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9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36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白细胞介素-2对大鼠心肌Ca2+ATPase和Na+ /K+ATPase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ao CM  Xia Q  Fu C  Jiang HD  Ye ZG  Shan YL  Chan JZ 《生理学报》2003,55(1):83-90
为了探讨IL-2对心肌细胞内钙影响的可能机制,用光学法检测心肌肌浆网Ca^2 ATPase的活性,以及细胞膜Ca^2 ATPase和Na^ /K^ ATPase的活性。结果:(1)用IL-2(10、40、200、800U/ml)灌流心脏后,其肌浆网Ca^2 ATPase的活性随IL-2浓度的升高而增强;(2)在ATP浓度为0.1-4mmol/L时,Ca^2 ATPase的活性随ATP浓度的升庙则增强,由IL-2(200U/ml)灌流后的心脏获得肌浆网(SR),其Ca^2 ATPase的活性对ATP的反应强于对照组;(3)在[Ca^2 ]为1-40μmol/L时,心脏SR Ca^2 ATPase的活性随[Ca^2 ]增加而增强,而IL-2灌流心脏后分离的SR,其Ca^2 ATPase活性在[Ca^2 ]升高时没有明显改变;(4)用nor-BNI(10nmol/L)预处理5min后,IL-2(200U/ml)灌流后不再使SR Ca^2 ATPase的活性增强;(5)用PTX(5mg/L)预处理后,IL-2对SR Ca^2 ATPase的影响减弱;(6)用磷脂酶C(PLC)抑制剂U73122(5μmol/L)处理后,IL-2不再使SR Ca^2 ATPase活性增高;(7)用IL-2直接处理从正常大鼠分离的SR后,对SR Ca^2 ATPase活性无明显影响;(8)IL-2灌流后,对心肌细胞膜Ca^2 ATPase和Na^ /K^ ATPase活性没有显著。上述结果表明,IL-2灌流心脏后使心肌肌浆网Ca^2 ATPase的活性增加,心肌细胞膜上的κ-阿片受体及其下游的G蛋白和PLC介导了IL-2的作用。尽管IL-2提高SR Ca^2 ATPase对ATP的反应性,但却抑制SR Ca^2 ATPase对钙离子的敏感性。IL-2对心肌细胞膜Ca^2 ATPase和Na^ /K^ ATPase的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3.
海马脑片抗癫痫药物研究的离体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离体海马脑片癫痫样放电模型并用于抗癫痫药物研究。方法:在豚鼠海马脑片上灌流青霉素建立颠阗痫样放电的离体模型。并用此模型对抗癫痫药物苯巴比妥钠和苯妥英钠两种药物在不同浓度下对癫痫样放电的对抗作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在海马脑片上灌流致痫药物可建立一个较好的离体组织癫痫样放电模型,苯的对抗作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在海马脑片上灌流致痫药物可建立一个较好的离体组织癫痫样放电模型。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在一定浓度下均有显著对抗癫痫样放电的作用,且与整体实验的结果相一致。结论:本实验建立有离体脑片模型具有实验手段简单,方法灵活,易于建立药物量效关系等优点,可用于抗癫痫药物筛选和研究。  相似文献   
94.
Li Q  Song G 《生理学报》2001,53(5):401-404
实验在10只成年家兔上进行,斜方体后核(RTN)内微量注入霍乱毒素β亚单位耦合辣根过氧化酶(CB-HRP)后,在脑桥Koelliker-Fuse 核,臂旁内侧核及臂旁外侧核观察到大量HRP标记神经元,在延髓孤束核腹外侧区,疑核和后疑核,面神经后核的腹侧及内侧区观察到少数HRP标记神经元,在面神经后核,疑核及后疑核区域观察到大量HRP顺行标记末梢纤维,实验结果表明,RTN和脑桥及延髓的呼吸相关结构之间存在纤维联系。  相似文献   
95.
