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5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87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背景】粮食在生长和收储期极易受到病原真菌或产毒真菌的污染,造成严重的损失。众多实践证明木霉属(Trichoderma)可以有效防治植物病原真菌。【目的】鉴定和筛选能有效抑制粮食常见危害真菌的木霉生防菌株,开发生防菌剂,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方法】从粮食上分离筛选出35株木霉,通过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和形态学观察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利用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对粮食常见危害真菌有抑制作用的菌株。【结果】35株木霉分属于8个种,分别为非洲哈茨木霉(Trichodermaafroharzianum)、类棘孢木霉(Trichodermaasperelloides)、 Trichoderma amoenum、近深绿木霉(Trichoderma paratroviride)、Trichoderma obovatum、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东方木霉(Trichodermaorientale)和深绿木霉(Trichodermaatroviride)。对峙试验结果表明,这8种木霉对于粮食上分离到的10种危害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非洲哈茨木霉(T.afroharzi...  相似文献   
62.
【背景】由病原菌Sclerotium denigrans侵染引起的平贝母菌核病是其主要的鳞茎病害之一,给平贝母种植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目的】筛选出对平贝母菌核病具有拮抗效果的木霉菌株。【方法】以平贝母菌核病作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试验、平板对扣法、圆盘滤膜法与发酵液抑菌试验筛选对平贝母菌核病具有拮抗效果的木霉菌株。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方法检测拮抗效果较好的木霉菌挥发性成分;二硝基水杨酸(dinitrosalicylic acid, DNS)比色法测定木霉菌的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室内防效试验验证其对平贝母菌核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平板对峙试验发现木霉菌F1、F2和D6对平贝母菌核病菌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菌率分别为91.06%、87.00%和86.12%;平板对扣法发现木霉菌E17和A26对菌核病菌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抑菌率分别为74.96%和75.86%;圆盘滤膜法发现菌核病菌在F2、C6、D3、F4、A26、B30、D4和D6的琼脂培养基上均不生长,抑菌率达100%;发酵液抑菌试验表明木霉菌D3抑制效果最强,可完全抑制菌核病菌的生长,抑菌率为100%;对A26、D4、E8、E17和D3这5株木霉进行GC/MS挥发性产物分析,在E17发现了具有抗真菌活性的6-戊基-2H-吡喃-2-酮等活性物质;DNS比色法发现β-1,3葡聚糖酶活性最高的木霉菌为F1;室内防效试验测定发现D3能明显抑制平贝母鳞茎菌核病的病变,对平贝母菌核病具有潜在的生防活性。【结论】木霉菌D3在防治平贝母菌核病中是极具开发价值的菌种。  相似文献   
63.
为了探究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基因对壳色的影响,研究采用RACE技术获得Hc-GSK3β基因cDNA全长1867 bp,其中包含1261 bp的ORF区编码420个氨基酸, ORF中含有一个S_TKc结构域,该结构域序列高度保守。组织差异表达分析发现Hc-GSK3β基因在紫色蚌鳃、斧足、内脏团和边缘膜组织中表达量高于白色蚌的表达量(P<0.05),且在斧足和边缘膜表达差异水平达到极显著(P<0.01),而在紫色蚌闭壳肌组织中表达量显著低于白色蚌(P<0.05)。原位杂交(ISH)实验结果显示在三角帆蚌外套膜的外褶、中褶、內褶、背膜区和腹膜区均有阳性信号产生,且在外褶的信号表达较强烈。该基因经重测序比较,共鉴定出6个SNP位点,其中在C+185A位点的CA基因型在紫色蚌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白色三角帆蚌(P<0.05);在紫色蚌中, T+341G位点TT基因型三角帆蚌内壳颜色参数b值显著低于TG基因型(P<0.05)。研究表明, Hc-GSK3β基因参与了三角帆蚌壳色形成,筛选的SNP标记可用于三角帆蚌壳...  相似文献   
64.
1963年10月12日从四川巴塘采获一批蚤类标本,共3(?)(?),6(?)(?)。其宿主由于有安氏白腹鼠Niviventer andersoni、社鼠N.confucianus和大耳姬鼠Apodemus latronum三只动物相混,故难于判定是其中哪一种动物。经鉴定这批标本的形态特征与特新蚤川藏亚种Neopsyllaspecialis sichuanxizangensis Wu & Chen,1982大致符合。但在(?)第8腹板后段、第9腹板后臂的刺形鬃鬃序以及(?)第7腹板后缘的形状等处存在着差异。按这些差异本应考虑为另一亚种,但由于川藏亚种模式产地为四川的木里、黑水、若尔盖、巴塘和西藏的波密、察隅  相似文献   
65.
为了解西藏色季拉山暗针叶林苔藓多样性及林窗干扰的影响,在过去工作积累的基础上研究了色季拉山西坡5块样地内不同林内环境(林窗、林缘和林下)地面、腐木和树附生苔藓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 地面生单位面积苔藓植物生物量储量最高,平均910.10 g/m2,其次为腐木生(221.90 g/m2),树附生的最低(53.59 g/m2)。林窗地面生苔藓单位面积生物量最高,均值为360.47 g/m2,其次为林下(305.51 g/m2),最小为林缘(244.11 g/m2);林窗、林缘和林下间的地面生苔藓单位面积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沿海拔梯度,林窗苔藓单位面积生物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因此,在西藏色季拉山暗针叶林内,林窗对地面生苔藓单位面积生物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6.
本文报导五加科一新属,人参本属Chengiopanax Shang et J.Y.Huang,新组合2种,即华人参木Ch.fargesii(Franch.)Shang et J.Y.Hung及人参木Ch.sciadophylloides(Franch.et Sav.)Shang et J.Y.Huang。  相似文献   
67.
68.
69.
调查了云南省4种植被下土壤真菌总数、木霉数量及种类分布特点.森林土壤中木霉相对数量约占土壤真菌总数的3~15%,并随不同样地、采样季节及土层而异,优势种类因不同林型土壤而异.钩状木霉分布广泛,尤其在热带雨林的土壤生境中占优势.哈茨木霉和黄绿木霉则分别在季风和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土壤中出现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70.
里氏木霉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摇瓶试验基础上,采用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HC-415菌株进行5L自控罐产纤维素酶深层发酵试验。在通气量为 0.2—0.6vvm、搅拌速度为 400r/min、发酵液pH控制在5.8—6.1的条件下,发酵液的羧甲基纤维素(CMC)酶酶活最高为325.0mg糖/ml,滤纸糖酶(FPA)酶活最高达17.9mg糖/ml。发酵周期为108h。所得冻干纤维素酶粉CMC酶活最高3111IU/g,FPA最高135IU/g ,对发酵液得率平均6.7g/L。酶活总收率CMC酶活平均78.2%,FPA酶活平均7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