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氮肥对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根管技术研究了氮肥对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生长、衰老和死亡的影响,探讨两树种细根寿命与氮有效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林地施氮肥后,两树种细根数量都呈减少趋势,细根总体直径增加,分枝程度降低;氮肥使水曲柳细根存活率提高,细根中位值寿命延长105 d,而落叶松细根存活率对氮肥反应不敏感;施氮肥对细根寿命的延长效应主要体现在直径较小的一级根、表层(0~15 cm)根系和春夏季新生的细根,表明氮肥对高生理活性的细根
影响较强.  相似文献   
82.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不同施氮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中国唯一的无锡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平台,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β-葡糖苷酶、转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β-氨基葡糖苷酶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氮肥处理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某些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在低氮施肥处理中,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降低β-葡糖苷酶活性,但是在高氮施肥处理下,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β-葡糖苷酶活性。在低氮和常氮施肥处理中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了土壤脲酶活性,但在高氮水平下影响不显著。在低氮、常氮施肥处理中,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没有影响,而在高氮施肥处理中显著增强了土壤中磷酸酶活性。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转化酶活性和β-氨基葡糖苷酶的活性有增加趋势,但影响不显著。研究还发现,在不同的CO2浓度下,土壤酶活性对不同氮肥处理的响应也不同。在正常CO2浓度下,土壤中β-葡糖苷酶活性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而在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却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高氮施肥显著增加了转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而在正常CO2浓度下,影响不显著。在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氮肥处理对脲酶活性的影响不大,但在正常CO2浓度下,脲酶活性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对β-氨基葡糖苷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3.
尹力初  张杨珠  周卫军 《生态学杂志》2006,25(10):1285-128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光照强度、氮肥施用水平对两种麦田杂草婆婆纳与离子草的生长及其竞争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弱光照强度下,婆婆纳、离子草地上与地下部分的生长都相应减弱,但在施用高量氮肥时,婆婆纳植株能萌发更多的叶片以适应弱光照强度条件;增施氮肥,无论是在弱或强光照强度下都有利于婆婆纳的生长,但在弱光照强度下并不显著促进离子草的生长。当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磷、钾养分时,婆婆纳的相对竞争能力要大于离子草,且光照强度与氮肥施用水平不能改变它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4.
施用控释氮肥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罗兰芳  聂军  郑圣先  廖育林  谢坚 《生态学报》2010,30(11):2925-2932
借助农业部望城红壤水稻土生态环境野外观测试验站的控释氮肥试验,研究了施用控释氮肥对水稻不同生育期间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动态变化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①CK,(不施氮肥);②Urea(施用尿素);③CRNF(施用与处理②等氮量的控释氮肥);④70%CRNF(施用控释氮肥,用氮量为处理②的70%);⑤50%CRNF+M(施用控释氮肥和猪粪,总氮量为处理②的70%,其中控释氮肥用量为处理②的50%,猪粪含氮量为处理②的20%)。结果表明,施肥后10 d,施氮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均达最高,随生育进程推进逐渐下降,成熟期有一定的回升;施肥初期,施用等氮量的控释氮肥处理(CRNF)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较尿素处理(Urea)分别增加5.4%和22.5%,而水稻生育中后期,控释氮肥处理(CRNF)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较尿素处理(Urea)下降幅度大,该处理向地上部提供氮素营养较尿素处理高;施氮量较高的CRNF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低于控释氮肥节氮处理(70%CRNF),但在大多数取样时期,土壤微生物量氮高于控释氮肥节氮处理(70%CRNF);控释氮肥配施有机肥的节氮处理较其他单施化肥处理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控释氮肥与有机肥配施,不仅能节约氮肥用量,而且能明显地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85.
以宁麦9号和豫麦34号为材料,研究了氮肥基追比对土壤无机氮时空变化、氮素表观盈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基肥提高了越冬期0-60 cm土层NO3--N和NH4+-N含量,拔节期追肥对孕穗期各土层无机氮含量无显著影响,追施孕穗肥显著提高了开花期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和0-20 cm土层铵态氮含量。不施氮处理各生育阶段均表现为氮素亏缺,施氮处理氮素盈亏呈明显的阶段性,播种至孕穗阶段出现氮素盈余,孕穗至成熟阶段出现氮素亏缺;全生育期氮素表观盈余量两品种平均以5∶5处理最低,7∶3处理最高。两品种氮肥农学效率、氮肥表观回收率和产量均随基肥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均以5∶5处理最高。因此,在小麦生产中应适当减少基施氮肥用量,在小麦拔节孕穗期适当增加追肥比例有利于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并降低土壤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86.
以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8'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旗叶RuBP(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和PEP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及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花后天数的增加,两小麦品种旗叶RuBP羧化酶和PEPC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RuBP羧化酶和PEPC活性呈增加趋势,其中RuBP羧化酶活性多数以N4(N 4.8 g/盆)处理最高,PEPC活性多数以N3(N 3.6 g/盆)处理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两小麦品种旗叶Fv/F0、Fv/Fm和qP均呈增加趋势,且以N4 (N 4.8 g/盆)处理的值最高,并且处理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研究发现,本试验条件下,适量施用氮肥有利于小麦旗叶RuBP羧化酶和PEPC活性的增加及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参数Fv/F0和Fv/Fm的提高,从而有助于光合同化物的积累和小麦穗粒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87.
1996-1998年田间条件下于大麦拔节期追施不同量氮肥的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追施150kg尿素的处理产量最高,后期旗叶S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及单茎绿叶面积也均高于其它处理,但POD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88.
在兰花的栽培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根外追肥,不仅使用肥量少,且肥效迅速和显著,又不受土壤及吸收功能的影响。在进行兰花叶面喷施肥料时,可根据其发育的不同阶段所需的营养元素,以配制成低浓度的水溶液,直接喷洒在叶面、嫩茎和花蕾上,通过其表面的气孔吸收,进入细胞内,以参与植株体内的代谢活动,同时补充根系营养吸收之不足。当叶面喷施氮、磷肥时,能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使叶片肥厚,生长势强,叶片不易枯黄和脱落;根外追施氮、磷肥,还能起到提前开花,花大色艳,花期持久等效果。在生产中,常用于兰花根外追肥的肥料有:尿素、硫酸铵、过磷酸…  相似文献   
89.
有机物料和氮肥相互作用对微生物体氮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世清  李生秀   《微生物学通报》2000,27(3):157-162
培养和田间试验表明,有机物料(作物茎叶和有机肥)和氮肥对土壤微生物体氮的影响有着显著的交互作用。交互作用的大小与有机物料和氮肥的种类有关,因面也与有效碳源和矿质氮的比例有关。有机物料与硝态氮的交互作用大,而与铵态氮的交互作用小,交者是后者的2.7倍,这种8差异与微生物对两种形态氮的固定不同有关,有机物料C/N比的影响表现为随着C/N比增大,交互作用增加,并且在有机物料分解前期的交互作用大于中、后期  相似文献   
90.
1996~1997在芸豆(云南)、红小豆(河北)、大豆(黑龙江)和花生(山东)绿色食品产地,研究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这些作物籽粒中NO^-3、NO^-2的累积特点。结果表明,芸豆和红小豆不论施用有机肥还是尿素,土壤中的速效氮与籽粒中NO^-2的灰色关联最好;施用有机肥的最大关联度分别出现在土壤库内部(全氮与速效氮之间)或籽粒库内部(NO^-3、NO^-2之间);而施用化肥的最大关联度分别出现在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