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育秧箱全量施肥对水稻产量和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育秧箱全量施肥技术,通过2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中量控释氮肥(80 kg N·hm-2)、高量控释氮肥(120kgN·hm-2)和常规施肥(300 kg N·hm-2)处理对水稻产量和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高量控释氮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未显著降低.常规施肥处理2年平均氮素利用率为33.2%,中量和高量控释氮肥处理的平均氮素利用率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提高26.2%和20.7%.常规施肥处理田面水的总氮含量在施肥后1~3d达最大值,中量和高量控释氮肥处理的高峰期为施肥后7~9d,全生育期内,中量和高量控释氮肥处理田面水的总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常规施肥处理.常规施肥处理的氮素渗漏流失主要在分蘖期,中量和高量控释氮肥处理的氮素渗漏流失后移至分蘖-开花期.各处理硝态氮流失量占总氮流失量的59.7%~64.2%,高量控释氮肥处理的总氮净流失量比常规施肥处理减少51.8%.  相似文献   
32.
氮肥运筹对晚播冬小麦氮素和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氮素平衡对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是农业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保障产量前提下减少氮肥施用量可减少环境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以晚播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施氮量水平:0 kg/hm2(N0)、168.75 kg/hm2(N1)、225 kg/hm2(N2)、281.25 kg/hm2(N3),每个施氮量水平下设置2个追氮时期处理:拔节期(S1)、拔节期+开花期(S2),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晚播冬小麦氮素和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追施氮肥(S1)条件下,在225 kg/hm2(N2)基础上增施25%氮肥(N3)对开花期氮素积累总量和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无显著影响;拔节期+开花期追施氮肥(S2)条件下,随施氮量增加,开花期氮素积累总量和花后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升高;S2较S1显著提高成熟期籽粒及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花后籽粒氮素积累量及其对籽粒氮素积累的贡献率。同一施氮量条件下,S2较S1提高了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开花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强度和花后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同一追氮时期条件下,籽粒产量N2与N3无显著差异,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同一施氮量条件下,S2较S1提高了晚播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率。拔节期+开花期追施氮肥,总施氮量225kg/hm2为有利于实现晚播冬小麦高产和高效的最优氮肥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33.
The silverleaf whitefly (Bemisia argentifolii Bellows and Perring) is a widely distributed pest of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and the population levels may be affected by rates of nitrogen fertilization and planting date.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cotton planting date and nitrogen fertilization on silverleaf whitefly population dynamics. Cotton was planted on 26 April and 8 June, for the early and late plantings, respectively. Nitrogen treatments consisted of soil applications of 0, 112, 168 and 224 kg of nitrogen per hectare. The population levels of adult whiteflies were much higher on early-planted cotton than on late planting. Also, increased numbers of adult whiteflies on both early and late plantings occurred with increasing amounts of applied nitrogen.Applied nitrogen increased seed cotton yields of early plantings but had no effect on the yields of late plantings.  相似文献   
34.
施氮时期对玉米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及氮盈亏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在“郑单 95 8”(9株 / m2 )组成的土 -植系统 ,研究了不施氮、基施氮 10叶展追氮、基施氮 吐丝期追氮和基施氮 乳熟期追氮共 4个处理下 0~ 2 0 0 cm的土壤 NO- 3- N含量在夏玉米生长期间的变化和土壤氮素的表观盈亏量 ,结果表明 :2 0 cm以上的土壤 NO- 3- N含量以大口期为界、2 0 cm以下的土壤 NO- 3- N含量以吐丝期为界前降后升。在 0~ 2 0 cm土层 ,与不施氮相比 ,施氮能增加土壤 NO- 3- N含量 ,而且吐丝期和乳熟至成熟阶段的 NO- 3- N含量在 10叶展期和吐丝期各自追氮后均显著增加。在 2 0~4 0 cm土层 ,乳熟期的 NO- 3- N含量施氮后明显比不施氮高。在 80 cm以下土层 ,施氮后的土壤 NO- 3- N含量明显比不施氮高 ;追氮期相比 ,后一追氮处理在乳熟期和成熟期的 NO- 3- N含量均比前一追氮处理明显增加 ,其中成熟期基施氮 乳熟期追氮处理在 16 0~ 2 0 0 cm土层的 NO- 3- N含量比基施氮 吐丝期追氮处理 (为 2 5 .3m g N/ kg(干土 ) )高 16 %。土壤氮素的表观盈余发生在吐丝期之前且 80 %以上盈余量出现在大口期前 ,表观亏损出现在吐丝期以后且其亏损量在乳熟期前后各占一半。经玉米季后 ,本试验中不施氮处理出现表观盈余 (为 5 6 .3kg N/ hm2 ) ;施氮后表观盈余量增加 ,主要是施氮减少了吐丝以后  相似文献   
35.
