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1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化石》2014,(1):4-5
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尤海鲁研究员的研究团队在最近出版的《古脊椎动物学报》第四期报道了发现于兰州-民和盆地下白垩统河口群中的多刺甲龙亚科恐龙一新属种:金城洮河龙(Taohelong jinchengensis)。因此前多刺甲龙类只发现于北美和欧洲,金城洮河龙代表了该类化石在亚洲的首次发现,对于研究甲龙类的演化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目的了解浅部真菌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方法对确诊为浅部真菌病的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61.3%患者担心真菌病影响身体健康,63.6%的患者因为真菌病影响到情绪,50.8%的患者担心会影响到与人交往,72.3%患者担心会传染给家里人,47.5%的患者担心别人会疏远自己,70.5%的患者认为影响到平时的生活和社会活动。结论不同部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病程的浅部真菌病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对浅部真菌病要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73.
手掌大鱼际区逆行岛状皮瓣设计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手掌大鱼际肌区桡动脉掌浅支的解剖结构,来评价用此区做逆行岛状皮瓣的可能性.方法:将灌注15%~30%过氯乙烯的手掌大鱼际肌部分为4个区.剖开手掌皮肤后,将手掌血管制成动脉铸型标本,观测桡动脉掌浅支的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手掌大鱼际肌近侧区的掌皮穿动脉少,数目3-9支,直径0.2±0.1mm,远侧区的掌皮穿动脉多,数目8-15支,直径0.3±0.2mm.桡动脉掌浅支的主干走行恒定,桡动脉掌浅支动脉主干与其分支的关系可分为四型,即丰字、桡侧半羽型、尺侧半羽型与Y型.结论:桡动脉掌浅支在手掌大鱼肌际区的分布恒定,以桡动脉掌浅支的主干与分支情况为基础可设计三种不同的逆行岛状皮瓣,第一种皮瓣为手掌大鱼际肌区皮瓣,第二种皮瓣为手掌大鱼际肌区近侧区皮瓣,第三种皮瓣为掌大鱼际肌区远侧区皮瓣,这些皮瓣可以用来修复重建手掌或手指掌面的软组织缺失.  相似文献   
74.
王文采  黄燮才   《广西植物》1982,(4):171-174
<正> (山弄)岗唇柱苣苔 Chirita longgangensis W. T. Wang, sp. nov. Proxima C. linearifoliae W.T.Wang, quae rhizomatibus apice internodiisvalde abbreviatis praeditis, foliis linearibus angustioribus 4—8 mm latis,bracteis multo minoribus 4—6 mm longis, calycis segmentis anguste lan-  相似文献   
75.
王文采   《广西植物》1983,(1):1-6
<正> 单座苣苔属(苦苣苔亚科-长蒴苣苔族) Metabriggsia W. T. Wang, gen. nov. (Cyrtandroideae-Didymocarpeae) Corollae forma Briggsiae Craib similis est, a qua staminibus duobus anticis solum fertilibus, placenta parietali unica recedit. A Didymocar po Wall.antheris basifixis apice cohaerentibus, loculis parallelis apice haud con-  相似文献   
76.
陈颖  于淼  马嘉  李运远 《生态学报》2024,44(1):256-270
城市中的气传花粉已成为春秋季节性过敏的主要过敏原之一,研究典型建筑布局及其植物配置模式下花粉飞散特征能够为合理优化城市绿地配置提供数据支撑,为花粉飞散研究提供补充。基于北京市海淀区校园绿地春季观测数据,提取3个采样地街谷布局和植物特征参数,借助CFD平台构建15个典型浅街峡谷布局及其植物配置模式参数化场景,探究不同场景下花粉飞散特征和距离阈值。研究结果表明:(1)花粉高浓度区位于风速较低、空气流动性较差的区域,花粉低浓度区位于风速高、空气流动性较好的地方。(2)4种植物配置模式的花粉飞散特征表现为行道树式>散点式>行道树+组团种植>组团式,花粉沉降特征表现为组团式>行道树+组团种植>行道树式>散点式。错列式布局结合行道树式植物配置花粉浓度降低率最高为24.89%,飞散效果相对更好。围合式布局结合组团式植物配置花粉浓度降低率最低为7.31%,聚积效果相对较好。(3)受不同建筑、植物和风场的影响,3类建筑布局花粉飞散距离远近依次为行列式>围合式>错列式,行列式需要约35—75m的飞散距离,围合式需要约28—60m的飞散距离,错列式需要约20—...  相似文献   
77.
