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水螅和涡虫的立体生态养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螅(Hydra)和三角头涡虫(Dugesia)是动物学实验与研究的重要材料,但由于河流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野外已不易采到。人们曾摸索了许多单纯饲养水螅和涡虫的方法,但由于投饵和经常换水等问题,工作量较大而不能长期养殖。我们在研究野外水螅和涡虫共同栖息的小生境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一些经验,于1994年开始在室内进行了水螅和涡虫的立体生态混养实验,获得了成功。1 饲养缸的制作和安放用0.5cm厚的普通玻璃制作长55cm、宽33cm、高25cm和长35cm、宽35cm、高15cm的玻璃缸各1个,前…  相似文献   
22.
腔肠动物具有其他动物所没有的特殊的刺细胞(cnidocyst),因而旧称刺胞动物(Cnidaria)。刺细胞来源于未分化的间细胞,发育过程很复杂(图1见封二,下同)。成熟的刺细胞一般呈椭圆形,端部的一侧具一小针状的刺针(cnidocil),细胞核位于细胞的基部。刺细胞中含有一囊状的细胞器称刺丝囊(nematocyst)(图2)。在腔肠动物中已识别出的刺丝囊有20余种。Weill(1923)研究了  相似文献   
23.
水螅腔肠的活体观察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杆吻虫的汁液,引诱水螅的口极度扩展或外翻。对水螅腔肠进行细致地观察;水螅内胚层的腺细胞与内皮肌细胞排列规则。每个内皮肌细胞上有鞭毛2根,长度约35μ,鞭毛活动时2根合在一起呈螺旋状摆动,静止时远端分开,基部靠近。这与其消化机能有密切联系。内胚层腺细胞无鞭毛。  相似文献   
24.
本文报道作者于1987年在台湾浅滩水域所采集的原帽水母科一新属新种Latitiara orientalis gen.er sp. nov.和真唇水母属一新种Eucheilota taiwan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25.
曾雪  王旭 《生物学通报》2009,44(6):52-53
在改变水螅栖息环境条件的情况下,对水螅进行有性生殖诱导。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在11-27℃之间进行变化,照度100lx,每天光照8h,同时食物减半的情况下对水螅进行培养实验,水螅出现了有性生殖。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大乳头水螅(Hydra magnipapillata)基盘再生进程中基盘过氧化物酶的表达情况,探讨水螅基盘过氧化物酶的生理作用。方法通过ABTS细胞化学染色法显示水螅基盘过氧化物酶的表达。结果水螅基盘再生20h后其基盘过氧化物酶开始出现少量表达,其后过氧化物酶表达量逐渐增加;基盘再生52h后该酶表达量趋于稳定。过氧化物酶仅在基盘周边区域外胚层中表达,而在基盘中央区域(反口孔)外胚层中无表达。结论水螅基盘再生进程中过氧化物酶的表达量逐渐增加直接反映了基盘再生时细胞分化过程,基盘表达的过氧化物酶可能在维持基盘结构的稳定上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水螅畸形触手转分化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螅胃区诱导出的触手芽,14天后在茎区诱导体柱组织分化头结构。胃区诱导出的畸形触手芽,8天后在出芽区脱落,在母体上留下一个基盘,脱落的畸形触手呈2触手水螅个体,其直径相当于头部触手直径的2/3。在人工帮助下能吞食1个未分化的蚤状卵。第12天能自行捕食幼。最后对2种额外触手芽的不同演化结果做了简单比较。  相似文献   
28.
所讨论的“板状水螅”是一类分类位置尚有争议的化石,为华蓥山地区上二叠统生物礁的主要造礁生物之一。这里描述了3属3种.其中包括2新属和3新种.它们是Pseudopalaeoaplysinahuayingensis,Phragmorphaasiatica和Cnidoporatuberculosa。  相似文献   
29.
水螅触手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3个不同的面切割水螅,观察愈合时及愈合后各触手的变化情况。第1组中有少数原位于触手环上的触手外移出触手环,移至茎区诱导成头,但如果切去已移出触手环外的触手,则无头形成。第2组中多数基部带有组织块的触手环外的触手移至茎区诱导成头,但如果切去触手环外的触手,则只有还保留有由组织块形成的圆锥状基部的可形成头;而切去圆锥状基部的则无头形成。第3组中再生性的位于触手环外的触手可在原水螅头的对应末端诱导成头。以上3个方面的观察结果都说明了水螅触手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诱导成头的能力。  相似文献   
30.
水螅的畸形触手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正常水螅(Hydra)的触手没有分枝,但在2触手合并过程中有暂时的分枝现象。对于多分枝或呈环形的畸形触手以及引起畸形的原因,目前尚未见报道。笔者于1990年10月观察到1个畸形触手的水螅,为探明其产生原因,进行了一些实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实验用水螅均采自安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