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6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在不同CO2(400和2000 ppm)和磷浓度下(0.088—0.350 mmol/L)培养葛仙米(拟球状念珠藻, Nostoc sphaeroides Kutzing), 研究CO2和磷对葛仙米相对生长速率、色素含量、光系统Ⅱ光化学活性和光合速率等的影响。结果显示CO2或磷浓度对葛仙米的相对生长速率、球体粒径和数量、光饱和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光合效率均有显著影响, 且两者对球体粒径和数量、叶绿素a含量、呼吸速率和光合效率存在明显交互作用。高CO2浓度培养明显提高磷对球体粒径和数量和光合效率的效应, 同时降低高磷浓度对叶绿素a合成的抑制作用, 但两者对相对生长速率、藻胆蛋白含量、光饱和光合速率、Fv/Fm和Yield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高CO2浓度或磷浓度增加促进葛仙米生长主要是通过提高光合速率和光合效率来实现; 两者交互作用表明高CO2浓度可能通过提升磷的利用效率, 降低高磷浓度对叶绿素a合成的抑制, 提高光合效率, 使球体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52.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茚虫威亚致死浓度对茚虫威敏感性降低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物学参数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以科学有效防治这一害虫,避免其对茚虫威的抗性快速发展。【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了茚虫威对棉铃虫茚虫威抗性汰选种群(TP)及其同源对照种群(CP)3龄幼虫的毒力;用两性生命表分析LC20浓度茚虫威对TP种群当代(F0)生命表参数的影响,并测定了LC20浓度茚虫威处理48 h后CP和TP种群棉铃虫3龄幼虫体内解毒酶[多功能氧化酶(MFO)、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结果】茚虫威对棉铃虫CP种群和TP种群3龄幼虫的LC20分别为2.27和9.91 mg/L。LC20茚虫威处理TP种群后,48 h的生长量、化蛹率、羽化率和成虫畸形率均显著低于未用药对照,而特定年龄生命期望值exj高于未用药对照;TP种群棉铃虫3龄幼虫体内GST和MFO活性与CP种群相比显著升高,CarE活性显著降低。【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TP种群在LC20浓度茚虫威胁迫下存在明显的生长与繁殖不利性,同时对其也产生了适应能力。LC20浓度茚虫威处理后,棉铃虫TP种群的GST和MFO活性被显著诱导,说明这两种酶可能与棉铃虫对茚虫威产生抗药性密切相关;而CarE活性被显著抑制,说明该酶可能参与了茚虫威转化成N-脱甲氧羰基代谢物(DCJW)的活化过程。  相似文献   
53.
亚致死浓度的铜对虹鳟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aЗ.  H BoC.   《动物学杂志》1999,34(4):52-55
外部环境决定着有机体的功能状态;当有机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遭到破坏时,无论机体的生理系统,还是其调节机能都会发生变化。生理指标反映出物体内环境对外部作用作出的反应,以此可确定外部作用的强度,阐明作用机制,确定机体的适应能力,并预测其影响(Хайн...  相似文献   
54.
对武汉东湖大型围隔和围栏中的水生植被和不同形态的磷近2年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围隔中的水生维管束植物得到恢复、生物量明显大于对照区的情况下,水中的总磷(TP)、溶解活性磷(DRP)、颗粒性磷(PP)浓度明显低于对照区,水生维管束植物的良好生长是导致磷浓度降低的主要因素,总溶解磷(TDP)、溶解非活性磷(DNP)浓度则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围隔(栏)及对照区中TP、PP的浓度秋高冬低,TDP浓度秋、冬季较高,春、夏季较低,DNP浓度春季较高,冬季较低;TP中PP含量约为TDP的4-6倍,DRP与DNP的含量相近或稍有差别。  相似文献   
55.
红松幼苗对CO2浓度升高的生理生态反应   总被引:33,自引:8,他引:25  
研究了用开顶箱控制CO  相似文献   
56.
