国植胶区的主要病害。近年来,作者从云南西双版纳和广东海南岛的橡胶树和胶园土共分离出57株疫霉菌种。通过分类研究,共鉴定出4个种:恶疫霉 Phytophthoracactorum(Leb.& Cohn)Schroeter,辣椒疫霉 P.capsici Leoman,柑桔褐腐疫霉 P.citrophthora(Sm.& Sm.)Leonian,和棕榈疫霉 P.palmivora(Butl.)Butler。其中辣椒疫霉是首次在橡胶树上发现。我国橡胶树疫霉的种群结构与东南亚和南亚的有所不同,除棕榈疫霉外,其余3种在东南亚和南亚均未发现。而东南亚常见种:簇囊疫霉(P.botryosa)、橡胶疫霉(P.heveae)和蜜色疫霉(P.meadii),在我国却迄今尚未发现或有待证实。以前报道分离自胶园土壤中的芋疫霉(P.colocasiae),可能系柑桔褐腐疫霉之误。绝大多数分离物经配对培养均可产生性器官:辣椒疫霉的A~1交配型和A~2交配型大致相等;柑桔褐腐疫霉和棕榈疫霉的A~2交配型则明显多于A~1交配型。  相似文献   
175.
本文报道了应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esmutase, SOD)的免疫学研究(微量补体结合和凝歧双向扩散技术)确定东方弧菌(Vibrio orientalis)和其他一些海洋细菌间的关系的结果。以从V. ALGTNOLVTCUS 90、V. splendidus biotype II 2、V. fischeri 61、 V. cholerae M13中提取的SOD作为抗原制成的血清,和东方弧菌715、716、717菌株的SOD进行反应,测得免疫距离分别为6 4士0.1、23 5士0.2、26 0士0.8和59.2士0.4ImD。这一结果表明,东方弧菌虽属于弧菌属,但不同于弧菌属的其他种。三度空间的模型说明东方弧菌和许多海洋细菌有关,其中包括常见的V. harveyi、V. algtnolyticus、V. parahaemolyticus、V. pelagtus、V. nereis、V.camobellit.最接近的海洋弧菌为菌株77。  相似文献   
176.
一株新的具有脱色能力的琼脂分解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一株具有脱色能力的琼脂分解菌的分离、脱色现象及细菌学鉴定结果。该菌株分离自琼脂生产工厂周围的土壤中。它能在琼脂培养基上脱除废糖蜜的黑褐色色素,能分解淀粉和琼脂,利用纤维素生长,液化明胶。培养新分离菌不需要生长因子,不产生吲哚、硫化氢、荧光色素及扩散性色素。新分离菌是假单胞菌属的一个新种,定名为井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wellantypicum n.Sp.)。  相似文献   
177.
一、分类简史 Petrocosmea是由D.Oliver于1887年根据自湖北西部描述的P.sinensis Oliv.(花冠的上唇与下唇近等长)建立的。接着W.B.Hemsley分别于1895年和1899年根据云南东南部的标本描述了三个种,并根据P.iodioides Hemsl.及P.minorHemsl.的花冠下唇远长于上唇的特征建立了新组sect.Anisochilus Hemsl.。W.G.Craib于1919年发表了本属的第一篇校订,记载了当时已描述的15种,其中包括H.  相似文献   
178.
山黧豆属(又名香豌豆属)(Lathyrus Linn.)全世界共约140种,已做过染色体计数者72种。我国约16种,大部分产西南、西北和东北各省区。近年来皖南农学院朱玉简等同志在安徽宣城发现一新种,命名为安徽山黧豆(Lathyrus anhuiensis Y.J.Zhu et R.X.Meng)。鉴于该新种分布区非常局限,个体数也不多,为了及时掌握其细胞学情况,特通过该院叶如欣同志取得部分种子进行了染色体的计数和核型的描述。  相似文献   
179.
秃疮花属二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果秃疮花 新种 图1,1—4 Dicranostigma platycarpum C.Y.Wu et H.Chuang,sp.nov. Chelidonium dicranostigma Prain in Ann.Bot.Gard.Calcutta IX,2:7,t.9.1901,nom.illegit.,non Chelidonium dicranostigma Prain in Bull.Herb.Boiss.Ⅲ:585.1895;Dicranostigma lactucoides Fedde in Engl.Pfl.-reich.211.1909,p.p.quoad.specim.Austro-Tibet.  相似文献   
180.
明适应条件下鲤属鱼L-型外水平细胞反应的给光-瞬变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雄里 《生理学报》1985,37(4):316-322
在明适应条件下鲤属鱼 L-型外水平细胞的反应显示明显的给光-瞬变成分(on-transient)、它与刺激波长有关——对蓝、绿光的反应比对红光的反应有更明显的瞬变成分,其光谱特性提示它与绿敏锥细胞的输入信号有关。与已报道的其它动物 L 型水平细胞的给光-瞬变成分不同,它的出现在一定范围内与网膜受照射的面积无关。绿色(502nm)和红色(706nm)闪光同时照射所引起反应的给光-瞬变成分比各自单独刺激时要显著得多,提示它也与绿敏锥细胞和红敏锥细胞输入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