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5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黄土丘陵区油松水土保持林生长过程与直径结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应用标准木树干解析法,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阴坡和阳坡两种21年生(密度为2 222株·hm-2)油松林分的生物量、林木生长过程和直径结构.结果表明:两种林分树高、林木直径和材积生长过程明显不同,阴坡林分的生物量、生长状况和直径结构优于阳坡林分.两种林分树高速生期出现在9~13年生之间,13年生以后,阴坡林分的生长量明显高于阳坡林分(21年生时,前者的连年生长量约在0.26 m·a-1,后者在0.1 m·a-1左右).两种林分的胸径生长量在13年生以后明显降低,但阴坡林分的降幅明显小于阳坡林分;17年生以后,前者的连年生长量明显大于后者(21年时,前者约在0.46 cm·a-1,后者只有0.27 cm·a-1左右).两种林分单株材积生长量在13年生之前差异较小,13年生之后,阴坡林分的连年生长量明显大于阳坡林分(21年生时,前者为0.0023 m3·a-1,后者只有0.0015 m3·a-1).两种林分直径分布都呈现顶峰左偏(林分密度偏大)的现象,但阴坡林分的偏度系数(SK为0.75)小于阳坡林分(SK为1.03)、而峰度系数(K为1.05)大于阳坡林分(K为0.94),说明阳坡林分密度偏大的程度大于阴坡林分.  相似文献   
822.
用RT-PCR方法从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中克隆了铵诱导表达的以辅酶Ⅱ为辅基的谷氨酸脱氢酶(NADP-GDH)基因的cDNA片段,DNA测序分析表明与已报道的该基因c DNA序列同源性为94%.将NADP-GDH基因先插入到SPDK621质粒的2CaMV35S启动子和Ω增强序列之后,然后将2CaMV35S-Ω-GDH-NOS表达单元构建到RokⅡ质粒的HindⅢ与Eco RⅠ之间,从而获得高效植物表达载体.将RokⅡ-GDH质粒转移到根癌土壤杆菌(Agro bacterium tumefaciens (Smith et Townsend) Conn) EHA105中,对烟草(Nico tiana tabacum L.)进行转化并得到阳性转化后代.对转基因烟草分析表明,在低氮培养基或在低氮蛭石中其生长速度和叶片数明显高于对照;铵毒性实验表明,无论在低铵或高铵条件下,接种在MS固化培养基上的转基因绿叶圆片存活时间长,叶绿素含量高.这些结果说明外源NADP-GDH增强了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另外,转化后代还表现了对除草剂膦化麦黄酮(PPT)具有较强的抗性;培养在含有不同浓度PPT的MS固化培养基上的转基因绿叶圆片,其愈伤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在MS培养基中用0.5 μg/mL 的PPT可以代替卡那霉素对转化后代进行筛选,这暗示 NADP-GDH基因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选择标记用于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823.
15N自然丰度法在生态系统氮素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苏波  韩兴国  黄建辉 《生态学报》1999,19(3):408-416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是现代生态学研究中的一门新兴技术,在生态学研究的诸多领域都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稳定性同位素^15N自然丰度法近年来在生态系统氮素循环研究中发挥了正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简述了自然生态系统氮素循环诸过程中的^15N同位素分馏机制,然后,在此基础上,综述了^15N自然丰度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列举了近年 来此法在生物固氮及氮素转化过程研究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并预测了该方法在国  相似文献   
824.
探讨了麦玉两熟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中化肥氮与有机肥之间的交互作用,并提出了安全合理的施N量,种植制度为冬小麦套种夏玉米,试验处理设氮肥(尿素)4个水平,有机肥(鸡粪)3个水平,采用了裂区试验设计,以有机肥为主区,氮肥为副区,结果表明在供热条件下,化肥氮与有机肥之间有显著的负交互作用,建议300kg·hm^-2作为供试条件下冬小麦套种夏玉米高产农田生态系统全年安全合理施N量。  相似文献   
825.
