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在大学及中学的动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于水螅的活体观察往往局限于肉眼观察或在放大镜及解剖镜下进行放大倍数较低的观察。这些观察只能看到水媳大致的外部形态,区分出触手,基盘及垂唇等主要结构,但无法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观察与研究。我们在多年的教学与科研中摸索到一种能在显微镜下对水媳活体进行观察与研究的好办法,现将这种方法介绍如下: 1、在实验前几天对水媳停止喂食,以使其身体更加透明,便于显微镜下观察。 2、取一干净的载玻片,在与其长边垂直的方向上放二根间隔1厘米左右的头发,  相似文献   
62.
中国水螅属一新种(水螅虫纲:螅形目)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报道采自黑龙江省漠河地区北极村水螅1新种,即漠河水螅Hydra moh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学系无脊椎动物教学研究室。  相似文献   
63.
目前已在20多种变形虫和70多种鞭毛虫中发现细菌内共生体。大部分细菌内共生体位于宿主细胞质共生泡中,仅少数鞭毛虫的内共生体位于核质中。变形虫-细菌共生系统形成后,共生体影响宿主细胞基因,对其基因缺陷产生互补作用。灰胞藻类鞭毛虫-蓝绿藻共生体系统的研究表明,叶绿体起源于一种原始的共生蓝细菌。锥体亚目鞭毛虫细胞质内普遍含有双心体,该共生体可能是由来自波豆亚目的锥体类鞭毛虫遗传的。作者推测,继续研究鞭毛虫和原核生物共生关系起源的基本阶段,可阐明原生动物的共生系统起源的基本原则,并为真核细胞起源的理论提供进一步的证据;深入研究变形虫-细菌共生系统,可在遗传精细结构和代谢调节的进化方面为真核细胞内共生起源的理论提供分子水平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64.
肉足鞭毛类原生动物中宿主—共生体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已在20多种变形虫和70多种鞭毛虫中发现细菌内共生体。大部分细菌内共生体位于宿主细胞质共生泡中,仅少数鞭毛虫的内共生体位于核质中。变形虫-细菌共生系统形成后,共生体影响宿主细胞基因,对其基因缺陷产生互补作用。灰胞藻类鞭毛虫-蓝绿藻共生体系统的研究表明,叶绿体起源于一种原始的共生蓝细菌。锥体亚目鞭毛虫细胞质内普遍含有双心体,该共生体可能是由来自波豆亚目的锥体类鞭毛虫遗传的。作者推测,继续研究鞭毛虫和原校生物共生关系起源的基本阶段,可阐明原生动物的共生系统起源的基本原则,并为真核细胞起源的理论提供进一步的证据;深入研究变形虫-细菌共生系统,可在遗传精细结构和代谢调节的进化方面为真核细胞内共生起源的理论提供分子水平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65.
Plasmodium of Physarum polycephalum is an ideal biological substrate for implementing concurrent and parallel com-putation, including combinatorial geometry and optimization on graphs. The scoping experiments on Physarum computing in conditions of minimal friction, on the water surface were performed. The laboratory and computer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plasmodium of Physarum is capable of computing a basic spanning tree and manipulating of light-weight objects. We speculate that our results pave the pathways toward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morphous biological robots.  相似文献   
66.
67.
RNA干涉是指外源dsRNA引发身体内的基因的同源序列降解.从而表现出基因转录后的沉默现象.到目前为止在真菌、拟南芥、线虫、锥虫、水螅、涡虫、果蝇、斑马鱼、小鼠等真核生物中都发现存在这一基因沉默机制。研究表明,RNA干涉与植物中的共抑制、真菌中的基因压制,很可能具有共同的基本分子机制。RNA干涉可以用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也可用于克服转基因生物的基因沉默现象,使外源基因在遗传改良生物中能更好地表达,还用于基因治疗,抑制有害基因的表达等。  相似文献   
68.
变形虫(Amoeba)是经典动物学实验中的代表动物,常作为观察变形运动、吞噬作用和细胞分裂等生理活动的好材料。结合前人的经验,作者摸索出一套从淡水中分离变形虫的方法。这种方法易于掌握,可以有效地分离到变形虫。  相似文献   
69.
水螅AChE和NPY类似物的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乙酰胆碱脂酶(AChE)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常用于研究动物的神经系统,但迄今未见水螅AChE分布定位的相关报道。本文使用免疫细胞化学、组织化学和亚甲基蓝活染方法,探索AChE、NPY类似物在水螅上的连续分布状态,对阳性标本进行内胚层、外胚层人工分离手术,并与亚甲基蓝染色结果进行比较。本文首次成功地在水螅上定位出AChE,展示了AChE、NPY类似物在水螅上的分布特点。AChE定位在水螅体柱和触手基部外胚层的近外表,呈网状结构,正常水螅上没有发现明显的阳性神经细胞,外胚层表面受损部位内有阳性神经细胞,我们认为是一种临时的生理现象。成熟刺丝囊的刺针内有AChE 产物。NPY免疫组织化学反应(NPYIR)在水螅外胚层近外表处上均有分布,呈网状结构。垂唇和近基盘处NPYIR最强,NPYIR神经细胞仅存在于垂唇和近基盘处的外胚层基部。刺丝囊分化、发育初期NPYIR较强。随刺丝囊发育成熟而逐渐减弱。最后,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认为NPY、AChE来源于上皮细胞。水螅刺丝囊的分化和发育与NPY的作用密切相关;刺丝囊发射刺丝的机理与胆碱能的作用可能有联系  相似文献   
70.
水螅的触手上分布着大量的用以捕获食物的刺细胞。用吸管吸取小型的枝角类或桡足类1个,或切成小段的小丝蚓吹到水螅触手上。可见水螅触手抓住挣扎的小动物(或一小段水丝蚓),直到不挣扎,经口送入消化腔内,证明触手上有捕获动物的刺细胞存在。水螅1次捕食要消耗1/4的刺细胞并在48h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