为了探讨补肾益气活血方对胎儿宫内生长迟缓(IUGR)胎盘组织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本文对正常孕妇、IUGR患者及补肾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后患者各12例,采用NADPH黄递酶法研究了一氧化氮合酶(NOS)在胎盘组织的分布,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胎盘组织NOS活性。结果表明:正常孕妇胎盘绒毛合体滋养层细胞NOS呈强阳性反应,绒毛干血管壁呈阳性反应,终末绒毛毛细血管壁呈阴性反应;IUGR患者绒毛合体滋养层细胞和绒毛干血管壁NOS染色明显变浅,而终末绒毛毛细血管壁呈阳性反应;中药治疗后合体滋养层细胞和绒毛干血管壁NOS染色明显加深。NOS活性测定中药组较IUGR未治疗组显著增高,与正常孕妇相比其差异无显著性。结果提示:NO参与IUGR的病理生理过程,补肾益气活血方通过增强NOS活性促进胎盘组织NO的产生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观察加味芪榔方对药物依赖性便秘患者粪便短链脂肪酸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我院160例药物依赖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分别予以加味芪榔方+乳果糖口服液模拟剂,乳果糖口服液+加味芪榔方模拟剂,疗程均为8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便秘主要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粪便短链脂肪酸水平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FAS(full analysis set,全分析集)及PPS(per protocol set,符合方案集)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4%和93.51%,均高于对照组的73.33%和76.39%(均P<0.000 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便秘主要症状总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优于对照组(t=-6.113 6、-7.035 2,均P<0.000 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粪便总短链脂肪酸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t=7.024 6,P<0.000 1)。随访至第2周和第4周时,对照组复发率均高于治疗组(χ^(2)=59.645 2,P<0.000 1;χ^(2)=17.064 5,P=0.000 4)。结论 加味芪榔方治疗药物依赖性便秘的疗效显著,患者复发率低,可能与其能调节粪便中短链脂肪酸水平和改善肠道动力有关。  相似文献   
97.
创伤性脑损伤是一种高致死率的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肠脑轴是大脑和胃肠道系统之间主要的双向通讯途径。近年来,创伤性脑损伤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关系逐渐被揭示。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参与了创伤性脑损伤后急性病理损伤的调节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创伤性脑损伤的发生、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影响,肠脑轴的含义及其在颅脑损伤中的病理调节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能的治疗手段,包括粪便微生物菌群移植、使用益生菌、刺激迷走神经、摄入多酚类物质以及靶向免疫调节策略,以期为临床治疗创伤性脑损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8.
为进一步提高口蹄疫(foot-and-mouthdisease,FMD)病毒样颗粒(virus-likeparticles,VLPs)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采用仿生矿化方法,将Zn2+和2-甲基咪唑按照不同浓度配比制备了不同粒径的FMDV VLPs-沸石咪唑骨架-8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8, ZIF-8)复合物,以探究尺寸效应对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成功制备出3种不同粒径的FMDV VLPs-ZIF-8,粒径分别约为70、100、1 000 nm。细胞毒性和组织病理学试验表明,3种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小鼠免疫试验表明,3种复合物均能明显提高中和抗体和特异性抗体水平,并且随着复合物体积的减小,其免疫效果也随之增强。本研究表明,ZIF-8包封FMDV VLPs可显著增强其免疫效果,且具有尺寸依赖性。  相似文献   
99.
100.
肾小球足细胞的损伤不仅是遗传性肾小球病的发病基础,还在很多后天的肾小球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常见的足细胞病以微小病变性肾病(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和局灶阶段性肾小管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为主,有实验证明,足细胞损伤同时参与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肾小球疾病,比如糖尿病肾病,HIV相关肾病,膜性肾病及其他获得性肾小球病等,因此,了解足细胞病损伤的机制尤为重要。临床观察提出局灶节段行肾小球硬化患者体内可能存在一种与大量蛋白尿发生有关的循环因子,相关的动物实验和体外观察同时也证实了循环因子的存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T细胞功能不全,细胞因子异常释放可能是循环因子的来源之一。如果能对患者循环因子进行检测,借助它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可能成为局灶节段行肾小球硬化诊断和治疗中的一个突破。本文以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综述了足细胞病中相关循环因子的表达,探讨足细胞病发生及复发的机理,为足细胞病的定向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