缙云山四川大头茶树木年轮生长动态与气候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应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数字滤波以及功率谱方法对四川缙云山四川大头茶年轮生长动态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数学模型滤除树木本身生长的遗传因素及定年后,建立了缙云山青龙寨和香炉峰的树木年轮年表。结果表明,四川大头茶年轮中保存的信息量较大,两地点年轮年表与其生长环境重庆地区的年降水量相关密切,可以用该年表表征重庆地区的降水情况。气象因子与四川大头茶年轮宽度间的统计数学模型为:Y=-2.19+0.00747J1+0.00612J2+0.00140J3+0.00384J4+0.00371J5+0.0731T1+0.0564T5,年轮的功率谱密度值随波数的分布不均匀,由年轮宽度变异的功率谱周期分析揭示了树木生长环境2、11~12、22年左右的降水波动周期。树木年轮表的建立与分析,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动态及环境历史变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26.
低等生物谷氨酸脱氢酶基因用于作物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是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氮代谢相关酶.高等植物GDH因对NH4+的亲和力较低而在氨同化过程中仅起辅助作用,但在碳氮代谢、光呼吸和逆境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低等生物GDH对NH4+的亲和力高,氨同化能力强,可异源表达于作物中以提高其氮素利用效率.本文对低等生...  相似文献   
827.
土壤-植物系统中光照与氮素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运用盆栽试验,以莴笋为材料,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光照强度的变化,不仅会引起莴笋生物量和养分吸收量的改变,而且也将导致土壤养分状况的差异,不同肥力的3种紫色土,其养分含量受光照强度变化影响的状况是,NH^+4-N和NO^-3-N的含量均在大眼泥土〉沙土〉石骨子土,而碱解氮含量的变化则以沙土〉石骨子土〉大眼泥土。光照强度的变化亦影响氮肥的施用效果,在试验光强(80-320μmol/m2  相似文献   
828.
不同植被对土壤侵蚀和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67,自引:4,他引:63  
利用 5~ 6a野外径流小区试验资料 ,研究 1 7种植被覆盖对土壤侵蚀和氮素流失的影响 ,结果表明 :1 9种作物、4种草地和 4种草灌间作小区年平均径流量为 2 7773、1 80 2 8和 1 31 4 9m3/ km2 · a,比相应裸地减少 2 7.5%、51 .1 %和64.3% ;侵蚀模数为 1 71 6、1 0 2 1和 81 2 t/ km2 · a,减少 73.0 %、92 .8%和 94 .3% ;全氮富集率为 1 .65、2 .4 8和 2 .59,比裸地增加 1 3.8%~ 1 1 4 % ;年平均土壤氮素流失量为 1 4 58、1 2 52、382 9和 966kg/ km2· a。 2植被通过调节径流流速来间接影响泥沙全氮富集 ,土壤侵蚀模数愈大 ,泥沙全氮富集率愈小。 3土壤氮素流失方程 SN=( 55.56-4 .87ln SL)· SL·TN ,可定量预测土壤氮素的流失。  相似文献   
829.
不同肥料组合对冬小麦水分供需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D-饱和最优设计对半湿润易旱区冬小麦在各生育阶段土壤水分平衡状况以及不同肥料组合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水量平衡法计算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供水量明显不同,以N、P、有机肥组合土壤供水占的比例最大为27%,单施氮肥利用降水补给占的比例最高为100%。整个生育期,单施氮肥冬小麦水分亏缺最严重,而磷肥与有机肥组合水分亏缺最小,N、P、有机肥组合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  相似文献   
830.
为了探讨不同氮素形态对树木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影响的差异,及其对不同氮形态的适应策略,以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1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施加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机氮,采用了双因素方差分析,确定氮素形态和树种对生长和光合指标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生长指标和光合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氮素形态处理和树种及其交互作用对幼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氮素形态对光合和生长的影响在2树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机氮处理组较对照组和其他氮素形态处理组更有利于蒙古栎的生长;3种氮素形态处理组的水曲柳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氮素形态处理间水曲柳的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对水曲柳、蒙古栎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水曲柳的光合指标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但光合指标与叶片氮质量分数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生长指标高生长量与光合指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暗呼吸速率均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