几种控释氮肥减少氨挥发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采用“静态吸收法”和“土柱淋溶法”、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几种控释氮肥施入土壤后的氨挥发损失情况、N溶出速率、土壤脲酶活性及pH值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450mg·kg^-1土时,3种控释氮肥氨挥发损失氮总量分别比普通尿素减少49.7%、28.0%和71.2%;施氮600mg·kg^-1土时,3种控释氮肥氨挥发损失氮总量分别比普通尿素减少34.6%、12.3%和69.9%.控释氮肥能显著降低土壤氨挥发量,减少因施肥而引起的大气环境污染.控释氮肥氨挥发量与不同氮肥引起的土壤脲酶活性、pH值、土壤中氮溶出速率密切相关.土壤的氨挥发总量与肥料在土壤中溶出总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9533,在肥料施入的前期土壤氨挥发量同土壤脲酶活性、pH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9533和0.9908。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楝树籽不同方式的提取物(NI,NⅡ)对普通铁质淋溶土壤,简有水耕人为土壤供N和N肥利用率的影响。NI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两种土壤产生NO3-N,NⅡ在两种土壤上前期均能显著固定NH4^ -N并在后期释放出NH4^ -N。如果NI和NⅡ2种提取物同时与化肥N施入土壤,则可明显改善土壤的供N状况,使这与作物需N过程更吻合。盆栽实验证明,NⅡ可显著提高肥旱耕人为土壤上作物对N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7.
不同时期开沟施氮对水稻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 ,研究了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开沟深施氮肥对水稻叶片、叶鞘和茎秆干重以及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孕穗期开沟深施氮肥处理比分蘖期开沟、穗分化始期开沟和不开沟处理的水稻叶片干重保持最大值 (2 .9g/穴 )时间长 ,叶面积指数达到最大值 (LAI =8.9)后保持缓慢下降 ;叶鞘干重 (2 .7g/穴 )变化小 ;处理以后茎秆干重 (4.3g/穴 )稳步增加 .孕穗期开沟施肥处理的水稻生物产量(0 .73g·d-1/穴 )递增速度快 ,籽粒产量 (10 4 34kg·hm-2 )高 .与不开沟施肥相比 ,孕穗期开沟施氮对产量增加作用最大 ,为水稻开沟深施氮肥的最佳时期 ;其次为穗分化始期 ,分蘖期开沟施氮效果较差 ,但仍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  相似文献   
38.
氮锌硒肥配合施用对白三叶的固氮作用与氮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湖北省宜昌县百里荒草场山地黄棕壤上配合施用氮锌硒肥,研究其对混播白三叶,混播黑麦草及单播黑麦草的干重及混播白三叶的固氮作用和氮转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氮锌硒肥配合施用,混播黑麦草的干重均高于相应处理的单播黑麦草,混播牧草和单播黑麦草重最高的处理都是N46Zn0Se5,其干重辚25.38 g/盆和19.93g/盆。(2)施氮对混播白三叶,混播黑麦草及单播黑麦草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施锌,硒对混播白三叶,混播黑麦草及单播黑麦草的生长作用不明显。(3)混播白三叶氮素的主要来源是固氮作用,占全氮产量的57.6000%-77.258%。(4)混播白三叶固定氮的转移量只占混播黑麦草的全氮产量的0.316%-12.251%,通过正交方差分析发现,适量氮肥(N30mg/kg)促进固定氮的转移,高量氮肥(N46mg/kg)抑制固定氮的转移。  相似文献   
39.
该文以川西北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 采用微根管法研究了不同施氮(N)水平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根系现存量、生产量、死亡量和周转率的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N添加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氮(AN)含量, 降低了土壤pH值, 但是对土壤有机质(SOM)和全氮(TN)含量无显著影响。在0-10 cm土层, 平均根系现存量和累积根系生产量无显著变化, 累积根系死亡量在N10处理下显著降低了206.1 g·m -2, 根系周转率在N30处理下显著提高了17%; 在10-20 cm土层, N添加处理的平均根系现存量和累积根系生产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95.3和142.3 g·m -2 (N10)、235.8和212.1 g·m -2 (N20)、198.0和204.4 g·m -2 (N30), 累积根系死亡量和周转率无显著变化。此外, 累积根系生产量、死亡量和周转率与AN含量相关性较大, 而平均根系现存量与SOM、AN和TN含量相关性较大。综上所述, N添加对高寒草甸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土壤可利用N含量, 进而影响根系的动态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和周转以及碳分配特征。  相似文献   
40.
为探究施氮量和不同肥料调控措施对露地菜地土壤氨(NH3)挥发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在华北地区典型露地菜地设置了不同施氮水平和肥料调控措施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春播黄瓜生育期内减氮20%和50%分别比常规施氮量降低氨挥发25.7%和48.0%;添加抑制剂(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和生物炭分别比等氮量氮肥处理氨挥发降低10.0%和6.1%;春播黄瓜生育期内减氮20%和50%分别使N2O排放量比常规施肥处理降低28.8%和61.0%;等氮量条件下添加联合抑制剂使N2O排放降低58.9%,而添加生物炭处理的N2O排放增加14.1%;在同样的条施覆土施肥方法下,与纯化学氮肥处理相比,有机肥替代30%氮肥对氨挥发和N2O减排的作用效果都不显著.对于集约化菜地,合理控制氮肥用量是降低土壤氨挥发及N2O排放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