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86篇
  免费   1304篇
  国内免费   4352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473篇
  2022年   449篇
  2021年   441篇
  2020年   523篇
  2019年   479篇
  2018年   349篇
  2017年   423篇
  2016年   487篇
  2015年   501篇
  2014年   736篇
  2013年   613篇
  2012年   666篇
  2011年   744篇
  2010年   654篇
  2009年   695篇
  2008年   850篇
  2007年   707篇
  2006年   634篇
  2005年   616篇
  2004年   685篇
  2003年   651篇
  2002年   586篇
  2001年   542篇
  2000年   449篇
  1999年   431篇
  1998年   337篇
  1997年   354篇
  1996年   339篇
  1995年   321篇
  1994年   306篇
  1993年   241篇
  1992年   267篇
  1991年   255篇
  1990年   234篇
  1989年   205篇
  1988年   126篇
  1987年   107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88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两种品系油菜植株成分与蚜虫种群消长及成蚜翅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运鼎  杨义和 《昆虫学报》1992,35(2):178-186
本文研究两种品系油菜植株成分与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的种群消长及成蚜翅型的关系.经分析得出如下结果:1.桃蚜种群消长与苏氨酸、赖氨酸、组氨酸、丙氨酸、硬脂酸等含量有关;桃蚜成蚜无翅率与精氨酸、谷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等含量有关.2.萝卜蚜种群消长与苏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含水量有关;萝卜蚜成蚜无翅率与含水量.亚麻酸.苏氨酸、油酸,天门冬氨酸、丝氯酸、亚油酸等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2.
83.
松辽盆地阿尔必期微体浮游植物新属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该文描述了松辽盆地中白垩世阿尔必期泉头组三段的微体浮游植物化石1新属7新种,隶属于微咸水沟鞭藻类2属5新种(含4新亚种),淡水绿藻1属1种和疑源类1新属1新种。并对沟鞭藻 Ngktericysta Bint,1986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84.
莫永胜  李仕琼   《广西植物》1992,12(2):182-189
本文扼要回顾和评述了雄性生殖单位的发现、意义和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85.
在广州近郊的黄鳝消化道中发现一种吸虫,与巨口前宫吸虫Proterometra macrostoma较为相似,但后者的口吸盘巨大,腹吸盘又很小,且靠近虫体后段,卵巢位于睾丸的前方,子宫圈直达咽部,并与肠支重叠。故定为一新种。  相似文献   
86.
本文报导四川省西部鱼类寄生粘孢子虫粘体虫属六新种,即异型粘体虫,新种Myxosoma disparis sp.nov.,四川粘体虫,新种Myxosoma sichuanensis sp.nov.,光唇粘体虫,新种Myxosoma acrossochilusi sp.nov.鳅粘体虫,新种Myxosoma nemachilusi sp.nov.斜囊粘体虫,新种Myxosoma obliqua sp.nov.,雅安粘体虫,新种Myxosoma yaan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87.
固定化细胞膜反应器生产6—APA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8.
松辽盆地白垩纪微体浮游植物群及其环境讨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该文报道了松辽盆地白垩纪丰富的非海相微体浮游植物群,主要是沟鞭藻类及一些绿藻和疑源类;论述了藻类的生物地层特征,自下而上初步划分出10个组合带;结合微量元素和古地磁等资料,较详细地讨论了含微体浮游植物组段的沉积环境,认为松辽盆地在白垩纪至少遭受过两次重要的海侵(分别在青山口组一段及嫩江组一、二段沉积时期),导致古松辽湖泊五种不同水体环境的演替,指出微体浮游植物组合的变化是受古盐度、古温度和古水深等因素控制的。此外,对有关组段的地质时代也进行了讨论,进一步补充了新的浮游植物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89.
“缺体回交法”选育普通小麦—山羊草异代换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从兰单体自交分离得到的5个自花结实的4D缺体小麦(映72180、块天选15等)作母本与11个山羊草(Ae.speltoides, Ae.sharonensis等)杂交,再以4D缺体为轮回亲本对杂种进行回交,借助于幼胚培养技术,获得了缺天选15×拟斯卑尔脱山羊草二体异代换系,缺72180×沙融山羊草单体异代换系。代换系生长发育良好,育性基本正常,表明山羊草的4S染色体能够补偿小麦缺失的4D染色体的功能。证明利用“缺体回交法”选育普通小麦—山羊草异代换系是有效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90.
禾本科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邵宏波   《广西植物》1992,12(1):41-58
禾本科植物是粮食作物的主要来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准的提高,人类对粮食的产量、种类和质量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根据国外在1982年对90个发展中国家的统计和预测的结果说明到1990年末,这些国家共缺少72百万吨谷物而到2000年将缺少144百万吨谷物。近十余年以来,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和作为植物生物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日臻完善,被公认为非常困难从事的禾本科植物(Gramina-ceae)的组织培养也取得了异常迅速的发展,并且已经在作物改良的生产中取得了成效,显示了越来越大的潜能和威力,为人类从根本上解决食物问题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本文拟在评述近年来禾本利植物组织培养(主要指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细胞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的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的进展,并重点描述和讨沦在应用上较为成熟和有发展前景的几个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利用禾本科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而进行的基因转移技术的概况。希望能为我国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的工作者们提供某些参考资料并对于一些问题进行共同的商榷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