低浓度双氢哇巴因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Yin JX  Wang YL  Li Q  Shang ZL  Su SW 《生理学报》2002,54(5):385-389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研究低浓度双氢哇巴因(DHO)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内钙浓度([Ca^2 ]i)的影响。DHO 1fmol/L-1 mmol/L可增加心室肌细胞的[Ca^2 ]i,尤其以10pmol/L DHO为显著,Nisoldipine,EGTA或TTX可分别部分抑制10pmol/L DHO的作用,去除胞外K^ 和Na^ 后,上述作用仍存在,以上结果表明,低浓度DHO中通过激活钙通道和TTX敏感的钠通道,或许还可直接促进胞内钙释放来增加[Ca^2 ]i,并有不依赖Na^ /K^ 泵而升高[Ca^2 ]i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皮质酮快速抑制高钾诱导PC12细胞内钙升高的机制。方法:使用荧光影像系统,实时检测细胞内钙变化。结果:①在预处理PC12细胞5min后,皮质酮可呈量-效关系抑制高钾诱导的PC12细胞内钙升高。②牛血清白蛋白耦联的皮质酮(B-BSA)可模拟皮质酮快速抑制高钾诱导PC12细胞内钙升高的作用,并呈现量-效关系。③糖皮质激素的细胞内受体拮抗剂RU38486对皮质酮快速抑制效应无明显拮抗作用。④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预处理细胞3h后,皮质酮对高钾诱导PC12内钙升高仍有较强抑制作用。结论:①皮质酮的作用点位于细胞膜上。②皮质酮的快速作用不直接依赖细胞内蛋白合成和不依赖细胞内糖皮质激素受体。③皮质酮对高钾诱导PC12内钙升高的快速抑制作用属非基因组作用。  相似文献   
58.
γ—氨基丁酸抑制缺氧所致神经元钙超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体外分散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为标本,分别采用激光扫描共聚集显微镜动态监测单个细胞[Ca^2+]i和膜片箝全细胞记录的电生理技术检测细胞的NMDA电流和电压依赖性Ca^2+电流等方法,较为深入地研究了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及GABA-A受体激动剂蝇蕈醇对急性缺氧时海马CA1神经元[Ca^2+]i升高过程的影响方式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对照组细胞缺氧后比缺氧前[C  相似文献   
59.
白色LED复合光谱对4种淡水微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效高、耗能小的LED光谱作为光源培养微藻能够降低微藻培养的成本,促进微藻培养实现工业化。比较了6种已市场化的,具有不同光强、不同光谱组成的白色LED复合光谱(1号,光强2 162 lx;2号,光强2 227lx;3号,光强2 794 lx;4号,光强4 587 lx;5号,光强5 356 lx;6号,光强6 244 lx)对4种淡水微藻生长情况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四尾栅藻在5号光源下,有最大生物质质量浓度和比生长速率,分别为2.89 g/L和0.32g/(L·d)(以细胞干质量计);钝顶螺旋藻在4号光源下,有最大生物质质量浓度和比生长速率,分别为5.05 g/L和0.33 g/(L·d);布朗葡萄藻在6号光源下,有最大生物质质量浓度和比生长速率,分别为1.22 g/L和0.25g/(L·d);而集胞藻在光强较小的光源下生长较好,当光强为2 162 lx时,生物质质量浓度和比生长速率分别为3.05 g/L和0.22 g/(L·d)。在光强较低的情况下,光质的红蓝比对四尾栅藻和布朗葡萄藻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蓝光相比,红光更利于集胞藻和钝顶螺旋藻的生长,分别在红蓝比(R/B)为11.7的1号光源和4号光源下有最大藻细胞密度3.05和5.05 g/L。四尾栅藻、钝顶螺旋藻和布朗葡萄藻的单位水体内叶绿素含量与比生长速率成正比,而单位质量干藻细胞内的叶绿素含量随光强的增大而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不同效应室浓度的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Narcotrend指数(NI)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全麻患者,年龄40-60岁,体重指数30 kg/m2,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n=15):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控浓度0.1 ng/m L(A组)、0.2 ng/m L(B组)、0.3 ng/m L(C组)、0.4 ng/m L(D组);各组舒芬太尼达效应室靶浓度5 min后给予丙泊酚1 mg/kg。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NI。所有患者在实验结束后,均调整至适宜的麻醉深度,给与阿曲库胺,进行气管插管。结果: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使各组的NI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着靶控浓度的增加,降低幅度增大;单纯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时,其效应室浓度与NI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56。结论:舒芬太尼能降低NI,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与NI呈负相关。而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0.4 ng/m L复合丙泊酚后,NI反而呈短暂的上升,随后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