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摘要 目的:探讨支原体生殖道感染妇女阴道微生态改变对临床转归的影响,并构建XGboost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妇科门诊确诊的支原体生殖道感染妇女186例。根据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转归分为有效组145例和无效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阴道微生态形态学指标和功能学指标、微生态类型。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森林图筛选影响支原体生殖道感染妇女临床转归的因素,利用筛选出的影响因素构建XGboost模型并对影响因素按重要度排序,ROC曲线分析XGboost模型对支原体生殖道感染妇女临床转归的预测效能,校准曲线评价XGboost模型的准确度,临床决策曲线评价XGboost模型的有效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流产次数、学历、年龄、避孕方式、生产次数对比有差异(P<0.05)。与有效组相比,无效组患者阴道微生态形态学和功能学各指标异常发生率、阴道微生态失调率明显较高(P<0.05),无效组的需氧型阴道炎(A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细菌性阴道病(BV)、BV+VVC、滴虫性阴道炎(TV)、BV中间型+VVC的检出率均明显较高(P<0.05),无效组正常微生态及菌群正常、功能下降所占人数比例均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25岁、高中以下学历、流产次数>1次、生产产次≥3次以及阴道微生态失调是影响支原体生殖道感染转归的重要因素(P<0.05)。构建的XGboost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准确度和有效性均较高。结论:年龄、学历、流产次数、生产次数以及阴道微生态失衡是影响支原体生殖道感染临床转归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构建的XGboost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围产期孕妇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分析95例孕期和88例正常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结果 UU、CT感染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正常孕妇(P<0.05).结论 加强产前保健,重视生殖道感染对于改善围产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结合临床分析医院性病门诊具有泌尿生殖道刺激症状及异常分泌物患者的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原体(UU)的感染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门诊283例患者标本作NG、CT、UU检测,其中UU、CT采用新型快速试剂盒检测;NG检测采用分泌物涂片、染色、镜检,可疑者再用培养法确证.结果 三种病原体总感染率为62.19%(176/283),单一感染占39.22%(111/283),混合感染占22.97%(65/283),混合感染中以CT+ UU感染(13.07%)为主;男、女感染率分别为59.65%和66.07%,患者年龄集中在21 ~40岁,以31 ~40岁组阳性病例数最多(35.34%);职业分布:病例数最多的是无业人员(45.58%),其次为工人、干部.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和淋病(GU)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6.64%和15.54%.结论 NGU和GU的的感染以性成熟期患者为主,NGU发病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4.
女性生殖道感染与阴道菌群失调的关系及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生殖道感染(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RTI)是由正常存在于生殖道的微生物或外界微生物在医疗操作中或在性接触中在生殖道引起的感染。从感染的部位上,RTI分为下生殖道感染(外阴阴道炎及宫颈炎)以及上生殖道感染(盆腔炎性疾病),上生殖道感染常在下生殖道感染的基础上发生,几种下生殖道感染可合并存在。生殖道感染未被及时发现或治疗不及时.可导致不孕、异位妊娠、流产、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等一系列严重后果,此外,生殖道感染还与宫颈癌的发生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也是导致艾滋病、性病易感染的因素之一,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据有关报道,我国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发生率为42.1%,且农村地区患病率更高。  相似文献   
45.
