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印楝油对褐稻虱雌虫求偶鸣声和交尾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用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 Juss)油点滴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初羽化雌虫背部,点滴量分别为1.0、2.5及5.0μg,或将试虫饲养在分别用3%、6%及9%印楝油乳液喷雾处理过的稻株上.结果表明印楝油对褐稻虱雌虫正常的发声和交尾行为有明显干扰.8.3—25.0%的处理雌虫不能发声,也不交尾;8.3—58.3%发出不正常的求偶鸣声;其余鸣声虽基本正常,但脉冲重复频率增高,鸣叫持续时间缩短.后者可完成交尾,交尾前历时明显延长,但交尾时间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2.
63.
本研究通过体外生化实验研究细胞色素P450 3A7对维生素D3的羟化作用。根据GenBank报道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扩增cyp3a7的编码区,将cyp3a7的编码区插入到pcDNATM3.1/myc-His(-) A的XhoⅠ/Bam HⅠ,通过测序检测序列的正确性。pcDNA-CYP3A7及pcDNA分别瞬时转染293T细胞,48 h后收集细胞,提取S9组分,用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浓度。S9组分经12%SDS-PAGE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用myc抗体作为一抗检测CYP3A7在293T细胞的表达水平。0.6 mg S9组分与1μmol/L维生素D3于37℃孵育30 min,用4倍体积的氯仿甲醇(体积比为3∶1)抽提,有机相在氮气流下吹干,残基用于HPLC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表达CYP3A7的293T细胞的S9组分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了特异的约60 kD的条带,对照样品未检测到特异条带的蛋白质。重组表达CYP3A7的293T细胞S9组分的孵育样品通过HPLC检测到了25-羟基维生素D3,对照样品未检测到25-羟基维生素D3。结果表明重组表达的CYP3A7羟化维生素D3生成25-羟基维生素D3。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还有哪些P450参与维生素D3在鸡体内的代谢,为阐明其代谢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为分析沙门氏菌分离株致病基因与致病性之间的关系,采集经分离鉴定的55株鸡源沙门氏菌,应用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通过小鼠致病试验检测致病性。结果显示,所检测的质粒毒力基因spvR、spvA、spvB、spvC、spvD,检出率均在60%以上;所检测的毒力岛毒力基因invH、sipA、sipB、sopA、sopD、avrA、hilA、iacP、prgK、ssaB、ssaQ、sifA、sseL、ssrA、ttrB、mgtC、misL、rmbA、rhuM、sugR、orf319、siiD、siiE、spi4H、sopB和pipC中,ttrB检出率最高,为92.73%,sifA检出率最低,为5.45%。55株分离株对小鼠均具有致病性,致死率为20%~100%;随机测定其中10株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4×10~7~3.18×10~8CFU/mL,毒力基因检出数量越多的分离株,其LD_(50)值越小,毒力越强。本研究结果揭示,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分离株普遍携带毒力基因,其毒力基因与致病性之间呈现正相关,为深入研究沙门氏菌的致病机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5.
66.
鸡肠道中寄生着数量庞大且复杂多样的微生物,对宿主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十分重要,既影响着饲料消化、营养物质吸收,又参与了宿主肠道形态和免疫系统的调控。深入了解鸡肠道微生物区系的时空变化及早期定植特点,将有助于提出新的肠道微生态干预策略,应用于生产。就鸡肠道微生物组成和演替、早期微生物区系建立及调控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总结了一些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7.
种群数量是物种的重要生态学基础资料,合适的密度调查方法是数量估算的基础。2016年4-5月,采用广泛应用于鸡形目Galliformes鸟类种群密度调查的样线法和样点法,调查了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鸡形目鸟类(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和血雉Ithaginis cruentus)的种群密度。样线法和样点法估算的雄体密度分别是:白腹锦鸡1.20只/km^2和(6.31±0.98)只/km^2,红腹角雉5.41只/km^2和(0.39±0.17)只/km^2,血雉3.01只/km^2和(5.97±2.70)只/km^2。除红腹角雉外,样点法估算的白腹锦鸡、血雉种群密度均大于样线法。建议针对不同鸡形目鸟类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并尽量扩大样本数量,从而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8.
