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61.
江苏句容放牛山发现的旧石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放牛山等是江苏南部地区第一个露天类型的旧石器早期石器地点,1999年发掘,面积300m^2。发掘和采集的石制品共54件,包括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石球、镐、薄刃斧、雕刻器等,石制品出自下蜀黄土中,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晚期,距今40-20万年,文化面貌与安徽水阳江旧石器地点群十分接近,属于中国南方砾石石器工业。  相似文献   
162.
2001年在江苏选择南京、盐城两地,试验观察转Bt基因抗虫棉GK22的种植,对棉田害虫及杂草种群变动的影响,结果是:咀嚼式口器害虫的棉铃虫(Helicover pa armigera),红铃虫(Pectinophora goosypiella),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金刚钻(Earias cupreoviridis),棉不造桥虫(Anomis flava),棉大卷叶虫(Adoxophyes orana)等虫口数量,蕾铃被害均表现出较好的控制效果,处理区咀嚼式口器害虫的幼虫总 量,比对照区分别减少92.51%,78.4%,其中:棉铃虫幼虫数量分别减少88.3%,72.9%,蕾铃被害虫减少87.5%,90.7%,74.11%,55.85%,红铃虫虫花减少74.4%,51.64%,铃内活虫减少90%,100%,玉米螟虫口减少72.7%,100%,金钢钻,造桥虫,卷叶虫虫口减少93%以上,对刺吸式口器盲蝽象(Adelphocoris suturalis),棉蚜(Aphis gossyppii),棉红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uns)等害虫,试验区和对照区种群消长动态趋势基本一致,差异不显,两试对杂草种类及数量调查,抗虫棉区和对照区差异亦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3.
江苏沿海地区农田蜗牛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地区为害农作物蜗牛主要有同型巴蜗牛和灰巴蜗牛,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外饲养观察,基本模清了江苏沿海地区,农田蜗牛的卵期和幼贝期,是其生命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和开展防治的有利时期,农作物的苗期和花荚期(花铃期)是对农田蜗牛最敏感的生育期,亦即需要重点保护的关键时段;秋熟作物受蜗牛危害重于夏熟作物,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每年春夏之交4-6月和秋季8-10月的温湿度条件,最适宜于两种蜗牛的生存,活动和取食,调查结果表明,该时期亦正是本地区蜗牛发生为害的两个峰期,经过试验示范,总结出一整套农田蜗牛的综合治理措施,筛选出一批除蜗保叶效果达80%左右,捅分别用作为作物前期毒饵诱杀的颗粒剂和后期喷雾除蜗的可湿性粉剂,并且针对江苏沿海地区,农田蜗牛的发生特点和灾变规律,提出了对农作物采用“播前耕翻(爆卵)压基数,综合措施保全苗(壮苗),中后期化防夺丰收”。的总体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64.
描述了安徽繁昌和江苏泗洪新发现的晚新生代堆积物中的刺山鼠科化石。化石共有两属3种,即产自安徽、江苏的中华新来鼠(新种)(Neocometes sinensis sp.nov.)和产自安徽的大新来鼠(新种)(N.magna sp.nov.)及猪尾鼠未定种(Typhlomys sp.)。安徽繁昌的材料来自裂隙堆积,采样时未作分层处理,对单个化石属种很难进行准确的时代确定;但根据所采集化石的组分和上下层位保存的颜色与埋葬方式上的差异,推测Neocometes的时代为中新世,而Typhlomys可能较晚。Neocometes属的出现和典型中新世动物成员的存在,表明繁昌这一含古猿的裂隙堆积中含有大致与江苏泗洪动物群和山东山旺动物群相当、甚至可与泰国中新世动物群对比的啮齿动物组合。新种牙齿的形态特征显示,Neocometes属在亚洲经历了个体迅速增大,齿冠增高,齿脊增强,上臼齿外脊和下臼齿内脊逐渐发育的过程,与该属在欧洲的演化趋势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5.