摘要 目的:以紫草提取液为还原剂,以硝酸银为银源,简单快速地合成银纳米粒子,并对其进行表征和抗浅部真菌作用研究。方法:以合成银纳米粒的吸光度为指标,考察紫草提取液用量、AgNO3溶液浓度、反应pH对紫草银纳米粒(ZC-AgNPs)合成的影响,应用响应面优化筛选最佳合成条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动态激光散射(DL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 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紫草-银纳米粒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同时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化学银纳米粒(C-AgNPs),利用微量稀释法测试ZC-AgNPs和C-AgNPs对浅部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ZC-AgNPs的最佳工艺为硝酸银浓度10 mmol/L、紫草提取液体积1.7 mL、反应pH为10.8。所得ZC-AgNPs形状为球形,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平均粒径约为12.59 nm,分布均匀、性质稳定。抗浅部真菌实验结果显示ZC-AgNPs均优于C-AgNPs,ZC-AgNPs对红色毛癣菌MIC为62.5 μg/mL、对须癣毛癣菌MIC为125 μg/mL、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15.63 μg/mL;C-AgNPs对红色毛癣菌MIC为250 μg/mL,对须癣毛癣菌MIC为500 μg/mL,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250 μg/mL。结论:ZC-AgNPs制备方法稳定、可行,且具有良好的抗浅部真菌效果。  相似文献   
78.
目的:为研究手掌血管、神经损伤修复重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手掌借5条横平行线和4条纵平行线分为20区,解剖并观察指掌侧总神经和指掌侧总动脉在手掌的分布及其伴行关系。结果:第一、二指掌侧神经起始处位于7区外上象限,第三指掌侧总神经、小指尺掌侧神经起始处位于4区内下象限。第一、二、三指掌侧总动脉起始处位于7、8区近C线处。小指尺掌侧动脉起始处位于8区内下象限。第一、二指掌侧总神经在7区被掌浅弓骑跨,分弓上、下两段。弓上、下段,分别在13、14区D线处发出指掌侧固有神经。小指尺掌侧神经、第三指掌侧总神经起始处位于同名动脉的近侧,其行程在9、15、20区位于同名动脉的尺侧。第一、二指掌侧总动脉分别在18、19区距E线0.8-1.0cm处发出相应的指掌侧固有动脉。第一、二、三指掌侧总神经及其发出的指掌侧固有神经与同名的指掌侧总动脉的伴行关系有四型:H1、H2、O、V型。结论:指掌侧总神经与指掌侧总动脉在手掌的一定区域内有按规律分布的特点,有助于手掌损伤离断手术修复过程中指掌侧总神经与指掌侧总动脉的寻找和吻合,以及手掌神经阻滞麻醉的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79.
<正>秦岭石蝴蝶(Petrocosmea qinlingensis W.T.Wang),隶属于苦苣苔科,石蝴蝶属,是本属分布最北缘的种,为多年生宿根草本。叶7~12枚,具长或短柄;叶片草质,宽卵形、菱状卵形或近圆形,长0.7~3cm,宽0.7~2.8cm,顶端圆形或钝,基部宽楔形,边缘浅波状或有不明显圆齿,两面疏被贴服短柔毛。花序2~6,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通过多孔高密度聚乙烯(MEDPOR)支架植入,一期完成全耳廓再造+骨锚式助听器BAHA安装,术后观察耳廓外形变化,听力恢复程度,了解一期联合手术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对前来就诊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术前进行外形,听力,影像学评估,对于Jahrsdoerfer评分小于及等于5分,行多孔高密度聚乙烯(MEDPOR)支架植入,一期耳廓再造术+骨锚式助听器(BAHA)植入术。术后两周起,定期观察患者耳廓改善及听力恢复情况,了解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临床病例3例,术后两周起开始随访,再造耳廓外形逼真,无支架外露;所有患者听力均获得较大程度改善。结论:该方法具有疗程短、并发症少、临床效果佳等优点。该方法切实可行,可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