康奎  蔡永进  张道伟  龚俊  张文庆 《昆虫学报》2021,64(12):1377-1387
【目的】昆虫感知外界营养状态,在体内营养信号通过许多信号通路进行传递,进而调控昆虫的生长和繁殖。本研究旨在为营养调控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生长和繁殖的分子机制作出初步探索。【方法】在不同营养条件[100%浓度饲料(全纯人工饲料D-97, 对照)、50%浓度人工饲料和25%浓度人工饲料]下饲喂褐飞虱3龄第2天若虫至成虫,统计体重、发育历期、存活率和每卵巢成熟卵量;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羽化后第2天褐飞虱成虫不同组织(卵巢、脂肪体和其他组织)中IIS, TOR以及AM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InR1, InR2, AKT, FoxO, TOR, S6K, 4EBP, AMPKα,AMPKβ和AMPKγ)的表达量;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羽化后第6天褐飞虱成虫卵巢和其他组织中Akt, FoxO和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同时检测羽化后第6天褐飞虱成虫不同组织中的ROS水平以及不同龄期褐飞虱体内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 JH)和蜕皮激素(20-hydroxyecdysone, 20E)滴度。【结果】与饲喂100%浓度人工饲料的对照相比,用低浓度人工饲料饲喂褐飞虱至成虫导致5龄第2天至成虫体重显著降低,从3龄第2天若虫至成虫发育历期缩短,死亡率提高,每卵巢成熟卵量显著降低。取食低浓度人工饲料后,羽化后第2天成虫IIS, TOR以及AM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InR2, TOR, 4EBP, AMPKα在卵巢、脂肪体和其他组织中, AKT, S6K和AMPKγ在脂肪体和其他组织中,以及InR1, FoxO和AMPKβ在其他组织中表达量较对照均显著下降,但卵巢中InR1, AKT, FoxO和AMPKγ的表达量相对稳定;羽化后第6天成虫卵巢和其他组织中AKT, FoxO以及AMPK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随着人工饲料饲喂浓度的降低,羽化后第6天褐飞虱成虫不同组织中的ROS水平显著增加。不同营养条件下褐飞虱4龄第2天若虫体内JH滴度无显著差异,低营养条件下5龄第2天若虫体内JH滴度较对照显著降低,而在羽化后第2天成虫体内JH滴度则较对照显著增加;低营养条件导致褐飞虱若虫以及成虫体内20E滴度均显著增加。【结论】褐飞虱在面临营养缺失的情况下,营养信号传导通路(IIS, TOR以及APMK通路)的关键基因表达均下降,而ROS水平显著上升,通过调节AKT, FoxO以及AMPK的磷酸化水平,进而影响JH以及20E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69.
李忠意  杨希  赵新儒  程永毅 《生态学报》2021,41(19):7743-7750
为研究不同有机物料对喀斯特石灰土元素有效性的影响,采用40 d的室内培养实验,比较了单独添加不同比例(1%、3%、5%)的生物质炭、鸡粪肥、羊粪肥对喀斯特石灰土有效N、Fe、Z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质炭提高了喀斯特石灰土的pH值,而添加鸡粪肥和羊粪肥降低了喀斯特石灰土的pH值;添加3种有机物料均增加了喀斯特石灰土的有机质含量,大小关系为:生物质炭 > 鸡粪肥 > 羊粪肥,但添加鸡粪肥和羊粪肥土壤有机质的化学活性和微生物活性更高。受pH、有机质活性、碳氮比等因素的影响,添加鸡粪肥和羊粪肥能增加土壤有效N含量,但两种有机肥对土壤有效N的提高效果相差不大,而添加生物质炭反而降低了土壤有效N的含量;3种有机物料均能提高土壤的有效Fe和有效Zn含量,其中鸡粪肥效果最佳,其次为羊粪肥和生物质炭。当3种有机物料的添加比例为5%时,生物质炭处理土壤的有效N、Fe、Zn含量分别是对照处理的0.92、1.13、1.21倍;鸡粪肥处理土壤的有效N、Fe、Zn含量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22、1.63和3.39倍;羊粪肥处理土壤的有效N、Fe、Zn含量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27、1.34和2.59倍。所以,相对于生物质炭,有机粪肥对喀斯特地区的石灰土有更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70.
为了研究鸡FOXL2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本研究克隆了广西麻鸡FOXL2基因编码区序列,分析了其突变位点及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和进化距离,以及在高产组和低产组母鸡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表明:广西麻鸡FOXL2基因的编码区长度为918 bp,共编码305个氨基酸,存在一处错义突变和两处同义突变.通过物种间的同源性分析显示,广西麻鸡FOXL2基因与原鸡(Gallus gallus)、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野鸽(Columba livia)、人(Homo sapiens)、小鼠(Mus musculus)的同源性分别为99.7%、98.8%、95.1%、92.0%、75.7%、75.5%.通过种间进化树分析表明,广西麻鸡与原鸡(Gallus gallus)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小鼠(Mus musculus)的亲缘关系最远.FOXL2在高低产蛋量鸡卵巢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FOXL2基因在高产蛋组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产蛋组中的表达量(P<0.05).该研究结果提示鸡FOXL2的序列相对较保守,对卵巢功能的维持和提高产蛋量具有功能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