为积累国人颏孔的资料和进行种族、地域的比较,本文对南京地区国人下颌骨颏孔的形状、位置和方向进行了观察。并对颏孔的大小及其与下颌骨各缘的距离进行了测量。
本文所用材料为南京地区出土的733个完整的成人下颌骨(共1466侧颏孔)。将下颌骨置于标准水平面上,在牙槽上加压,使下颌骨尽可能与平面接触,观察两侧颏孔的形的形状、开放方向及位置。通过颊孔的中心点O作水平线OA向后至下领支后缘, OB线向前至下领骨正中线;通过O点作垂线OC向下至基底缘、OD向上至牙槽缘;测量各线及颊孔的最大纵径和最大横径。  相似文献   
166.
记江苏泗洪首次发现森林古猿类化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记述了在江苏泗洪松林庄发现的一种古猿类化石,它以个体小、颊齿宽、有发达的齿带等特征有别于我国云南的腊玛古猿、西瓦古猿;它也有别于在同一地点、同一层位发现的双沟醉猿。其形态与非洲的Proconsul属接近,根据这些形态特点和它的地史分布,我们订立了一新属一新种:Platodontopithecus jianghuaiensis,地质时代为中新世。  相似文献   
167.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发现江苏省湿地被子植物新记录7种1变种,分别为北美黄亚麻Linum medium (Planch.) Britton、毛龙葵Solanum sarrachoides Sendtn.、断节莎Cyperus odoratus L.、疣果飘拂草Fimbristylis dipsacea var. verrucifera (Maxim.) T. Koyama、海边月见草Oenothera drummondii Hook.、细花丁香蓼Ludwigia perennis L.、伞房花耳草Hedyotis corymbosa (L.) Lam.、水茫草Limosella aquatica L.,其中水茫草属Limosella L.为江苏省新记录属,北美黄亚麻、毛龙葵、断节莎和海边月见草4个种为江苏省外来归化植物新记录。凭证标本保存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AS)。  相似文献   
168.
本文结合近年来江苏植被的研究结果和实地考察,对江苏植被的研究历史、分布格局、变迁及驱动力进行了综合考证研究,以期为江苏1∶50万植被图的编研绘制和植被保护工作提供支撑.江苏植被图编研工作始于1964年,最后成图于2001年.江苏植被包含栽培植被、人工林植被、天然林植被、草本沼泽、草甸、稀灌草丛等.农作物栽培植被分布在江...  相似文献   
169.
170.
记述了采自江苏泗阳县网翅蝗科1新属-苏蝗属Suacris gen.nov.及1新种-Suacris siyan-gensis sp.nov.。该新属近似于牧草蝗属Omocestus I.Bol.,其主要区别特征为:前胸背板侧隆线微微弯曲,最宽处为最窄处的1.6-1.8倍;前翅肘脉域几乎等宽或略宽于中脉域;鼓膜器雄性宽卵形、雌性狭缝状。该新属也近似于拟草地蝗属Stenobothroides Xu et Zheng,其主要区别特征为:侧隆线明显且弯曲;雄性腹部末节无尾片;雄性下生殖板长锥形。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1 苏蝗属,新属Suacris gen.nov.模式种:泗阳苏蝗Suacris siyangensis sp.nov.正模:1♂;副模:1♀,江苏泗阳,1957-Ⅸ-16,采集者未知。体小型。头大而短,较短于前胸背板。头侧窝明显,呈长方形。颜面向后倾斜。中单眼较小于侧单眼。触角丝状,基部触角节宽大于长,向端部触角节渐渐变狭。前胸背板中隆线明显,侧隆线在沟前区微微弯曲,其最宽处约为最窄处的1.6-1.8倍;前胸背板后级中央钝角形。前、后翅发达,超过后股节中部,前翅顶端圆形,无凹陷,前翅肘脉域几乎等宽或略宽于中脉域。中、后胸腹板侧叶全长均明显地分开。后足股节内侧具发音齿,可与前翅纵脉磨擦发音。后足胫节缺外端刺。鼓膜器:雄性宽卵形,雌性宽缝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