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褐飞虱五龄若虫翅芽长度与成虫翅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綦立正  丁宗泽 《昆虫知识》1994,31(4):193-195
褐飞虱饲养于不同水稻品种、不同生育期以及不同种群密度条件下,5龄若虫翅芽长度与成虫翅型具有稳定的相关性:翅芽长于1.10mm羽化后为长翅型雌虫,介于0.96~1.09mm之间为长翅型雄虫或短翅型雌虫,小于0.95mm为短翅型雄虫。根据5龄若虫翅芽长度结合外生殖器特征,编制了成虫翅型检索表。由此,可在5龄若虫期预测成虫的翅型和种群盛衰的趋势。  相似文献   
32.
褐飞虱又一种危害方式及其损失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是水稻的主要害虫,常年其自然为害损失超过其它任何一种害虫。对褐飞虱的刺限为害同人早有共识,但有一种为害方式──以产卵器划破德颈产卵,导致水稻产量下降,至今未有报道。为了弄清其危害损失程度,给测报和防治提供依据,我们就此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于下。1调查方法1.1田间调查:选择褐飞虱不同密度的稻田(品种汕优63),在水稻收获前跳跃式取样,每点2穴,共查20穴;并数得20穴总株数。将20穴所有穗颈有产卵痕的稻穗取下,观察产卵痕部位,同时在同一穴中取相当数量和大小的无褐飞虱产卵痕…  相似文献   
33.
采后的鸭梨果实果心的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含量高于果肉,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显著低于果肉,多酚氧化酶活性差别不大。随着采后天数的延长,果实的过氧化物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4.
1984—1987年对人工饲养蓝马鸡的发情、交配、产卵、繁殖等进行了观察。65枚卵平均长度52.78×38.52毫米,平均卵重53.66克。孵化天数为25.23(25—26.13)天,受精率为60.94%,出雏率为90.94%。孵化1—7天平均每日水份散失0.24克,散失率为0.42%。8—14天平均每日水分散失0.27克,散失率为0.48%。15—21天平均每日水分散失0.24克,散失率为0.44%。22—25天平均每日水分散失0.4克,散失率为0.76%。蓝马鸡卵从入孵到出壳平均水分散失6.9克,散失率为11.89%。平均每日水分散失0.27克,散失率为0.47%。蓝马鸡卵在人工孵化期间,卵重的变化尚未见到报道。  相似文献   
35.
海南省粉褶蕈属的分类研究(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海南省粉褶蕈属[Entoloma(Fr.)Kumm.]6个新种,它们是:锈褐粉褶蕈(Entoloma terruglneobrunneum W.M.Zhang sp nov.),紫褐粉褶蕈(Emoloma purpureo-brunncum W.M.Zhang sp.nov.),丛生粉褶蕈(Entoloma aespitosum W. M. Zhang sp. Nov).肉褐粉褶蕈(Entoloma carneobrunneum W.M. Zhang sp. Nov.)近杯伞状粉褶蕈(Entolomasubclitocyboides W. M. Zhang sp.nov.),近偏生粉褶蕈(Entoloma subecceatricum W. M.Zhang sp.nov.),所有标本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36.
本文报道了海南省粉褶蕈属[Entoloma(Fr.)Kumm.]的31个种,其中17个为新记录种。并附分种检索表,表中含6个新种。 所有标本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37.
荔枝果实以10ppm的6-BA、NAA、GA_3 NAA或PVP(1%) NAA处理2min,1℃贮藏8天后再于室温放2天。EPR分析表明果皮的有机自由基(g因子2.0030)比对照低9%—22%,花色素苷含量高5%—46%。离体果皮小圆片经同法浸泡1h或16h,有机自由基反而比对照高。O_2~-的捕获剂Tiron和抗氧化剂PG CA处理果皮小圆片1h,有机自由基降低8%—11%,处理16h则自由基高于对照。邻苯二酚(pH 8.4)和H_2O_2加速果色变褐,有机自由基增高10%—370%。果皮离体后自由基的EPR波谱特征也发生变化,除了一个g因子2.0026—2.0027的主峰外,尚出现另一个小峰。结果表明荔枝果皮褐变的部分原因是有机自由基增高之故。  相似文献   
38.
再生稻褐飞虱为害损失测定和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褐飞虱是再生稻的重要害虫,中进行了再生稻褐飞虱为害损失的测定,并对褐飞虱为害再生稻造成的产量损失结构进行了通径分析。根据虫量和产量损失的关系,结合现行稻谷价格,产量水平,防治费用等因素。确定允许为害损失率,同时建立了再生稻褐飞虱防治指标模型,按照防治指标模型,制定出不同产量水平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39.
褐稻虱(Niaparvata lugens)鸣叫行为与起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褐稻虱不同翅型.不同起飞特性个体的鸣叫行为及其与起飞的关系,结果表明:短翅型能较早鸣叫(雌虫)或明显比长翅型活跃(雄虫).在早期的求偶、空尾中表现出一定优势.羽化后2—3日为起飞高峰期,起飞的长翅型雄虫有SVS行为的个体明显少于短翅型.其变尾受到较多抑制.起飞的长翅型雌虫则极少鸣叫.起飞个体的鸣叫.求偶.交尾行为多发生在起飞之后.  相似文献   
40.
生物肥料在辽宁省的应用宋玉清,马麟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微生物研究室,沈阳110161)我省对自生固氮菌和根瘤菌在农业上的应用进行了一系列工作,研究了圆褐固氮菌在不同土类中的生态分布和大豆、花生、碗豆、草木栖根瘤菌的菌种选育和有效施用技术,菜豆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