为了评估补充碳水化合物-电解质的运动饮料(佳得乐)对泌尿系结石危险因素的影响,本试验对32名正常志愿者(15名男性, 17名女性)和28名高钙化结石形成者(15名男性, 13名女性)进行由3个研究阶段组成的4周前瞻性交叉研究。在第一阶段中,受试者进行标准化的预防结石饮食。在第二阶段中,受试者每天摄入2 L佳得乐,然后进行7 d的清除期。在第三阶段中,受试者每天摄取2 L水,在三个阶段的最后一天,分析24 h尿液采集和血液样本的结石危险因素。使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来测试组内和组间差异。佳得乐消耗后尿液危险因素的变化显示,正常受试者和结石形成者之间没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但两组均发生了主体间变异。两组中的佳得乐消耗使尿液p H (p=0.007)、尿中氯化物(p=0.036)和尿钠(p=0.009)增加,而使尿钾(p=0.041)和尿中尿酸(p=0.022)降低。与饮水和基线相比,佳得乐消耗后的尿钙和柠檬酸盐无显著变化。综上所述,与水和基线相比,佳得乐可增加尿钠和氯化物水平,但泌尿参数在正常的范围内,由于尿钙变化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这种变化无临床意义,所以佳得乐的消耗不会增加或减少泌尿系结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生殖道大肠埃希菌感染对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四医院住院孕产妇共2 053例,进行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对大肠埃希菌培养阳性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以探讨妊娠合并生殖道大肠埃希菌感染与围产期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在2 053例围产期妇女中,无致病菌组(对照组)为1230例,大肠埃希菌培养阳性组(感染组)为103例,总患病率为5.02%。感染组与对照组的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分别为78.64%、12.20%(P〈0.01),产褥感染率分别为24.27%、3.41%(P〈0.01),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58.25%、12.36%(P〈0.01),胎膜早破率分别为11.65%、10.57%(P〉0.05),早产率分别为3.88%、3.09%(P〉0.05),胎儿窘迫的发生率2.91%、2.76%(P〉0.05),低体重儿的发生率1.94%、2.03%(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生殖道大肠埃希菌感染与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及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相关,孕期及早发现、诊断、治疗妊娠期妇女生殖道大肠埃希菌感染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陈凤英 《蛇志》2014,(4):401-402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三氧联合外用栓剂治疗女性生殖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站2013年9月~2014年9月治疗的126例生殖道感染患者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卫生知识、行为、用药等全面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96.83%,对照组总有效率88.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生殖基础知识、卫生知识、三氧治疗知识、性行为知识知晓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氧联合外用栓剂辅以全面护理干预,可纠正患者不良健康习惯和行为,不仅提高了疗效,还可提高了患者的健康和卫生等知识,使患者在生活中获益。  相似文献   
48.
大家知道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什么?首推乳腺癌,而排在第二位的就是宫颈癌。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47万,其中2/3在发展中国家,1/3就在中国。我国每年新发现宫颈癌约15万。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其发生率还在以每年2%~3%的速  相似文献   
49.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检测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为一体的试剂对294例女性患者进行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2.9%和88.2%,其次为美满霉素87.6%、阿齐霉素84.7%和罗红霉素73.5%,解脲支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人型支原体感染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0.
目的:前列腺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GS)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经常出现差异.本文主要研究肿瘤病理升级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999-01至2007-11在本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并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95例前列腺癌患者,考察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确诊时的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PSA),前列腺体积(PV),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术前是否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HT),穿刺病理GS,手术后病理GS及肿瘤体积(TIV).使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不用组别之间的变量,分别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al回归分析引起GS升级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是67岁,平均PSA水平为24.3 ng/ml,平均前列腺体积是33.1ml.将前列腺体积分为≤25ml(25例),25-50ml(59例),≥50ml(11例)三组,将穿刺病理GS分为4-5(13例),6(35例),7(32例),8-10(15例)四组.前列腺体积较大组(≥50m1)比体积较小组(≤25ml,25-50m1)的肿瘤升级比率明显较低(48% vs 24%,18%,p<0.05).穿刺病理GS较高组(8-10)比较低组(4-5,6,7)的肿瘤升级比率明显减低(46% vs 34%,25%,1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V、穿刺GS及内分泌治疗与病理升级呈负相关(p<0.05),而肿瘤体积及PSAD与其呈正相关(p<0.05).结论:较大的前列腺体积,较高的穿刺病理GS,接受内分泌治疗以及较低的PSAD均可降低其肿瘤升级的可能.泌尿外科医师在决定由穿刺活检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时应想到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